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3

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施辉波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贵州六盘水553400

【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应用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7-20211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采取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开颅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手术指标、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出血;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神经功能治疗效果

脑出血属于脑血管疾病,病情严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有研究表明,在脑血管疾病中,超过34.8%的患者为脑出血患者,病死率高达48.9%,而对于存活的患者,极可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2]由于脑出血对身体危害严重,若要改善患者预后,则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控制病情,缓解临床症状。在临床对脑出血的治疗中,开颅手术虽然能够有效清除血肿,但能够造成较大的创伤,且术后并发症多,可能损伤神经功能[3]。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微创特点,不易损伤脑组织,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显著改善预后,深受青睐。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97-2021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探究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7-202111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41~77岁,平均(58.27±11.37)岁。对照组男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平均(58.19±11.25)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许可

纳入标准(1符合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头颅检查CT确诊;(3发病时间<12h4)生命体征较平稳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者;(2凝血机制异常者;(3合并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4恶性肿瘤者;(5)近期有相关脑部手术史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协助患者调整为仰卧位根据CT图像作标记,并以标记点作切口,获得颅骨视野。对颅骨钻孔,通过咬骨钳扩大骨孔,将脑硬膜剪开,通过吸引器清除颅内血肿,减压,使用生理盐水、肝素冲洗颅腔,缝合。

1.2.2研究组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行头颅CT扫描,根据结果定位最大血肿层,以其中心为靶点,根据靶点设置立体定向仪参数。协助患者调整为平卧位,穿刺颅骨,穿刺针至硬脑膜撤去,将针芯缓慢插入血肿腔中,退出,抽吸血肿,随后使用生理盐水对血肿腔冲洗2U尿激酶与2mL生理盐水混合,注入血肿腔,开始引流,2h后打开引流管。每12h注射适量的尿激酶,至血肿清除干净后拔除引流管。

1.2.3疗效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NIHSS评分降低≥46%;有效:NIHSS评分降低≥18%;无效:NIHSS评分降低<18%,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各组例数×100%

1.3观察指标

1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总分45分,分数越低,神经功能越好

2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3)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包括情感功能、活力、肌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心理卫生、社会功能、总体健康8个维度,各维度总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院通过SPSS21.0统计软件包分析研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情况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分组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20

945.00

1050.00

15.00

1995.00

对照组

20

735.00

735.00

630.00

1470.00

x2

-

-

-

-

4.329

P

-

-

-

-

0.037

2.2NIHSS评分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2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

分组

例数(n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20

16.34±2.17

6.41±1.05

对照组

20

16.28±2.24

9.64±1.37

t

-

0.086

8.369

P

-

0.932

0.001

2.3手术指标情况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3

3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分组

例数(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d

研究组

20

52.43±5.17

85.26±7.16

15.32±1.82

对照组

20

128.26±13.58

172.32±15.34

24.13±2.59

t

-

23.338

22.999

12.446

P

-

0.001

0.001

0.001

2.4SF-36评分情况

研究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见表4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分组

时间

情感功能

活力

肌体疼痛

生理职能

研究组

n=20

治疗前

58.46±4.26

54.23±4.58

59.63±4.37

52.26±4.86

治疗后

78.54±3.26

75.26±3.46

76.25±3.42

70.22±3.29

对照组

n=20

治疗前

58.59±4.12

54.64±4.52

59.42±4.55

52.13±4.35

治疗后

69.41±3.27

68.25±3.10

71.33±3.29

64.51±3.08

t/ P组间值(治疗前

0.098/0.922

0.285/0.777

0.149/0.882

0.089/0.929

t/ P组间值(治疗后

8.843/0.001

6.748/0.001

4.637/0.001

5.666/0.001

分组

时间

生理功能

心理卫生

社会功能

总体健康

研究组

n=20

治疗前

64.35±4.89

62.35±4.51

60.33±4.91

59.46±4.38

治疗后

78.62±3.42

78.26±3.09

76.45±3.17

75.26±3.13

对照组

n=20

治疗前

64.11±4.58

62.03±4.19

60.28±4.53

59.28±4.22

治疗后

71.34±3.75

72.36±3.75

70.25±3.43

70.23±3.58

t/ P组间值(治疗前

0.160/0.874

0.232/0.817

0.033/0.974

0.132/0.895

t/ P组间值(治疗后

6.415/0.001

5.430/0.001

5.937/0.001

4.730/0.001

3讨论

脑出血又称“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多集中于50~60年龄段,现阶段,由于饮食结构的显著变化,以及老年人口增加,导致患者数量在不断增加[4-5]有研究表明,脑出血患者大脑结构、功能受损严重,病死率较高,救治成功的患者多有后遗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6-7]。而若能够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则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以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临床以往的治疗中,通常采取开颅手术、药物治疗,虽然能够缓解病情,但均有显著的特点[8-9]。对于药物治疗,能够避免神经功能受损,但长时间治疗,疗效难以达到预期[10]。对于开颅手术而言,其能够将颅内血肿清除,但会造成脑组织受损,创伤较大,同时提高患者的病死率。有研究表明,通过传统开颅手术能够将血肿、坏死脑组织彻底清除,切除骨瓣,改善颅内压,优化脑内血循环,从而促进患者恢复。但在实际操作中,对颅脑损伤较大,容易感染,且术后需较长的时间恢复[11-12]。另外,去除的骨瓣需再次修补颅骨,二次手术会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尤其是老年患者,受到的损伤更加明显。而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属于微创手术,不仅操作简单,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应用率越来越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以下特点:①操作简单,手术时间较短,不易对患者造成创伤。②手术只需要局部麻醉,更适合老年患者。③通过立体定向仪定位准确,能够准确放置引流管,同时方便调整引流管深度、位置,能够降低颅内感染风险。④手术创口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能够降低对脑组织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恢复。患者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后,血肿被有效清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也证实了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能够节省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立体定向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宁,温昌明,张保朝.早期针刺辅助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8,34(8):28-31.

[2]刘鹏程,罗有才,纪文军,立体定向-改良软通道微创介入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B、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20,49(3):321-324+328.

[3]杜松州,刘四荣.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性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2):1422-1424.

[4]张小章,钱志茹,徐兴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结合麝香治疗重症脑出血临床观察[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8,7(2):185-187.

[5]王俊峰,杨巍.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J].安徽医学,2019,40(8):892-894.

[6]杨生琴.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4):482-484.

[7]李军尧,李力军,刘利波.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6小时内急性脑出血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9,22(1):48-50.

[8]傅强,张一帆,连建中.改良-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外科大骨瓣开颅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10):1542-1543.

[9]龙晓东,刘之彝,杨与敏.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和ETAVP水平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27(3):169-173.

[10]谢军,曹友林,王振国,.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和软通道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9):1562-1565.

[11]李少泉,彭文龙,张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术后尿激酶溶解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0,32(11):89-93.

[12]舒内华.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5):23-25+32.

作者简介:施辉波(1982.05-),汉族,贵州六枝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