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对脑梗死的诊断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检测对脑梗死的诊断意义

唐俊梅

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四川省内江市  641100

摘要:目的:检测脑梗死病患HCY、HS-CRP和血脂指标,分析其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我院选择诊治的56例急性脑梗死病患为观察组,56名同期前来检查的志愿者加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检测相同的半胱氨酸、HS-CRP和血液含量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与两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病患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半胱氨酸和HS-CPR的急性脑梗死病患明显高于轻度疾病病患(P<0.05),急性脑梗死病患低半胱氨酸和HS-CPR水平较高,明显高于平均水平(P<0.05)。结论:HCY、HS-CRP、LDL-C、TC、TG病患脑梗死病例显著增加,HDL-C水平异常下降,可为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脑梗塞发病率不断上升,人口群体越来越年轻。脑梗死是脑内血液循环的突然异常,引起脑组织明显缺血缺氧。这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并发症。主要临床症状为认知、言语、身心障碍,严重者为休克、昏迷和猝死。虽然与脑梗死有关的主要疾病是中年人,但实际上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所有年龄组。疾病进展迅速,没有典型的预兆。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将迅速导致脑组织松弛坏死,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诊治急性脑梗死病患56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同期体检志愿者5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55-82岁,平均67.74±6.80岁。严重程度:轻度18例,中度20例,重度18例。对照组:男性28人,女性28人,年龄50-81岁,平均68.01±6.35岁。纳入标准:①研究组的所有病患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该标准已通过CT和磁共振(MRI)确认;②病患及其家属了解并愿意合作。排除标准:①消除系统性疾病;②在研究的前半部分服用激素、抗癫痫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其他药物的病患被排除在外。

1.2方法

两组均实施血清 Hcy、血脂及hs-CRP检查,采集试验组脑梗死患者以及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作为检测样本,采集量为3 mL,离心处理,离心的速度为3 000 r/min,时间为15 min,取上清液,以酶循环法进行Hcy 水平的检测,以散射比浊法进行hs-CRP水平的测定,在血脂含量检测中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受试者和不同疾病程度病患的同型半胱氨酸、hs-CRP和血脂指数。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使用()表示,数据应用SPSS22.0处理,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受检者相关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hs-CRP、TC、TG、LDL-C水平较高,HDL-C水平较低(P<0.05),见表1。

表 1 两组受检者相关指标对比(n=56,

组别

Hcy(μmol/L)

hs-CRP(mg/L)

TC (mmol/L)

TG (mmol/L)

HDL-C (mmol/L)

LDL-C (mmol/L)

观察组

15.51±3.27

5.17±1.08

4.46±0.24

2.22±0.40

1.01±0.41

3.62±0.45

对照组

8.24±3.10

1.22±0.98

4.04±0.23

1.08±0.54

1.56±0.50

2.62±0.67

t

20.432

33.633

19.320

21.854

11.082

18.253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2不同病症程度病患Hcy、hs-CRP水平对比

中重度急性脑梗死病患的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显著高于轻度疾病病患(P<0.05),重度急性脑梗死病患的同型半胱氨酸和hs-CRP显著高于中度疾病病患(P<0.05),见表2。

表 2 不同病症程度病患 Hcy、hs-CRP 水平对比(

组别

例数

Hcy(μmol/L)

hs-CRP(mg/L)

轻症

18

10.26±1.41

1.23±0.25

中症

20

18.46±2.30

5.45±0.85

重症

18

24.36±3.78

6.15±1.56

3讨论

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脑缺血脑梗死患者出现显著的血液流变异常,且血液处在高凝状态。剖析其血液流变学出现异常的缘故。 与此同时,血糖升高、脂代谢混乱都是造成血液低粘度化的关键缘故。 除此之外,血管内皮损害创口激话凝血功能,造成血液流变学更改。 有研究发现,身体血糖、Hcy、hs-CRP水准与血液流变学息息相关,且Hcy是急性脑梗塞的独立性风险性1969年已强调风险源与动脉硬化的关联。高同构性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密切相关,但其传播机制尚未确定,可能与:1)同一种半胱氨酸对凝血机制的影响:同一类型的半胱氨酸可引起内皮细胞的形成和活化,刺激抑制剂的表达,硫酸乙酰盖帕林、血栓调节剂和干扰蛋白C的合成抑制剂,抑制透明质素活化剂与血管内膜的结合,阻碍内膜的纤维可溶性活性,增加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从而破坏血栓与细胞分层的平衡,促进血栓形成。2)同一组利尿剂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同一类半胱氨酸通过其氧化产生自由基、过氧化氢等氧自由基,影响一氧化氮的表达,产生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并促进其降解

[1]。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质可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水平,削弱高密度脂蛋白的保护功能,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并引起血管壁增厚、管狭窄和阻塞性血管疾病。3)HEY对血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它刺激血管平滑肌的增殖。钙离子的释放增加平滑肌细胞内循环中MRNA和FOS基因的表达,在分离阶段引起静态细胞并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中膜血管平滑肌增生及其转移到下鞘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变化;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紊乱。内皮母细胞通过直接合成或再生发育成熟内皮细胞,并从骨髓转移到受损部位进行血管修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脊液疾病病患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脑脊液病患的胆固醇水平和胆固醇水平均有增加(P<0.05)。

总的来说,脑梗死病患HCY、HS-CRPLDL-C、TC、TG水平呈上升趋势,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成比例表明血清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任丽萍.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07):138-139.

[2]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钟可文,孙华,赵玉环,骆惠华,袁中青,梁丽华,罗东.安徽医药. 2020(09)

[3]凝血功能、hs-CRP、Hcy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包孟.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04)

[4]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探讨[J].吴湘军,郑海燕,朱亚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02)

[5]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C反应蛋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J].王大平,李琳,尹纪来.中国医药.2020(04)

[6]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在急性脑梗死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应用[J].崔雪琼,李梦檀,丁娜娜.实用医技杂志.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