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

侯敏

丰都县人民医院404100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患者护理中的实际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炎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结果:在进行随机分组实施了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肾炎患者积极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模式,有效解决患者在治疗疾病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加速康复进程,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干预;慢性肾炎;应用效果

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具体症状表现为身体疲倦、食欲下降、血压升高等。所有人都有几率患上慢性肾炎,中青年居多,患病人群中男性较为常见。慢性肾炎患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多数人起病隐匿,一旦出现长时间的身体乏力、食欲减退、水肿、尿血、蛋白尿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去附近医院就诊,若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慢性肾炎可进一步发展成肾衰竭[1]。临床上对轻度慢性肾炎患者主要采取降压药、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药物等药物治疗,重度肾炎患者主要使用替代疗法。但慢性肾炎治疗周期长,需要长期药物治疗以及生活调整,患者的心理状况极容易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患者工作与生活。因此,在治疗慢性肾炎的治疗过程中实施积极有效的循证护理干预能提高护理效果,推进患者的康复治疗进程。以下则是我院在慢性肾炎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从我院接诊的慢性肾炎患者中选取68例,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均为34例,常规组中男性有21例,女性13例;实验组中男性有28例,女性患者6例,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52.11±2.34)岁。两者患者基本信息无较大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创建专业护理小组:在科室内选取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为小组长,并成立专业的护理小组,小组长在为小组选取两名护理人员。其次还要成立患者小组,根据患者人数大概均分为七个小组,每组人数不超过六人。护理小组与患者小组采取“一对一”的模式进行循证护理[2]

(2)建立友好关系:护理人员须在患者治疗期间的一到二周内熟悉患者的基本信息档案。护理人员可在患者治疗与休息的过程中,通过耐心询问患者饮食与运动习惯、药物使用情况、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等,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好感度。

(3)制定护理计划:护理人员收集国内外同类患者的客观资料,并依据患者基本信息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并做好相关记录。

(4)明确患者问题:因慢性肾炎治疗周期长,一些患者可能面临经济困难、心理压力过大和对病情不了解导致的一系列疑惑等,护理小组成员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可以通过电话访问、当面沟通等多方式,了解患者的内心的想法,找出患者心情变化的原因[3]

(5)循证支持,心理疏导:在护理期间如果患者出现问题,护理人员首先要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采集科学的循证支持内容,并对其进行评估后,与所有护理小组成员集中讨论,商讨解决方案,并依据患者问题,针对性解决患者面临的困境,再调整之前制定的护理方案,进行有效护理。例如:因慢性肾炎治疗周期长而产生的经济困难,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及其家属联系当地民政部门和扶贫办进行求助;或者帮助患者申请低保和大病救助;也可以通过网络众筹平台寻求帮助,以缓解患者及其亲属的焦虑、慌乱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帮助解决患者的困难能够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再经过积极的心理疏导,或者有效的放松训练等方式,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的身心状态。

(6)用药指导与饮食管理:在患者积极的身心状态下,护理人员根据医生建议正确指导患者用药,严禁其少用、乱用甚至停用药物的行为。再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其亲属共同制定饮食和生活方案,例如:不食生冷凉菜、限制磷的摄入,适当饮水等[4]

1.3统计处理:

通过SPSS21.0软件处理,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后发现,实验组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生理职能

生机职能

躯体疼痛

一般健康状况

实验

34

76.43±3.69

85.52±3.72

91.43±4.57

94.52±5.81

常规

34

67.19±2.62

74.33±3.57

79.72±4.48

85.70±4.41

t

15.341

15.696

13.600

8.9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慢性肾炎是肾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可以分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无症状血尿、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一些患者甚至可能出现急性发作、肾血管性疾病等。慢性肾炎病情不稳定,且病程在三个月以上,没有传染性。但是随着病情发展,肾功能减退、贫血、矿物质骨代谢紊乱等症状也随之出现,因而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5]。循证护理干预模式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较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实际护理共诺的开展中基于收集的国内外客观资料基础之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让护理人员更加准确掌握患者病情来实施具体的护理干预操作;能增进医患间的关系,使得传统护理模式下医患间关系紧张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能让患者在护理期间得到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能够消除其消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进而能提高疗效,改善病情。与常规护理相比,护理效果差异较大,P<0.05,因而,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美倩.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6):96-98.

[2]刘勤.循证护理干预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名医,2021(05):153-154.

[3]张进.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4):131.

[4]吴雪梅.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1):100+119.DOI:10.16281/j.cnki.jocml.2020.21.089.

[5]岳蓓蓓.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慢性肾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