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患者家属进行“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对患者家属进行“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的效果研究

鲁雯婷,陈桂梅*

南京脑科医院615病区,江苏 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对患者家属进行“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以及50例家属作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方式以及一般情况无差别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家属进行进行“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的住院教育,对照组患者家属进行传统住院教育,对两组患者在治疗两个疗程后对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1)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进行“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满意度比较:进行“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的患者及其家属总体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家属进行“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可以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患者家属;自杀守门员;短期培训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1000-2000万自杀未遂者,5000-12000万人深受其至亲与朋友自杀或自杀未遂的影响。自杀可能发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在中国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一大死因,令人痛心。而处于疾病状态的患者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心理状态处于极不稳定期,更容易发生自杀或自残事件。预防自杀一直是患者、家属与医院的共同挑战。自杀事件后,被遗留下的患者会卷入内心混乱动摇的漩涡中,承担着巨大的心理痛苦。基于此,本研究旨探究对患者家属进行“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的效果,其目的在于帮助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优化的医疗护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以及50例家属作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治疗方式以及一般情况无差别的情况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5例年龄2538岁,平均(33.75±4.26)岁,家属25例年龄24~39岁,平均(33.68±4.29)岁;对照:患者25例年龄2538岁,平均(33.69±4.79)岁,家属25例年龄24~39岁,平均(33.95±4.21)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选择的治疗方式等基本资料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4]

纳入标准:(1)在我院稳定住院时间超过12天;(2)生命体征稳定,病史完整可查3)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服务内容、流程、双方责任和权利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等

1.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精神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等系统病者;(2)不能耐受治疗而中途退出或者需要转院治疗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家属进行进行“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的住院教育,对照组患者家属进行传统住院教育。

“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的住院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持续7天的“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该预防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分别以预防对象、预防方法等展开。总的教育原则包括两点:第一就是让患者意识到来自家庭的爱,让患者有安全感;第二就是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心态,让患者有有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勇气。方法主要包括(1)开展讲座引导患者家属正确管理患者情绪。(2)组织谈心活动,化解患者思想包袱。(3)开展阅读学习,进一步认识人生价值。(4)组织文体活动,释放压力。

1.4 观察指标

(1)对患者住院期间自杀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2)满意度:采用自制的问卷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生活舒适度、病情评分、环境等对护理质量进行评分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比(%)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

在治疗后,进行“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n=25

2(8.00%

对照组(n=25

0(0.00%

X2

6.262

P

0.043

2.2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

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患者以及家属满意评分

患者满意评分

观察组(n=25

84.77±5.62

89.56±5.85

对照组(n=25

62.56±6.19

72.36±5.24

t

9.776

3.953

P

0.009

0.048

3 结论

近年来研究显示抑郁障碍是导致自杀的首位原因,可使自杀的危险性增加20倍。焦虑障碍使自杀的危险增加6-10倍。酒精滥用或依赖的自杀危险增加6倍。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如:癌症等慢性疾病和畸形、癫痫等形体缺陷和身体功能受损者,很容易引起抑郁情绪,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加上现代社会人普遍学业负担重、工作任务紧,还面临自身成长和感情、就业等多方面压力,进一步面临生存、工作、经济负担、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

,在面临疾病时,心理防线被击破,如果长期积累,大多数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各种负担始终无法得到释放和纠正,最终走上自杀的悲剧道路。

本研究发现,对患者家属进行“自杀守门员”的短期培训可以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提高,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国香.大学生自杀“守门员”的培训及培训效果的评价[D].暨南大学,2011.

[2]Sun FK,Chiang CY,Lin YH,Chen TB.Short-term effects of a suicide education intervention for family caregivers of people who are suicidal.J Clin Nurs.2014 Jan;23(1-2):91-102.doi:10.1111/jocn.12092.Epub 2013 Jun 20.PMID:23786460.

[3]赵国香.大学生自杀“守门员”的培训及培训效果的评价[D].暨南大学,2011.

[4]Paraschakis A,Michopoulos I,Christodoulou C,Koutsaftis F,Douzenis A.Characteristics of suicide victims who had verbally communicated suicidal feelings to their family members.Psychiatr Danub.2015 Sep;27(3):230-5.PMID:26400130.

[5]赵国香,荆春霞,王声湧,.大学生“自杀守门员”短期培训后的效果评价[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10):984-987.

通信作者:陈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