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黄镜华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期(2019年4月-2022年4月)内,入组案例对象(颈椎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以随机数字法对案例对象分组,共两组,一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n=35),一组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35),对不同护理方案其临床价值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观察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17.14%(6/35),(p<0.05);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4.14±0.82分)高于对照组(3.07±0.55分),(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参考实施。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

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中,是临床常见病,症状表现包括疼痛、眩晕、呕吐、颈部僵硬等,颈椎长期劳损、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因素与颈椎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患病后可导致神经根、脊髓受压,并诱发一系列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临床中颈椎病的发生率呈逐渐增加趋势。在保守药物治疗下无效病例,临床多以手术方案治疗,以帮助患者解除压迫,改善生活质量[1]。本次研究由此展开,就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成效,以对比模型的形式,入组案例对象(颈椎病手术患者)70例,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2019年4月-2022年4月)内,入组案例对象(颈椎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瑞芬太尼复合全身麻醉,以随机数字法对案例对象分组,共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以随机数字法对案例对象分组,共两组,一组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n=35),一组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n=35),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区间24-65岁,平均(45.17±3.31)岁,病程1-10年,平均(4.79±1.29)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区间24-68岁,平均(45.11±3.29)岁,病程1-10年,平均(4.85±1.33)年,输入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无意义,统计学结果可比较(p>0.05)。

1.2方法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手术前,对面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病情的各种疑虑,应当予以充分的沟通、解答,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次,针对患者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提高患者术中牵拉的适应性,预防相关并发症风险;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提升肺活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使患者学习鼻吸气、口呼气,有效咳嗽、排痰,促进痰液有效排出;指导患者进行体位训练,学习在病床上大小便、进食,预防术后进食困难、便秘等情况发生;(2)术后护理:术后待患者回到病房,需对其体位进行调整,保持头部、颈部、胸部处于同一水平线,配合颈托对患者颈部活动进行限制,促进植骨融合;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体征、手术切口情况;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包括关节被动活动、上下肢按摩、四肢主动活动等。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按照医嘱要求,配合完成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等。

1.3观察指标

(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由研究小组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2]。(2)护理满意度指标:由研究小组设计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四个方面[3],评分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设定满意、较满意、较不满意、不满意以及很不满意5项指标,分别设定其分值为5分、4分、3分、2分及1分,统计其总满意度得分。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由SPSS20.0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规则如下,计数资料:统计方法“%”,检验方式“x2”,计量资料“”,检验方式“t”,统计学差异性标准“p<0.05”。

2结果

2.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

观察组中患者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2.86%(1/35)低于对照组17.14%(6/35),(p<0.05)。见下表1:

表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对比

组别

切口感染

肺部感染

下肢静脉血栓

泌尿系统感染

总发生率

观察组(n=35)

0

0

0

1(2.86%)

2.86%(1/35)

对照组(n=35)

2(5.71%)

2(5.71%)

1(2.86%)

1(2.86%)

17.14%(6/35)

x2

-

-

-

-

3.

p值

-

-

-

-

2.2护理满意度指标

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4.14±0.82分)高于对照组(3.07±0.55分),(p<0.05)。

3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颈部交感神经遭受刺激而引起颈动脉受累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头痛、眩晕等。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案,但是由于病情较为特殊,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因此强化患者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4]

本次研究中,针对观察组患者即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术前训练,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提升手术的依从性与配合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通过术后体位控制,减少患者因手术影响而出现的损伤,强化对术后患者的病情观察,积极预防并发症风险,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5]

综上,针对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预防术后并发症风险,效果显著,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孙素慧. 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223-224. 

[2]陈佳. 护理干预对前路减压植骨固定术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J]. 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6):249. 

[3]阳佳良. FTS理念下优质护理干预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J]. 特别健康,2021(24):155. 

[4]佟玉玲. 综合护理干预在颈椎病行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健康大视野,2019(3):144-145.

[5]郝丽娜,段双,林跃立.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评价[J]. 黑龙江科学,2019,10(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