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不同中医症候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框架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不同中医症候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框架构建

任贺明

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 100049

摘要:目的 观察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不同中医症候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92例于2019年1月至8月来我院治疗心肌炎的患者,患者入院后行中医辨证分型,依据辩证结果分为邪气侵袭、气阴两虚以及心气虚弱三个类型,例数分别为34例、28例、30例,结合中医辨证论给予患者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对比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邪气侵袭、气阴两虚以及心气虚弱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41%、71.42%、70.00%,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邪气侵袭组患者CK、CKMB和LDH指标优于其他两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肌炎患者治疗中采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患者血清心肌酶谱中的各项指标显著恢复,对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中医症候;心肌炎;临床效果

心肌炎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病症,许多种疾病均有可能造成心肌层局限性或弥散性炎症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病变容易损伤心肌、血管以及心内膜等部位。产生该疾病的原因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各类感染以及外部因素有关。中医将这种疾病划分到“心悸”等范畴内,认为患者发病可能与外感病邪、风热湿热毒邪等因素有关[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92例于2019年1月至8月来我院治疗心肌炎的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分型结果可分为邪气侵袭(34例)、气阴两虚(28例)以及心气虚弱(30例)。34例邪气侵袭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14,年龄在22~47岁之间,平均年龄(38.62±3.62)岁;28例气阴两虚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16,年龄在23~46岁之间,平均年龄(38.01±3.42)岁;30例心气虚弱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在23~45岁之间,平均年龄(38.00±3.42)岁,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发现无显著差异,且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中医辨证分型,并给予炙甘草汤进行治疗,根据中医症候的不同,合理实施药物加减治疗,中药饮片均来自我院药剂科[2]

炙甘草汤成分:炙甘草12g,生姜、桂枝各9g,人参、阿胶各6g,麦冬、麻仁、大枣各10g,除此之外,还包括30g生地黄。如果患者属于邪气侵袭,则需要在炙甘草汤种加入10g丹参、15g当归,红花、川穹、乳香以及没药各6g,沉香和公丁香各9g;如果患者属于气阴两虚,则需要在炙甘草汤中加入枸杞、当归、黄精以及桂皮各10g;如果患者属于心气虚弱,则需要在炙甘草汤中加入12g炙党参以及炙黄芪、酸枣仁、当归、柏子仁以及朱茯神各10g[3]

患者取药后,以水煎方式服用,每日两次,治疗周期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包括显著有效、有效以及无效三种。若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值,视为显著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好转,心电图未恢复正常,但ST段上升0.05mV,视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未消失,甚至加重,心电图无明显变化,视为无效。(2)临床指标包括CK(肌酸激酶)、CKMB(同工酶)和LDH(乳酸脱氢酶)。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4.0,可用于全部数据处理、分析,分别利用[n(%)]、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χ2、t作为检验工具,如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著有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邪气侵袭

34

12(35.29)

15(44.11)

7(20.58)

79.41

气阴两虚

28

9(32.14)

11(39.28)

8(28.57)

71.42

心气虚弱

30

10(35.71)

11(39.28)

9(32.14)

70.00

2.2 临床治疗指标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CK(IU/L)

治疗前

治疗后

邪气侵袭

34

206.98±61.22

125.16±61.25aa

气阴两虚

28

215.02±58.92

177.00±90.85ab

心气虚弱

30

208.33±63.10

168.23±81.95ab

CKMB(IU/L)

LDH(IU/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28.19±6.33

14.33±4.69aa

240.81±62.16

158.72±54.26aa

28.12±8.11

19.16±7.10ab

247.05±67.19

204.62±81.02ab

29.15±7.26

20.32±8.92ab

250.82±70.15

206.33±66.82ab

注:a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b表示与邪气侵袭组相比,P<0.05.

3 讨论

心肌炎患者主要因外界因素影响,造成心脏产生一系列变化,可分成感染性、风湿性以及过敏性等类型。

此次实验所选用的炙甘草汤来源于《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心悸等病症。中医认为患者出现心肌炎主要因伤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杂病阴血不足、氧气不振所造成的。若患者阴气不足,其血脉难以达到充盈状态,加上阳气不振,血脉无法被鼓动,脉气无法接续,进而出现脉结代症状;患者如果阴血不足,造成心体失养或者心阳虚弱,导致心脉无法被温养,容易产生心悸问题[4]。在复脉定悸治疗时,应将重心放在滋补心阴、养心血上,同时要加上益心气,温心阳。古籍中显示,炙甘草、人参以及大枣等中药能够有效达到补脾气、益心气的效果,阿胶、麦冬等药材可以滋补心阴、养心血、充血脉,这足以说明通过炙甘草汤可以缓解心肌炎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抗心律失常、影响离体心肌的动作电位以及抗氧化等效果,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阴阳、血气平衡,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高子任.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不同中医症候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8):923-925.

[2]陈冬雪.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不同中医症候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述[J].科学中国人,2017(7X).

[3]王丽.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不同中医症候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100-101.

[4]颛孙聪,林海燕.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