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焦焕 ,王印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北京东城100017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急救护理。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在2020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收治的4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分析对其进行急救过程的护理体会。结果:对参与研究患者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急救措施,可以增加病人的救治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结论:对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人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为医生争取更多的救治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急救护理;

所谓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主要是因为房室传导系统的部分传导能力出现异常,导致来自心房的激动无法下传至心室造成了完全性房室分离。而该病的发生与年龄有着较大关系,年龄多在五十岁以上,而且患有基础性疾病,主要是冠心病,而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病人发病时表现出心悸、头晕、乏力以及气短等,部分症状较重的病人容易出现反应迟钝或者神志不清,对病人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疾病起病急,症程发展快,所以有效的急救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4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急救护理过程进行详细描述,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主要成员为我院急诊科在2020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收治的4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其年龄在38-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27±1.28岁,男性病人27例,剩余则为女性。对这些病人的各项资料进行分析汇总后,显示P>0.05,可以进行研究。纳入条件:所有病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无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重大脏器疾病,精神状况正常,不影响沟通。

1.2方法

当院内急诊室收到病人急救电话后,根据病人描述情况来确认是否存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情况发生,并提醒急诊室做好相关准备,准确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以及过敏史等,以备急救。

病人送至急诊科后,应保证病人处于绝对平卧状态,提供吸氧治疗措施,以此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做好相关生命体征的监测,包括心率、脉搏以及血压等,为病人做好静脉通路,避免出现异常时及时给药,设置床边心电图,并做好相关血液指标检测【2】

为病人提供相关的药物治疗,多选择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果效果不佳时需要进行体表起搏,起搏前应观察病人的胸部皮肤是否完整,需要贴电极片的位置应使用酒精进行擦拭,正极的位置应在病人的心尖部,而负极则选择胸骨右缘第二肋间,根据病人的病情来进行起搏心率的调整,做好床旁心电监测,并做好记录【3】。对于病人病情变化出现室速的情况时,选择同步直流电复律,电极板均匀涂抹电胶,设置双向波一百至二百焦之间,按下放电键,并观察病人心电图变化。对于出现室扑、室颤的病人,应避免其出现心脏排血功能丧失的情况发生,积极做好电除颤、心肺复苏,记录相关救治过程。

抢救成功的病人应做好其病情变化的监测,尤其心电监测,做好相关生命体征的记录,以及身体恢复状况的评估。了解病人具体感受,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或者气促以及眩晕等症状时,应实时观测其心率的变化,并积极寻找主治医生进行处理。护理人员需积极掌握病人的心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利于病人的康复,待病人意识清醒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避免病人过度恐惧以及焦虑的心理,对于病人提出的相关问题应认真回复。

1.3观察指标

对这40例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验证急救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n%)代表率,X2检验;计量数据通过表示,检验通过t。文中所生成的数据均借用SPSS21.0数据包处理,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这40例病人提供了急诊护理后,病人对其救护服务的满意度高达100.00%,说明对此类患者采取积极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一定的必要性、可行性。

3  讨论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多发生在冠心病病人当中,尤其年龄超过50岁以后,由急性心肌梗死引发死亡的病人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可高达百分之八而出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机率高于前壁,在病人发病后的第一至第四天,时间不等,可能持续数秒钟,也可能是数天【4】。如果病人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中在下壁,在这发生之前或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消除时,病人会出现一度或者二度的一型房室传导阻滞,而对于出现前壁梗死的病人,在这发生之前或者之后,会有二度的二型房室传导阻滞或者右束支阻滞,则是引起该病的原因而为病人进行检查时应根据心电图来进行研究,典型病人主要包括病人心房率快于心室率,而病人心房节律大多由窦房结控制,病人心房颤动相对较多。病人的心室率相对较为规则 ,但是逸博心律不规则【5】。而不论病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均需要积极的护理,急诊护理格外重要,经验丰富的接线医生可以根据病人或者其家属的口述了解病人的情况,来判断是否出现了完性房室传导阻滞,到达急诊时,积极的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治疗

必要时可能进行电除颤等抢救措施。待病人情况稳定后,转至病房,而转至病房期间,护理人员应对病或者其家属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指导,减少病人因抢救期间产生的恐慌以及焦虑。该病的发生也可能先天性病人,也有因为家属遗传或者后天获得,尤其患有冠心病的病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而针对于此种情况,应积极治疗自身的原发疾病,对于出现先天性疾病的病人,应积极控制病情,做到规律作息,规律饮食,工作生活劳逸结合,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使得身体的免疫力得以提升减少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绳俊, 陈新, 王方正等.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阻滞区的准确定位(33例希氏束电图的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82,10(2): 90-94.

[2]高启军, 邓长金. 双束支传导阻滞伴间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J]. 心脏杂志, 2020, 32(1):2.

[3]徐红党, 林洪启, 张戈军等.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围手术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及治疗分析[J].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40):6.

[4]徐艳. 房室传导阻滞的护理体会[J]. 健康必读, 2019, 000(007):204-205.

[5]姚春兰.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 心理月刊, 2018,(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