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icc血栓形成原因以及护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浅析picc血栓形成原因以及护理方法

王路路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411200

摘要: 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为肿瘤患者静脉给常用途径, 但其主要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可直接影响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肿瘤的高凝状态、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以及穿刺部位等因素相关,为保证 PICC 置管的正常使用及留置时间,可在早发现、早诊断、药物 封管、熟练穿刺及科学宣教等方面作加强。

关键词: 肿瘤/治疗;picc 护理

化疗是全身性治疗手段,其给药途径包括静脉、口 服、局部给药等。静脉给药为传统给药途径,可立即 产生药效,并可控制用药剂量。化疗药物静脉给药 可刺激血管,药物外渗会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等不良 后果。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经无痛性中心静脉通 路,避免反复穿刺,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化疗顺利 进行。与常规浅静脉化疗和颈内静脉化疗比较, PICC 置管操作方便,安全,有效,易于护理,并发症 发生率低[1],因此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肿瘤患者静脉 化疗。有研究表明,适当的安置和管理下,PICC 因 低并发症(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栓、导管堵塞等) 及导管使用寿命长的优势对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来说是安全的,而且因为并发症导致导管拔除的概率很低[2]。但是如深静脉血栓、静脉炎、感染等 一些并发症仍可直接影响 PICC 置管的使用和留置 时间。现将肿瘤患者 PICC 置管的并发症之一静脉 血栓的形成、预防及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思路。

1 导管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是深静脉血栓[3],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三大因 素可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研究表明,PICC 与肿 瘤患者的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临床 上可经过临床症状( 如单侧肢体肿胀、浅静脉扩张 等) 及各项检查( 如超声等) 发现 PICC 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有报道显示,约 1% ~ 5% 的肿瘤患者可 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栓,但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更多的无症状性血栓。基于目前的研究,PICC 相关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约为 1% ~ 30%形成影响因素进行 Meta 分析显示,血栓发生率为 19. 8% ,并与化疗、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 病、活动量减少相关,而年龄、性别、穿刺次数、使用 抗凝药等因素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 究。其他因素亦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叙述如下:导管类型 PICC 是介入操作,导管相对于机体是异物,易引起血栓。我国常见 PICC 导管材料 包括聚氨酯和硅胶。有分析发现,聚氨酯导管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较硅胶导管高,提示使用聚氨酯导管时更应注意导管维护,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尤其是静脉血栓形成。另有研究得出,血液肿瘤患者使用5Fr导管 30% 出现血栓性静脉炎,20% 出现血栓,而使用 6Fr 导管的患者中 77% 出现血栓性静 脉炎,13% 出现血栓,增加导管尺寸与高并发症相关

2 预防及护理

2. 1 护理操作 肿瘤成人患者 PICC 的使用率在持续增长。有研究表明,由护士操作的 PICC 不仅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且费用较放射科医师低40% ,患者对于治疗前的解释满意度也更好。基于大管径的 PICC 导管更易且更早引起血栓,所以临床使用 PICC 时除考虑管腔数还应考虑管腔尺寸,从预防并发症的角度来说,双腔 4 Fr 导管是行静脉通路和治疗的最佳选择。根据医疗报道表明119 例患者选择 4F 聚四氟乙烯脂或聚氨酯( 硅胶管) 的 PICC 导管,因导管外径细材质柔软,置入后导管可完全漂浮在血管内,有效减少机械性摩擦造成血管内壁损伤,无静脉炎发生; 982 例患者选用聚乙烯累导管,外径较粗,材质稍硬,发生 43 例轻微疼痛及静脉炎。

2. 2 早发现及早诊断

当患者反映上臂/肩膀/颈部疼痛、单侧上肢肿胀、低热时应怀疑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PICC 相关深静脉血栓往往因无症状而被忽视,因此其发生率往往较临床发现多。多普勒超声无创、价廉、灵敏性高( 70% ~ 80% ) 、特异性高( 82% ~ 100% ) ,肿瘤患者 PICC 后每规性多普勒超声检查可预防血栓。

2. 3 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输液或维护期间用低分

子肝素钠水溶液正压封可降低血栓形成,且效果较普通肝素钠佳,血栓发生率分别为 3. 4% 、12. 5% ,二者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24 ) 研究发现,口服阿司匹林可改变肿瘤 PICC 术者的血液黏度、血流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从而降低血栓形成。此外,中药华蟾素可通过抑制血浆凝集,改善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从而降低肿瘤相关性血栓事件的发生率。终上所述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可降低血栓发生。

2.3静脉血栓处理方法

应指导确诊静脉血栓的 患者抬高并活动患肢,紧致按摩患肢,定期检测凝血功能,可口服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2.4术前及术后宣教

术前充分告知患者 PICC 有关信息和操作流程可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插管难度,并减少患者在插管时的疼痛及并发症( 主要 为血液外渗) ]。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承受心理压 力,表现为焦虑、抑郁、绝望、疼痛和失眠等心理情绪 改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

会功能等方面降低[4],因此在护理方面,应重视术 前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和心理护理,可通过印发护 理小册子、影像资料等进行宣传,提高患者自我护理 能力。告知患者术肢避免重体力活动、避免压迫、避 免置管侧肢剧烈运动,防止机械性刺激血管内壁; 指导适当活动,促进血流循环,预防静脉血栓; 洗澡时不将置管泡入水中,定时维护,每天观察导管有无回 血、折痕、移位,识别部分并发症征象等。

参考文献

[1] 乔爱珍,苏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技术与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

[2] 邢冬婕,李莲静,单丽霞.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患者

自我管理行为测评量表的开发[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6): 、

[3]张敏,方秀新,李明娥,等.握力器握拳锻炼法对上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

[4] 刘春丽,颜美琼,陆箴琦,等. 肿瘤患者 PICC 自我管 理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华护理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