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护理中肺部物理治疗法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新生儿肺炎护理中肺部物理治疗法的应用研究

金艳,符婕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新生儿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物理治疗法应用新生儿肺炎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20.6~2021.1年期间收治6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分成对照组(n=31,常规护理)、观察组(n=31,物理治疗法),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5%比对照组18.60%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93.55%比对照组67.74%高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护理中采用物理治疗法,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物理治疗;应用研究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在临床新生儿肺炎发生几率较高,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易导致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15%[1]。其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咳嗽、呼吸急促、发热、鼻翼煽动等特点。因新生儿抵抗力差、身体防御机制不完善、分泌物不易排出等情况,易发生感染,引起呼吸道堵塞等现象[2]。新生儿患有肺炎期间,护理方式尤为重要,可以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我院对86例新生儿肺炎进行物理治疗法进行研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2020.6~2021.1年期间收治新生儿肺炎62例患儿分成对照组(n=31)、观察组(n=31),对照组患儿男女比例15:16,周龄30~42周,平均(36.12±3.24)周,观察组患儿男女比例16:15,周龄30~42周,平均(36.41±3.65)周。患儿家属签署自愿加入研究同意书,患儿年龄、性别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患儿提供通风、安静、采光度充足的病房环境,每天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做记录、对患儿身体进行保暖、控制病房湿度55%~62%、保持患儿皮肤清洁护理,勤更换衣物。

(2)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物理治疗法:(1)雾化吸入,对新生儿进行氧气雾化(氧流量7~9L/min)间隔5h进行一次治疗,一次10min,有效控制氧流量,在雾化液加入抗生素,可以起到消炎止痛、止咳化痰等效果,可改善患儿呼吸循环,提高患儿通气功能。(2)对患儿有节奏的叩击胸部,促使食道上的痰液排出。操作人员手掌贴紧患儿胸膛,在患儿用腕部力量叩击肺部,叩击前为患儿摆好姿势,叩击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及口唇有无变化,叩击胸前、肩胛骨等部位,间隔时间1min叩击速度90~100次/min。(3)对患儿肺部分泌物量进行制定护理解决方案,通过改变体位方式,对肺部分泌物进行方向引流,防止肺萎缩,采取左右侧卧位进行排痰。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照。并发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

(2)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疗效判定:显效:新生儿护理干预后,咳嗽等症状均正常。有效:新生儿护理干预后,咳嗽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新生儿护理干预后,咳嗽等症状无改善)总有效=(基本治愈+显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患儿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n=31

组别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中毒性休克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5

2

1

8(18.60)

观察组

1

1

0

2(4.65)

х2

-

-

-

4.074

P

-

-

-

0.044

2.2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观察两组护理效果n=31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11

10

10

21(67.74)

观察组

13

16

2

29(93.55)

х2

-

-

-

6.613

P

-

-

-

0.010

3讨论

由于新生儿的器官较为脆弱呼吸道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新生儿多发肺炎,肺炎可分为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支气管腔较为狭小,血管和黏膜血管较为丰富,发生感染直接导致新生儿出现气道阻塞、呼吸困难等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3]。所以及时将肺部分泌物排出体外,可缓解新生儿肺炎临床症状[4]

常规护理方式主要以患儿提供通风的病房环境,每天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控制病房空气湿度,保持患儿身体保暖,勤换患儿衣物,但常规护理干预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高,家属满意度不高。刘倩[5]学者发现物理治疗法可以改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便于呼吸道分泌物及时排出。本文研究发现,控制氧流量对新生儿进行氧气雾化,在雾化液中加入抗生素,对消炎、止咳有显著效果,护理人员手掌贴紧患儿胸膛,叩击新生儿胸前、腋下、等部位,同时观察患儿呼吸、心率是否正常,通过改变体位方式,对患儿肺部分泌物进行引流,进行左右侧卧位进行排痰。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总有效比对照组高,通过对患儿进行雾化吸雾、叩击肺部、腋下等部位,对患儿进行翻身与体位引流,有效缓解患儿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物理治疗法,可提高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肺炎护理中采取物理治疗法可以缓解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廖聪娜.气道分级管理在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患儿机械通气期间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8):2912-2915.

[2]张粉霞,冯成虎,吴晓玉,等.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医学临床研究,2022,39(4):524-527.

[3]聂彩霞,廖正辉,李合春,等.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治疗实践[J].儿科药学杂志,2022,28(3):17-20.

[4]马英,乔晓霞,索磊,等.降阶梯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56-58,62.

[5]刘倩,闫俊梅.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辅助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J].国际免疫学杂志,2021,44(3):27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