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护理模式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强化护理模式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影响观察

吴玲玲,林彦利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咸新区中心医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目的 研究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应用强化护理模式对临床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 对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96例展开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应用强化护理模式,将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护理前后肠道菌群情况、复发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用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肠道菌群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出现增加,且研究组增加显著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本次的研究显示,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应用强化护理模式能够更快缓解临床症状、增加肠道菌群、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键词:强化护理模式;小儿;急性腹泻;临床症状;肠道菌群;复发率

小儿急性腹泻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原因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常见儿童疾病[1],临床表现症状为在24小时内患儿发生3次及以上的排便,且排便呈水样便或黏糊状,并常伴有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严重会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果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或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本文旨在研究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应用强化护理模式对其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影响,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腹泻患儿96例展开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童26例,女童22例,年龄0.5—7岁,平均年龄为(3.86±1.15)岁,病程0.5—5天,平均病程为(2.53±1.47)天;研究组中男童27例,女童21例,年龄0.5—8岁,平均年龄为(3.94±1.31)岁,病程0.5—5.5天,平均病程为(2.65±1.62)天。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协助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检查,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情况,根据医嘱协助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根据患儿的情况进行补液,缓解患儿的电解失衡及脱水情况,指导家属给予患儿相应的护理,指导患儿进行合理饮食,给予相应病情的常规健康宣教。

研究组应用强化护理模式,(1)强化护理成员专业性:入组护理人员由专业指导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该疾病信息了解与更新,加强训练应对不同情况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高护理专业性;同时根据儿童的特点,指导护理人员应对不同患儿的态度、情绪以及处理方法,强化对患儿的护理热情。(2)强化健康宣教护理:在患儿病房内播放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预防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相关宣教视频,让患儿家属全面了解该疾病的相关情况,并对患儿的检查指标进行说明,让患儿家属了解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对于相应治疗用药的作用及意义进行说明,总体消除患儿家属对该疾病的病情误区;指导患儿家属日常护理要点,避免由于家属的不当护理影响患儿的恢复;根据患儿的年龄,指导患儿家属适时接种疾病预防疫苗。(3)强化科室内护理:患儿入院接受治疗后,首先要注意防止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要注意病房内经常通风,告知家属通风的重要性,要经常对病房内及楼道进行消毒;其次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提前制定好相应的应急护理方案;最后根据患儿的病情对患儿进行适当的按摩护理,缓解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的肠道吸收能力。(4)强化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病情及营养情况,指导小年龄段患儿家属在母乳喂养或奶粉喂养中的注意事项,对于已添加辅食的患儿指导家属在添加辅食时需要注意的摄入顺序、营养要求、摄入量等注意事项;对于大年龄段患儿的饮食注意事项进行引导,避免摄入过量,选择清淡、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食物,减轻肠道负担,促进患儿恢复。(5)强化心理干预护理:针对患儿家属的紧张焦虑心情,进行适当安抚,并通过播放音乐、动画片等方式缓解患儿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的抵抗情绪。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止泻、退热、纠正脱水所用时间,对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进行对比;将患儿刚入院及入院护理5天后新排粪便进行取样检测,测定肠道内双歧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含量,对护理前后肠道菌群情况进行对比;于患儿出院后随访记录1、3、5个月间隔时间内复发病例数,对总复发情况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22.0版数据统计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t检验。具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1. 结果

表1: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比表(d

组别

例数(n)

止泻用时

退热用时

纠正脱水用时

对照组

48

3.02±1.05

1.72±0.43

2.69±0.64

研究组

48

2.54±0.96

1.54±0.22

2.41±0.43

t值

-

2.337

2.582

2.516

P值

-

0.022

0.011

0.014

研究组临床症状缓解用时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护理前后肠道菌群情况对比表(Ig CFU/g)(n=48)

组别

双歧杆菌

肠球菌

乳杆菌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9.56±1.22

10.21±1.26

7.68±0.53

9.77±0.91

7.52±0.88

8.15±1.06

研究组

9.52±1.25

10.79±1.27

7.71±0.55

10.65±1.06

7.46±0.91

8.79±1.14

t值

0.159

2.246

0.272

4.364

0.328

2.848

P值

0.874

0.027

0.786

0.000

0.743

0.005

两组护理前肠道菌群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出现增加,且研究组增加显著于对照组(P<0.05)。

表3:复发情况对比表(n=48,n/%)

组别

1个月

3个月

5个月

总复发率

对照组

1/2.08

2/4.17

4/8.33

7/14.58

研究组

0/0.00

0/0.00

1/2.08

1/2.08

χ2

-

-

-

4.909

P值

-

-

-

0.027

研究组总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性腹泻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2],尤其常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病发后及时就医能够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而有效的护理能帮助患儿更快的缓解病情,减轻疾病对患儿的危害。

强化护理模式是由专业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应用的更加有针对性、有效性、专业性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预见性的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可以有效应对突发急症,避免因为应对不够及时、有效而耽误患者的病情;强化宣教能够帮助患者及其家属科学的了解疾病信息和用药意义, 帮助患者及家属减少误区,缓解焦虑,强化预防手段;强化饮食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更加科学、合理的摄入营养物质,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本次的研究显示,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应用强化护理模式能够更快缓解临床症状、增加肠道菌群、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小兰,张婧祎,王小妮,余静,刘琴.强化护理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症状、肠道菌群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9,31(01):78-81.

[2]匡金玲.强化护理干预在小儿急性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07):87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