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化护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 2

精准化护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梁冬燕,黄秀菊,覃秋玲,杜开德,罗素梅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0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的临床观察、护理方法以及治疗原则,在基础护理和重症护理的基础上做好消毒隔离,感染控制等相关工作。方法:对96例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期及恢复期进行精准治疗和科学护理,治疗上主要包括:氧疗、中医汤药治疗、俯卧位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一般对症治疗等;护理上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肺部功能锻炼健康及康复指导等,除此之外,制定相应的院感防控工作流程,做好感染控制以及消毒隔离工作,分析患者治愈率以及医护人员感染率。结果:经过精准治疗和科学护理后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肺部 CT 提示炎症病灶吸收,96例患者全部出院,治愈率达100%。61名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精准化护理模式期间,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疗,优质的护理以及相应的院感防控工作体系,不仅可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改善患者护理质量,避免医护人员出现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关键词:精准化护理模式;新型冠状病毒;应用价值

2019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持续发现多例已经被证实的,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因此,临床应对该疾病类型进行分析后发现,该疾病不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在临床如不进行妥善治疗,还会威胁患者的机体健康。因此,在我院支援百色靖西医疗队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实施治疗期间,配合优质的临床护理措施,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了机体指标。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期间,还应该对患者实施精准化护理模式,通过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临床一般资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进行系统性分析,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护理质量,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展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2022年4月在靖西市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收治的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男女比例为46:50,年龄分布为5个月~87岁,平均年龄为(49.51±2.66)岁。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2)临床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治疗上主要包括:氧疗、中医汤药治疗、俯卧位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一般对症治疗等。

1.2.2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精准化护理模式:(1)成立护理小组:因该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因此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期间,应坚持责任制护理制度。通过对应相应的患者,保证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护理效率,在避免感染的同时,可以尽量改善患者的临床心理状态。通过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改善患者临床护理策略,在成立小组后,应对护理人员进行资源统筹安排,小组的护理人员不仅要负责配备基础药品以及急救设备,还应保证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各类生活物品充足,进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2)心理护理:因患者入院后心理对疾病具有较高的恐惧情绪,此时,临床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竞争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告知患者疾病是可以治愈的,避免其出现过度恐惧的情况。在进行临床护理期间,还应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过程以及护理过程,告知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常见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护理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有效配合,保证临床护理质量。(3)根据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对患者临床护理细节进行不断调整,如果患者年龄较小可在病房提供画笔、玩具等转移其注意力。如果患者年龄过大,应在病房内摆放报纸等,通过对患者的临床护理计划进行不断调整,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在实施交流与沟通期间,通过了解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而实施相对应的临床护理措施。(4)肺部功能锻炼:在进行临床护理期间,应对患者进行肺部功能锻炼,采用俯卧位通气等形式,指导患者进行不断呼气以及吸气循环,提升患者肺部功能,同时提升保证患者机体的免疫力。(5)康复指导:为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的呼吸功能、躯体功能、⼼理功能,临床护理人员带领患者进行八段锦、乐眠操、呼吸操等康复活动,规范康复操作技术及流程,进⼀步促进其全程康复,保证临床的治疗效果。

1.2.3制定院感防控工作流程

因该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因此在进行临床护理期间,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工作尤其重要。(1)将患者集中收治在负压隔离病房,病房内有带紫外线消毒的传递窗,可以经消毒后传递物品。室内依靠新风机组调节病房内室温及起到补风的作用,负压内空气通过高效过滤风口器和高效处理仪处理后排到室外,有效阻断了交叉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病区的布局:分为“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患者通道、工作人员通道,严格管控、布局合理,从空间上阻断传播途径,避免交叉感染。(3)医院消毒工作也是防控的重要内容,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消毒处理,选用的消毒液及浓度我院做了细致的分类,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4)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时采取三级防护,每批次医护人员上岗前院内感控专家组均组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上岗前,严格检查三级防护是否到位;脱防护服时两两一组,一同进入一脱区二脱区,相互关注,脱防护服期间有无污染。层层防护流程的严格执行是我院61名一线人员“零感染”的关键。

1.3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治愈率以及医护人员感染率。

2结果

2.1分析患者治愈率

经过精准治疗和科学护理后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肺部 CT 提示炎症病灶吸收,96例患者全部出院,治愈率达100%。

2.2分析医护人员感染率

61名一线医护人员零感染。

3讨论

新冠肺炎为我国患病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因该疾病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期间,应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系统性分析。通过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治疗的具体要求,进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实施治疗前后,应通过对患者进行院感防控工作,避免其出现交叉感染,进一步提升医院在该领域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意义。在实施精准化护理期间,通过对患者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剖析,制定符合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的护理工作,建议在临床有序推广。

综上所述,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精准化护理模式期间,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疗,优质的护理以及相应的院感防控工作体系,不仅可以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还可以改善患者护理质量,避免医护人员出现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

4参考文献

[1] 李小会, 刘青花, 蔡宗仁,等. 叙事护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甘肃科技, 2021, 37(18):4.

[2] 程丽丽, 王金金, 谢丽.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 6(4):3.

[3] 陈巧玲, 陈美榕, 郑艳,等. 整建制管理模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S01):3.

[4] 张悦, 靳寸朵, 张芳芳,等. 问题解决护理模式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希望水平与焦虑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20(S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