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交接班中ICU床旁交接班清单的建立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护士交接班中ICU床旁交接班清单的建立及应用

曾青霞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分析护士交接班中ICU床旁交接班清单的建立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5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院期间交接班记录400例,实施传统交班模式。再选取本院自2021年7月1日~2021年11月30日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在院期间交接班记录400例,实施ICU床旁交接班清单,比较两组交班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研究组护理交接班质量评分(21.16±0.92)、医生满意度评分(72.16±2.05)均高于对照组(15.15±0.26、61.15±5.67),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CU床旁交班清单使ICU护理管理有了统一规范的交接班流程,确保了护理安全,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度,提高了基础质量护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了医护满意度。

关键词:护士交接班;床旁交接班清单;ICU;应用

    交接班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其有效性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治疗护理的重要举措,尤其对于ICU患者更加重要。ICU是临床重要科室,其病情危重,各种治疗仪器、辅助管路使用较密集,交接班内容是否清晰直接影响着患者生命安全[1]。床旁交接班是确保护理工作有效性、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不仅可充分了解患者病情,而且也影响到患者救治成功率。尤其在危重症患者集中的ICU科室,加上部分低年资护理人员,其工作经验不足,在交接班中容易忽略重要信息,存在重点不突出、交接内容简单的,从而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建立ICU床旁交接班清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现分析ICU床旁交接班清单在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作为研究单位,将2021年1月至6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在院期间交接班记录400例。再选取本院自2021年7月1日~2021年11月30日的50例患者为研究组,在院期间交接班记录400例。纳入标准:经医学伦理委员会议通过;患者临床资料较完整;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出标准:精神异常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妇女;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无法配合此次研究者。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表1所示:无显著差异(P>0.05)。本科室护理人员38名,男12名,女26名,年龄24~39(27.25±3.72)岁;工作3年以上;受教育程度:大专3名,本科35名。研究期间护理人员无岗位变化。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组别

男/女

年龄(岁)

对照组(n=50)

24/26

58.09±2.11

研究组(n=50)

25/25

58.36±2.04

X2/t

0.957

0.672

P

0.177

0.146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交班模式。前一班次护理人员通过简单的护理记录单形式,口头向次日接班医生及护理人员转述,由护理人员判断患者病情,同时口头在交班记录上进行记录,完结交接。

研究组:实施ICU床旁交接班清单。(1)成立清单研究小组。小组成员为1名科室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清单管理模式含义、实质、清单建立要点。充分认识清单并不是流程,而是提醒人们关键的护理步骤,帮助专业人员记住可能遗忘的步骤。(2)明确清单编制要点。使用者能够根据清单列出的关键点进行逐项检查,设置关键内容,可根据清单内容逐项检查[2]。医护人员查看交接项目,一边查看一边检查,以防发生遗漏。清单内容不宜过长繁琐,列举的语言简单明了,样式排列整齐,字号及字体统一。清单应不断修正及完善,确保清单内容能够高效运行。清单交接表的内容如下图1所示[3]。(3)交接站位。交班者站在患者左侧,接班者站在患者右侧。(4)交接顺序。首先,交接时,下一班交接人员要查看ICU患者床旁监护仪,查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若患者没有连接呼吸机,应检查患者呼吸节律、频率、动度等。对于连接有呼吸机的患者,查看呼吸机中的各项参数及仪器运转是否正常。查看患者输液架,明确药物名称、剂量等。其次,交接班的护理人员应由患者头部依次向下交接[4]。上一班的护理人员应告诉下一班护理人员患者引流管情况,包括胃管、尿管、中心静脉置管、引流管,长度、固定及更换时间。阐述患者胸腹部体征、肢体活动。对于患者饮食情况,应关注鼻饲、进食中有无反流及呛咳等,根据医嘱及患者病情,进行适当饮食管理[5]。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可重点检查肢体约束情况,以防发生意外拔管事件。最后,观察患者床下引流管量、形状、颜色及通畅程度,若引流液不正常,应立即做好处理。交接患者穿刺部位情况、敷料清洁情况等[6]。(5)“一点”护士站在患者床尾的交接内容。下一班的交接护理人员应明确剩余的治疗药物及相应护理措施;浏览护理记录单,重点关注上一班次的特殊情况;了解患者心理状况,给予相应护理干预。若患者疼痛剧烈或者精神过度紧张等,需给予一定镇定剂。(6)清单落实及执行。护士长每日参与A班(早上8点)及B班(下午3点)床旁交接班,N班(晚上10点)床旁交接班则由各组小组长来监督处理,及时发现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来修订及完善。

09150c9e049934d6dc94c4adf698714d_

1.3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护理交班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医生满意度。(1)护理交班质量。包括六大方面,即护理人员对患者疾病掌握情况、病情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由接班人员来评价交班情况,每一项共24个小项目,每一项计1分,满分共24分。得分越高,表明交接班质量越高。(2)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护患关系不良、患者跌倒、导管非计划性脱落、未及时完成检查。(3)医生满意度。采用中文版床旁交接班满意度来评价,分为互动性交流的满意、尊重与倾听的满意、协调交班的满意,每一小项30分,总分0-9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PSS17.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检测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交接班质量评分比较

    见下表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项评分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护理交接班质量评分(±s,分)

组别

疾病掌握

情况

病情分析

能力

语言组织

能力

语言表达

能力

总分

对照组(n=50)

3.15±0.35

3.15±0.15

4.15±0.37

3.15±0.09

15.15±0.26

研究组(n=50)

5.56±0.11

5.31±0.11

5.36±0.12

5.27±0.11

21.16±0.92

t

11.155

7.453

8.788

9.254

10.588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下表3所示:研究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3 护理不良事件比较(%

组别

护患关系

不良

跌倒

导管非计划性脱落

未及时完成检查

发生率

对照组(n=50)

2

3

2

2

9(18.00)

研究组(n=50)

1

0

0

1

2(4.00)

X2

-

-

-

-

8.452

P

-

-

-

-

0.015

2.3两组医生满意度比较

见下表4所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医生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4  医生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互动性交流

尊重与倾听

协调交班

总分

对照组(n=38)

21.15±3.67

20.89±2.47

20.69±2.14

61.15±5.67

研究组(n=38)

24.17±3.05

24.15±2.15

24.15±2.61

72.16±2.05

t

11.155

18.566

22.155

20.986

P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护理是临床一项技术量较高的服务性工作,有效的护理可拯救患者生命,在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中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及疾病谱的改变,重症疾病发生率日益增加[7]。ICU作为医院重点科室,其收治的患者病情较危重及复杂,且变化发展较快,使得护理措施极其复杂。长期以来,临床采用传统的床旁交接,存在条理不清等缺陷,进而无法满足临床需求[8]。床旁交接班质量是保证ICU患者护理安全的重要环节,采用简洁及规范的语言描述患者基本病情,使得下一班次的护理工作明确重点,提示患者疾病转归,降低护理风险。

    清单最初用于航空业,近年来,才开始用于医院管理、手术安全核查中,进而降低医院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9]。此次研究的ICU床旁交接清单与传统床旁交接相比,其流程较简单,容易护理人员学习,且条理清晰,使得ICU护理交接班工作有条不紊,最终减少交接班时间,提高交接班工作效率[10]。由于ICU患者病情较严重,且处于多种疾病并存的状态,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更加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客观及正确评价患者基本病情、患者生命体征、液体出入量、动静脉通路情况等,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采用清单表,可将交接班所需要完成的内容列入到清单中,根据清单提示一项一项的完成,使得交接工作有条不紊。此次研究可看出:研究组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11]。ICU患者多需使用留置针、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等,进而增加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ICU床旁交接清单进行交接,可加强护理人员对以上护理内容的重视度,从而降低堵管、非意外拔管、护患纠纷的发生。此次数据调查显示:研究组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采用ICU床旁护理交接单后,可促进交接班过程的有效沟通,提高ICU交接班质量,利于识别患者的病情变化。通过逐项交接清单内的内容,提高ICU交接班质量,利于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根据交接清单上的内容,可使交接内容有据可依,监督交接班中的关键内容,可避免交接不清的问题,减少安全隐患。更为重要的是根据清单进行交接班,使得交接内容更加全面及清晰,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实施护理计划,最终保证交接内容没有遗漏,促进交接班的团队合作[12]。由于ICU患者病情危重及复杂,加上住院时间较长,在交接班中难以预测患者出院时间,无法交接及评估患者出院计划,在交接中 ,采用清单后,可清晰的了解患者病情,进而为出院提供参考借鉴。

综上所述,ICU床旁交接班清单用于护士交接班中可取得满意护理效果,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颖, 颜波儿, 蒋凯,等. 清单式管理在急诊科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 2021, 28(8):3-4.

[2]曹艳华, 谢绮斓, 彭怀银. 床旁交接单在ICU低年资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J]. 饮食保健.2021,25(2):173-174.

[3]Dresser L , Stephen M S , Mcintyre M , et al.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nurse-initiated discussion of infection management during ICU bedside rounds[J]. BMJ Open Quality, 2020, 9(4):45-46.

[4]蔡香莲, 史欢, 李艳伟,等. I-PASS I-care交接班模式在NICU护士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 27(5):4-5.

[5]朱梦琦, 楼艳, 练正梅,等. 病人参与护理床旁交接班真实体验及期待的质性研究[J]. 中华护理教育, 2021,3(11):15-16.

[6]王彧姣, 关争梅, 曹蕊,等. "问题为导向"的床旁交接班模式在急诊科应用效果评价[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0, 6(2):4-5.

[7]彭怀银, 曹艳华, 肖秀平. 床旁交接单的使用对ICU低年资护士交接班质量的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2(1):15-16.

[8]方梅, 李雪莉, 康梅,等. SBAR沟通模式用于护理床旁交接班对交接班质量的影响[J]. 特别健康.2020,24(2):181-182.

[9]黄梅, 张莹, 邓先锋. 床边交接班思维导图对EICU低年资护士交接班效果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4(11):67-68.

[10]潘珍. 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病人护理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2021,18(2):168-169

[11]付红, 宣月, 霍佳佳,等. 护理交接表在脑血管介入术后病人床边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J]. 循证护理, 2021,2(1):1314-1315.

[12]李鸿彬. 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于急诊病区护理床边交接班中的价值[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