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视觉康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青光眼视觉康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荣,赵琳,沈艳梅

云南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省眼科医院)云南 昆明650021

摘要:青光眼作为一种不可逆性视觉损伤疾病,其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借助患者残余视力功能实现视觉损伤康复,以改善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重点。本文将对青光眼视觉康复研究现状与展望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做好相应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青光眼;视觉康复;研究;现状;展望

引言

青光眼主要受众为4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该病发病率和个体年龄呈正相关发展关系。青光眼所引发视觉损害会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心理功能产生十分负面的影响,而科学合理的低视力康复举措,可以最大限度帮助患者借助残余视功能从事各类社会活动,从而达到优化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其身心负担的目的。

1青光眼视觉康复研究现状分析

1.1青光眼患者视觉康复需求要点

青光眼患者会因为视力减弱,导致阅读、辨认、出行困难,生活质量因此受限。从现代临床医学角度出发来看,青光眼会导致患者周边视觉信息缺失、视力及对比敏感度减弱,从而造成青光眼患者出现跌倒、驾驶意外等风险全面增加的状况发生,所以青光眼患者对自身生活质量有一定需求,加之很多青光眼患者因为长久的治疗周期,心理情绪也相对较差,也有一定社会心理康复需求。而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我国在低视力康复方面医疗水平较为有限,青光眼患者视觉康复效果往往很难满足其生活及心理方面的需求[1]

1.2青光眼患者视觉康复实践策略

(1)相关专业医学文献研究发现,接近90%低视力患者尚有一定可用的残余视力,所以科学合理的低视力康复,能够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也能使之身心状态保持在相对健康的范围。目前国际上惯用青光眼视觉康复方法主要是以助视器适配和康复训练来体现,为实现患者康复需求,所以实践期间,必须明确青光眼患者视觉障碍和视野缺损存在紧密相关联系,扩大视野也是晚期青光眼患者的主要期许。而传统扩大视野助视器基本由倒置望远镜、膜状三棱镜、负镜片构成,倍率相对固定,无法提升图像对比度,常会出现空间、距离失真现象,也无法应付复杂视觉场景,实际使用局限性较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扩大视野辅助设备技术,比如通过AR、视网膜投影等现代科技,增强患者视野轮廓、简化视觉场景、转换色彩算法来为其提供更好、更多视觉信息,使之视觉搜寻、辨认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也可采取模拟管状视野,借助新型激光扫描投影系统设备,拓展患者视野范围、缩短识别图形时间,来满足青光眼患者视觉康复需求,但结合实际来看,这些新型现代化设备,普遍造价较高,现阶段推广普及难度相对较大。

(2)相较而言,康复训练、视觉可塑性则更适合当前青光眼患者视觉康复,比如通过低视力康复训练,引导患者进行做定向行走、功能性视力锻炼、生活技巧学习等,使之尽可能多的掌握视觉技巧来克服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障碍。除此之外,围绕视觉神经系统可塑性机制,通过激活神经系统可塑性,发掘患者残余视力潜能,变更其大脑功能性网络,也可有效满足青光眼患者视觉康复需求。实践期间,便可围绕胆碱能神经系统在知觉学习、神经可塑性等方面着手,分析青光眼损害与胆碱能系统活动相关联系,而大量相关专业医学文献研究发现,提高胆碱能系统活性能够起到有效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改善患者视觉感知、视觉生物电反应的效果,所以胆碱能系统,本身在诱导人体神经可塑性、加速视觉恢复方面有一定作用。临床上便可采取在患者眼眶周边、额部做微弱电流脉冲,刺激其视觉皮层,优化眼部至大脑血液供应效能,达到改善青光眼患者视觉能力的目的[2]

(3)除此之外,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康复服务也可使青光眼患者良好的视觉康复体验。近年来我国医学领域发展迅速,眼科康复方面,除了眼科医生,低视力康复师、辅具研发科技人员、心理咨询医师、职业规划师、社工人员等所构成的围绕低视力康复群体康复服务网络。无疑为青光眼患者视觉康复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性资源支持。由此构建综合康复服务模式,可以切实提升视觉障碍群体视觉能力和生活品质,但与此同时综合康复服务受益群体、效果、成本效益仍然有待深入研讨。虽然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已经开始逐步推进综合康复服务,但服务质量一般,整体框架完善度有限,需要时间继续探索、升级、完善。

2青光眼视觉康复未来展望

从宏观角度出发来看,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青光眼发病率逐年增加,传统治疗康复成本较高且预后康复效果也比较有限,直接医疗成本、社会保障负担偏高,虽然近年来很多视觉障碍患者开始自专业低视力康复中受益,而现实情况是各大以俩机构获取低视力康复服务患者占比,相较患病总体规模而言,仍然较低。所以未来,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低视力康复工作的推广普及度,探寻专业性、可行性、可靠性高的视觉康复方案。医疗机构需重视低视力学科建设,打造专业人员团队,健全服务体系并持续完善相关公共卫生教育,才能最大限度使青光眼视觉康复工作顺利开展进行。除此之外,当前AR等现代化技术的成型,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得以在各行业领域应用实践,未来也可围绕该方面技术,为视觉障碍群体提供科学、规范的全面康复服务,真正使视觉障碍群体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保障其身心状态能够处在相对平稳、正常的区间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青光眼视觉康复研究现状与展望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针对青光眼视觉康复,主要可通过新型助视辅助设备、视觉康复训练、视觉可塑性、综合康复服务来实现,但这些技术中,像新型助视设备、综合康复服务等仍然处于初中期发展阶段,仍需进一步探索升级才能保障青光眼视觉康复效果完全满足患者实际需求。未来阶段也必须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科学、规范的全面康复服务,真正使视觉障碍群体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预后需求,以达到降低青光眼疾病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樊慧,王进.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自护能力和术后康复的影响[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21,37(04):56-59.

[2]郭玲.综合康复护理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4):203-205.

[3]周燕.青光眼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9):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