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冠病毒核酸采集及运输的管理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探讨新冠病毒核酸采集及运输的管理意义

王小艳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730000

【摘要】2020年12月以来临床上普遍存在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够理想,本文主要阐述了核酸检测各个环节的要点和要求。核酸检测是直接找到病毒存在的证据,做好相关标本的采集及转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重点环节的管理,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的认知,增加核酸标本的合格率,减少收集转运时间。因此,正确规范采集核酸对诊断新冠肺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冠病毒核酸规范采集”“重点环节管理干预”“操作要点”

引言: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诊断疾病的方法日益增多,各种标本的化验检查结果仍是最基本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标本采集的意义是:①协助明确疾病诊断:②推测病程进展:③制定治疗措施:④观察病情。标本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而化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又与标本采集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掌握正确地标本采集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它是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

1.标本采集的五个原则:

1.1采集标本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

1.2根据患者病期不同,采集不同部位标本。

1.3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菌素之前,否则应在分离培养时加入药物拮抗剂:在采集时不可用消毒剂,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擦干后取材。

1.4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1.5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及早送检。

2.新冠病毒核酸咽拭子采样要点:

2.1应当接受生物安全培训(培训合格)。

2.2确保熟悉标本种类和采集方法

2.3确保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

2.4确保做好标本信息记录

2.5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确保标本及相关信息可追溯:

3.采样点设置

3.1采样点设置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

3.2采样点应当为独立空间,应划分出清洁区和污染区,应具备通风条件,应具备手卫生条件。

3.3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具备独立的等候区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4.采样点人员配置及防护要求

4.1每个采样点应当配备1-2名采样人员。合理安排采样人员轮替原则上每2-4小时轮岗休息1次。

4.2采样人员防护装备要求医用防护口置、防护面屏、护目镜、防护服、隔离衣、乳胶手套、防水靴套。

4.3如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戴乳胶手套手套被污染时及时更换。

4.4每采一个人应当进行严格手消毒或更换手套

4.5应当建立采样制度根据采样对象类别确定具体采样流程包括预约、缴费、信息核对、采样、送检、报告发放等。

5.采样流程

5.1应当利用条码扫描等信息化手段。

5.2 采集受检者信息,标本采集前应当每个标本应当至少记录以下信息:①受检者(患者)姓名、 居住地址、联系方式 采样单位名称、标本编 采集部位、类型、数量等。②身份证号、采集日期和时间。

6.采样方法

6.1鼻咽拭子: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一手执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 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

6.2采样方法:口咽拭子(无法采集鼻咽拭子时可选用)被采集人员先用生理盐水漱口,采样人员将拭子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湿润,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露出两侧咽扁桃体(不可发出“啊”音,防止气溶胶感染),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7.标本管理基本要求

7.1标本包装:①所有标本应当放在符合要求的标本采集管里,拧紧;②编号、种类、姓名及采样,容器外注明标本信息;③将密闭后的标本放入大小合适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一份标本。

7.2标本送检:

①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应在2-4h内送到实验室。②如果需要长途运输标本应采用冷链方式进行保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包装运输。

7.3标本接收

①标本接收人员防护与采样人员对;②标本运送和接收人员对标本进行双签收。

7.4标本保存:

①标本应尽快检测。②能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它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③应当设立专库或专柜单独保存标本;④标本检测前及运送期间避免反复冻融

8.结果反馈基本要求

8.1报告时限。

①发热门诊、急诊患者:在6小时内报告结果;②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 原则上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③愿检尽检人群24小时内报告结果急诊患者、住院及陪护 。医疗机构应当为受检者出具检漫服告,并告知查询方式,不得以任何理由不出具检测报告。

8.2检测报告。

①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单》的参考样式出具检测报告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规定下互认检测结果。②医疗机构可采用纸质、快递、网络或信息化系统等多种形式发放检测报告并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发现核酸阳性结果时应按相关要求在12小时内报告

9.安全管理

标本安全管理①标本转运箱封闭前,须使用75%酒精或0.2%含氢消毒剂喷洒消毒;②标本包装应符合相关要求。涉及外部标本运输的,应按照A类感染性物质进行三层包装;③疑似或确诊患者标本应标示有特殊标识,并进行单独转运;

④检测完成后标本,若检测结果为阴性,剩余标本及植酸可在结果报告发出24小时后进行压力蔡汽灭菌处理,并销毁处理;检测结果为阳性,剩余标本应进行复核检测。

10.信息化管理

10.1医疗机构应当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下,做好标本采集核酸检测、检测报告的信息对接工作;

10.2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扫码程序,信息应至少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

10.3做到标本采集的个人信息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顺利对接,各医疗机构间应做到信息互通、互采、互认。

11.医院核酸采样室工作制度

11.1进入标本采样工作人员须穿戴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11.2严格尊守采样案工作流程;不得变散防护用品离开工作区域;

11.3.工作人员严格尊守《医人员手卫生管理规范》,执行七步洗手法,做好手卫生;

11.4防护要求常规筛查核酸检测标本采样人员防护要求;

11.5标本采售后,及时送拾,做好交接;

11.6所有产生的医疗物分类收集,严格交接与记录;

11.7于按照《医疗机物消杀技术规范》,做好法洁消毒工作:采集点保持通风,每班结束后使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对被采集标本人员接触过的物品,每人次进行消毒:每班结束后,对工作区域、物体表面、地面用1:1000(含有效氯500mg/L)的84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重复使用的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消毒、清清后,才能再次使用。遇污染,随时消毒与清洁。

总结:根据科室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及内容,应用线上培训方式对核酸标本的采集要求、方法、送检时间及注意事项进行培训。完成培训后利用问卷星进行理论考核。使科内护理人员认识到核酸标本规范采集的重要性。通过找出重点环节,明确职责分工,本科室对相应重点环节进行管理干预;加强护士对新冠核酸标本采集的认识,杜绝发生不规范的核酸采集流程而导致的感染。

参考文献:  

新冠病毒样本采集和检测技术指南(第八版)

《中国护理管理》作者 代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