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病人心理护理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门诊病人心理护理观察

杨惠琳,侯仙娥

云南保山市人民医院 678000

摘要目的:对门诊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探讨对门诊病人采取心理护理措施的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以来在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当时心理状态,并根据常用心理护理方法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情绪相对稳定,更加积极配合治疗。结论:门诊病人因为疾病的发生常会出现焦虑、恐惧、情绪低落等情绪,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在门诊治疗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就诊的满意度,改善患者以及家属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率。

关键词门诊;心理护理

随着我国医疗手段的提高,人们对医院的需求更多,使得门诊病人量逐渐增加[1]。作为医务人员要在门诊治疗中既要保证对患者负责也要对医院负责,既要保证对患者的治疗切实有效,也要保证工作效率。临床上,门诊患者常因为疾病的突然发生或者长期不能好转的轻微病痛导致情绪不佳,同时影响到患者的躯体和心理状态[2-3]。门诊为医院人流量大且患者病情复杂,要加强对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会对患者甚至家属带来极大的改善,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流程[4]。本次研究对门诊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做出处理方案。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在我院门诊患者100例,(女性100例)进行调研,患者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30.34±0.36)岁,病程为2年-4年,平均病程为(3.21±0.38)年,本组患者无其他影响统计数据疾病及症状。两组患者的临床血压、心脏功能数据经统计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我院门诊患者;2肝脏、心肺功能正常,无其他严重合并症;3.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4.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妊娠期患者;2.有肝脏、心肺功能异常等疾病;3.有严重精神障碍、无法正常配合治疗及护理的患者;4.有哮喘、枯草热等过敏性疾病史者。5.老年高危患者以及不合作的婴幼儿;6.患者或患者家属不同意加入此次调研。

1.3心理护理方法

基础护理:对患者进行医院简要介绍,增加患者的熟悉程度。建立患者信任感与医护依从性,告知治疗成功案例,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告知护理注意事项及主要措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家属更加了解疾病症状,更加合理的服用药物,医护人员应该将为什么会出现各类症状、对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等会产生什么影响、如何检测自身整体状况知识进行讲解。为患者相关康复健康手册,并安排责任护士进行一对一讲解,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与康复知识。

就诊护理:就诊前为患者营造合适的就诊空间,做好分诊工作,主动了解患者病情,节约预诊时间,消除患者焦虑情绪,保持医院环境干净舒适,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就诊时态度热情,认真工作,避免出现低级错误;为患者进行就诊引导,指明检查的意义,消除病人的疑虑,对于一些不愿意说出自己症状的患者,要耐心做出引导,并尊重、保护患者隐私;就诊后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安慰、鼓励、暗示、疏导,为患者树立积极的心理建设。

心理护理:疾病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心理负担重。护理人员积极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使其紧张、焦虑情绪得到缓解树立疾病治疗信心,乐观积极面对生活;鼓励患者家属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改善其负性情绪;与患者进行更多的接触与交流,以减少患者的防备心理,对患者的隐私与权力做到尊重,通过患者的病况建立更全面的心理护理方式。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建设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通过情感干预调整患者的精神状态,使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恢复。患者疾病的出现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若不妥善处理,容易威胁到生命。再者患者担忧治疗效果可能不能符合患者的心理预期,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会产生各种不适,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大概率会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医务工作者必须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疑惑进行及时解答,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能够避免因不良情绪对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利影响,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可缓解病人的负性情绪。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开导患者,及时反馈病情好转情况,使患者减轻焦虑,让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1.4护理效果评定指标

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疾病治疗效率进行统计,与同种疾病医院常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心理护理措施是否有效。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表示,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统计

参与研究的患者对护理的评分,满分90分,包括护理效果、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自我调整恢复状态三项各项30分,与我院常规患者评分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临床症状表现

自我复状态

护理效果

研究患者

27.4

26.9

28.4

常规患者

20.7

24.3

25.6

P

0.05

0.05

0.05

2.2患者心理异常结果统计

参与研究患者异常心理评定结果、院常模评定结果数据统计,见表2。

2.观察组、常模(

组别

常规患者

研究患者(n=100)

躯体化

1.53±0.38

1.37±0.19

强迫

1.94±0.24

1.62±0.31

人际关系

1.95±0.59

1.65±0.96

抑郁

1.87±0.39

1.50±0.29

焦虑

1.52±0.82

1.39±0.61

敌对

1.67±0.71

1.48±0.26

偏执

1.47±0.73

1.29±0.13

2.3恢复效果

参与研究恢复效果与同类型疾病患者常规患者恢复效果通过显效、有效以及无效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经过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患者恢复效果对比[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研究患者

100

40.50%

56.50%

2.50%

97.00%

常规患者

/

30.00%

62.00%

2.50%

94.50%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门诊是医院较重要部分,在人们身体感受到不适后想要去医院接受诊断治疗但由于患者或家属不熟悉医院工作流程、环境不熟悉,疾病的痛苦会使患者在心里产生复杂的心理环境[5]。作为门诊处的医护人员,应及时了解各类心理状态,在患者接受诊断治疗的同时,及时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工作[6]。临床上,门诊病人常会出现焦躁不安,想尽快办理完各项手续,迫切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沟通;希望为自己进行诊断治疗的医生是名医老医,如果没有挂到专家号,会对医生做出的诊断和治疗心存疑虑,担心治疗没有作用等各类情况的发生[7]。这种情况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

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对自己的认识程度较高,由此可得,将心理护理措施应用于门诊患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沟通效率,从而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7]。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炅.门诊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3):2.

[2]彭静.门诊输液患者的心理特征和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9):2.

[3]江慕娟.心理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3):3.

[4]崔骥,叶莺,杨晨,等.心理护理干预在口腔科门诊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6):2.

[5]任蓓蓓,张洪志.保健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的观察及心理护理干预体会[J].健康之友,2019,000(009):240-241.

[6]李敏,王少琴.内科门诊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及相关护理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4):2.

[7]努尔古丽·巴拉提.循证护理干预对门诊老年输液病人焦虑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7,027(02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