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化护理在改善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流程化护理在改善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陈蓉

六安世立医院  安徽六安  237100

【摘要】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围术期采取流程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改善患者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价值。方法 2022.1~2022.6在本院选取60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为对照组,采取流程化护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表(ADL)、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评分均高(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给予流程化护理,可改善其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生活质量;流程化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病症,患者情绪激动、用力排便等均会引起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进而造成患者产生意识障碍、神经功能丧失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据调查,颅内动脉瘤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0%~40%,第三次出血病死率高达100%[1]。手术是目前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而在围术期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进一步保障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流程化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按照患者入院后不同时段护理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流程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本院选取的60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流程化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2.1~2022.6本院选取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纳入研究,均知情同意。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男、女各19、11例,年龄在35~70(45.63±3.02)岁;对照组男、女各20、10例,年龄在35~70(46.32±3.11)岁。2组资料相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术前给予访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研究组:流程化护理:(1)建立小组:建立流程化护理干预小组,加强小组成员培训,按照患者情况、手术特点等制定个性化、针对性护理方案。(2)护理内容:①入院第1d:对患者病情、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告知疾病、手术等方面知识,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②入院第2~3d:术后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立即告知医师;生命体征平稳者,可将床头抬高15°~30°,同时对其下肢进行按揉。③入院低4~7d:待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指导其实施相应的功能训练,包括肢体功能训练、生活能力训练、语言训练、认知障碍训练等。同时再次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实施一对一沟通,给予安慰、鼓励、关怀等。④入院第8d~出院:对其饮食、用药、生活等给予指导,注重情绪方面指导,告知其应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嘱其定期回院复查,告知患者若发现问题应立即回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①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估认知功能,总分30分,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佳。②以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总分100分,分值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③以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2]评估生活质量,量表包括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等,总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0.0程序计算,±s表达计量数据,选择t检验,%表达计数数据,选择χ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达。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MMSE、ADL、SF-36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均较对照组评分高(P<0.05),见表1。

1两组MMSEADLSF-36评分对比[±s]

组别

n

MMSE

ADL

SF-36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30

15.86±2.31

26.81±1.02

45.86±5.81

75.85±5.44

45.11±5.12

68.92±5.63

对照组

30

15.71±2.16

21.33±1.47

45.92±5.67

68.96±5.34

44.63±5.28

61.22±5.34

t

0.260

16.776

0.040

4.951

0.357

5.435

P

0.796

0.001

0.968

0.001

0.722

0.001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为神经外科常见病症之一,极易引起破裂出血,故在发病初期针对能耐受手术患者应尽早采取手术治疗。但术中对患者周围正常脑组织会造成一定损伤,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加强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流程化护理是一种有计划、系统的工作程序,将其用于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护理中,可依据患者不同阶段护理需求对其实施针对性、系统性的护理服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系统性

[3]。本文研究显示,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MMSE、ADL、SF-36评分均高,表明流程化护理的实施,可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而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本文采取的流程化护理中在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可增加患者认知,提高其依从性,使手术顺利进行;入院第4~7d,尽早指导患者实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有利于促进患者受损神经组织修复,提高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入院第8~出院给予一定饮食、生活、用药指导等,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

由上述得出,将流程化护理应用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护理中,可保障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为其日后生活质量提升奠定基础,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卫光.流程化护理在改善颅内动脉瘤围术期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3):533-536.

[2]孙秀民.以HFMEA模式为基础的预见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4):4548-4552.

[3]方艳雅,蒋雅兰,邓密霞,等.阶梯式护理模式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0):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