同伴教育在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中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同伴教育在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中的研究进展

吕蒙,王欲晓,钱娟娟

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上海 200040

摘要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的共识,但是相关研究以及实践经验显示我国母乳喂养率较低,而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众多,其中对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宣教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同伴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对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对其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分析了同伴教育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母乳喂养;同伴教育;喂养率

母乳是婴儿的天然营养食物,通过母乳喂养能够有效提高婴儿的免疫功能,保护其免受疾病侵袭,也能够促进婴儿发育,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另外母乳喂养对于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也有重要作用。而在维持患者健康,促进其及早康复中,同伴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多个研究也显示同伴教育与母乳喂养具有相关性。因此需要选择同伴教育对孕产妇展开健康教育,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升母乳喂养率。

1 影响母乳喂养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影响母乳喂养启动和持续的因素较多,包括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产妇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等[1]

1.1 产妇自身因素

产妇自身健康状况不佳,如产后严重并发症或传染性疾病等,若进行母乳喂养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部分产妇也存在乳头凹陷、乳头平坦等乳房问题,婴儿无法正常吸吮,会加重喂养困难。对于大多初产妇而言,因未有过生育经验,对哺乳相关知识掌握甚少,同时母乳喂养信心缺乏等,所以会导致其放弃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时间过迟,效果不佳[2]

1.2 社会因素

亲人朋友对于母乳喂养的态度及行为,会对产妇喂养的信念、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且容易受家庭经济因素的影响会增加混合喂养的情况,导致母乳喂养率不高。另外医护人员对产妇的专业性宣教与支持也会影响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的认知和行为[3]

2 同伴教育概述

同伴教育属于健康教育的其中一种模式,其中同伴是指年龄、经历、性别、社会地位等具有相同、相似性,或者因某种原因而拥有共同话题的人群,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同伴间互相交流、彼此分享的形式,形成积极正向的观念、行为,并掌握具有价值意义的信息。利用同伴教育的社会化理论、沟通交流层次论、趋同论和社会群体压力论来转变人的认知行为,以达到助人良性成长的目的[4-5]。因此,同伴教育能够在花费较少的情况下,使同伴之间达到自然交流沟通的效果,以此可以实现最终的教育目的,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通过数据统计及资料分析可以了解到同伴教育在艾滋病预防、性知识教育、社区教育、医院教育等方面应用广泛,能够有效提高被教育者的自我效能。

3 同伴教育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

3.1 具体措施

在展开同伴教育前,需要选择具有相关哺乳经验的人员,并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以便为产妇提供专业的母乳喂养指导,随时为孕产妇解答母乳喂养的困难及疑问[6]。在具体实施同伴教育时则需要从产前、产后两个阶段进行,以此能够保证母乳喂养的有效性,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后三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时间得到延长。在产前需要由同伴组织孕妇加入孕妇学校,强调母乳喂养的好处,初乳的重要性,并通过微信平台建立相关微信群,方便同伴随时解答孕妇问题。也可以组织孕妇观看母乳喂养相关视频,一对一指导其学习哺乳姿势。还需要做好家属宣教工作,促使家属能够鼓励孕妇在产后及早进行母乳喂养,以便增强孕妇喂养信心。产后需及早安排产妇与新生儿接触,并宣教相关母乳喂养知识。在产妇出院后也需要做好门诊、电话、微信等随访,解决产妇在母乳喂养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新手妈妈互相讨论、互相鼓励,根据喂养时间增加宣教内容,如告知储乳方式,保持婴儿口腔卫生措施,添加辅食方法等。

3.2  同伴教育在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优势

有研究表明,儿童智力发育与母乳喂养周期密切相关,母乳喂养周期越长,新生儿智力发育状况越好,可见母乳喂养十分重要[7]。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关键在于对孕产妇进行深入的母乳喂养宣传教育。但传统孕产期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教育内容全面性不够,孕产妇在接受教育时过于被动,难以提升其依从性,导致最终的教育效果不佳。而同伴教育能够由同伴引导,唤起受教育者的心灵共鸣,该模式在提高孕产妇自我效能感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同伴教育能够在产前稳定产妇情绪,避免产妇手术情绪过激,降低产后心理与生理上的不适感,为后期恢复依从性及母乳喂养意愿打下良好基础,能够辅助产妇制定哺乳计划,促使其学习新生儿含抱姿势及哺乳方式,能将产妇及其伴侣逐渐代入“父母”角色,提高母乳喂养意愿[8]

结论

综上所述,同伴教育能够通过多种主题活动,借助便捷的通讯方式,可以为孕产妇提供多个方面的干预,而孕产妇在与教育者不断的交流相处中,能够对其产生信赖感,使得孕产妇更容易接纳教育者的观点、知识、技能等,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提升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熊冬冬,田策,于睿,等.孕产妇母乳喂养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5):711-715.

[2]孙妍.同伴支持教育联合跨理论模型对高龄初产妇的护理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379-380.

[3]吴咏梅,李行,章聪聪,等.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服务对产褥期纯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03):299-303.

[4]尚晓丽.微信联合同伴互助对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21,22(4):72-74.

[5]祝琴,赵红,马良坤.WHO母乳喂养咨询指南简述及启示[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1,32(05):626-630.

[6]张彬,刘传军.围产期联合干预对初产妇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20,41(08):568-570.

[7]彭守秀.基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29(12):2233-2236.

[8]郑圆.同伴榜样示范联合伴侣参与式对剖宫产产妇产后恢复时间、有效哺乳时间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医学,2022,46(14):1785-1787.

课题:长宁区卫生健康委课题(20214Y026);基于信息多媒体同伴支持教育模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