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术后两种不同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护理和效果观察

/ 2

尿道下裂术后两种不同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护理和效果观察

杨江燕 ,马碧焕 ,侯庆妮 ,朱鸿燕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650118

尿道下裂是一种男性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的先天缺陷,尿道口可分布在正常尿道口至会阴部的连线上,多数病人可伴有阴茎向腹侧弯曲。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统中的常见畸形,国外报道发病率可高达125~250出生男婴中有1个尿道下裂。目前,手术矫正是治疗中唯一有效的手段,主要是重建阴茎与尿道正常解剖关系和生理功能。手术方式较多,但由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至今尚无效果满意、被所有医师接受的金标准术式。因此,我院对这个问题尽心了深入研究,寻找一种恰当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一、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接受尿道下裂成形术治疗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12岁,平均(4.3±1.2)岁,其中阴茎头型12例,阴茎体型29例。根据不同尿液引流方式将46例患者分为A组22例和B组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基础疾病以及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A组:术中根据患者年龄选用(F6~F14)硅胶导尿管裁剪成多侧孔作为新尿道支架管,将支架管近端置入至膀胱,以能顺利引流出尿液为宜,新尿道内留置支架管的固定采用术中阴茎头缝可吸收线固定,术后待支架管自行脱落,嘱患者自行排尿。(2)B组:新尿道内留置支架管的操作同A组,术后3天经膀胱造瘘管接生理盐水持续缓慢冲洗新尿道,防止新尿道积血及分泌物堵塞支架管,术后10~14天拔除膀胱造瘘管,待新尿道支架管自行脱落后,指导患者自行排尿。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电话随访,观察尿瘘与尿道狭窄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660747081593(1)

二、尿道下裂病因分析

在尿道下裂中,阴茎筋膜和皮肤在孕期8~14周发育过程中未能在阴茎腹侧正常发育,尿道沟融合不全时可形成尿道下裂,同时尿道海绵体也发育不全,在尿道下裂的远端形成索状,可导致阴茎弯曲。多数的尿道下裂病例没有明确的病因,大部分学者认为有多个因素参与尿道下裂的形成。有少数病例可能是由于单基因突变引起,而在很多文献中中的记录可以看出:多数病例与产妇高龄、内分泌水平、促排卵药、抗癫痫药、低体重儿、先兆子痫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相关。

三、尿道下裂的治疗方式

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是保证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且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因此要做到:术前准确评估和综合分析,选择合理术式;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尿道下裂患者最适合进行手术治疗的年龄为4~8岁,从而避免阴茎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下弯加重,造成阴茎发育障碍,过早手术,由于患者年龄较小不能主动配合,影响疗效;过晚手术,则增加患者心理及精神负担,甚至影响患者生理功能,导致自闭。尿道下裂手术方法很多,至今仍无一种理想的适用于各种类型尿道下裂的手术,应结合患者年龄、病变类型及自己对术式的理解和经验来选择手术方法。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手术后并发症仍有可能发生,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是尿道瘘(5~15%)和尿道瘢痕增生狭窄,其他还有阴茎下弯复发、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而本研究中采用了两种术式对比分析的方法,将保留尿道板术式和横断尿道术式进行比较,发现采用保留尿道板术式可以更好的治疗尿道下裂,并且并发症少,有效率高,对患儿的身体伤害小。

三、尿道下裂术后两种不同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护理讨论

尿道下裂是男性外生殖器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胚胎向男性分化时期,不同原因使尿道未能融合所致。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基因遗传、染色体异常、激素影响和环境因素等有关。通过手术重新建立阴茎和尿道正常的解剖关系和生理功能是尿道下裂惟一的治疗方法,尽管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完善、提高,但尿道下裂的治疗结果远不如人意,容易发生尿瘘和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可导致患者出现心理上或精神上的障碍,因此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患者心理活动变化,及时疏导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阴影,积极配合治疗。此外,护理上要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保证尿液的及时有效排出。引流通畅是尿道下裂成形术后的护理重点,可降低术后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是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的关键。尿道下裂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护理要求高,因此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避免感染,减少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本研究B组患者术后留置膀胱造瘘管,可及时有效引流尿液,持续缓慢的生理盐水冲洗能将新尿道内的积血及分泌物等及时排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尿道的清洁,减轻尿液对新尿道的污染和刺激,有效减少了感染和堵塞而致尿瘘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孙珑,赵冬艳,唐达星.尿道下裂术后中远期效果评价及研究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20,19(12):1100-1106.

[2]刘坤,李娟.负压吸引和外用睾酮霜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小阴茎的可行性研究[J].中外疗,2021,40(12):86-88.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1.12.086.

[3]刘坤,李娟.负压吸引和外用睾酮霜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小阴茎的可行性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12):86-88.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1.12.086.

[4]宣雪.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对尿道下裂症患儿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0):1262-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