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对桥小脑角占位术后饮水呛咳患者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早期护理干预对桥小脑角占位术后饮水呛咳患者的效果

吴帅帅

邢台市第九医院,河北省邢台市 055250

摘要目的:在桥小脑角占位术后饮水呛咳患者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应用后的效果。方法以54例桥小脑角占位术患者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与本院,并采用平均数据法分到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早期护理干预)分析护理中的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饮水呛咳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进行桥小脑角占位术后护理,可减少饮水呛咳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桥小脑角占位术;饮水呛咳;早期护理干预;效果

引言:由于桥小脑角占位病分布位置特殊,在治疗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手术难度,且术后患者有较大的几率发生并发症,其中饮水呛咳较为常见,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术后恢复造成影响,因此临床中应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护理[1]。本研究提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并根据相关结果的统计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1年6月从本院收治的具有代表性的桥小脑占位术患者中选择出54例进行研究分析,依据患者资料及计算机整理和分配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且所使用的护理方法不同,研究组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所分配的患者有27例,17名为男性患者,10名为女性患者,45岁为患者的最低年龄,70岁为患者的最高年龄(52.39±3.38)为平均年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所分配的患者有27例,16名为男性患者,11名为女性患者,46岁为患者的最低年龄,69岁为患者的最高年龄(52.69±3.68)为平均年龄。将以上患者资料相关的内容作为组间对比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得知资料之间呈现出较高的可对比性,之间的差异不够明显(P>0.05)。研究开展时上报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得审批后开展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为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依据实际情况结合常规护理方案对患者展开护理,在护理期间关于手术操作的具体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要详细地与患者及家属构沟通,为其讲解相关内容。对患者术后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感,并根据询问结果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干预,同时积极落实基础护理工作。

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极易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受到该现象的影响,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生理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其不良情绪产生,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在了解其病情状态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其能够了解到吞咽困难属于术后常见的反应,告知患者不必担心。同时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告知疾病相知识,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且将术后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告知患者。(2)基础护理。早期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营养护理方案,通过患者的需求给予营养支持,使其抵抗力得到提升。在患者进食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相关操作,在患者吞咽期间,了解吞咽能力,提前采用饮水(小口)试验,指导患者将水送入口中后进行屏气,此时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呛咳,如果无呛咳,则指引患者饮食。在患者进食期间,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适当的调整体位,以半卧位为主,同时需要对食物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30℃为宜,饮食以固体食物为主,保持进食动作的缓慢,以免饮食过急造成误吸。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一定的协助,指导其进行功能训练,主要以吞咽功能为主,对患者进行协调能力训练,每天2次或3次,每次20分钟至30分钟[2]。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舌运动,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操作的相关步骤,对患者耐受情况进行分析后,适当地增加速度,此时指导患者组好唇、舌运动的配合。另外,指导患者进行咀嚼训练。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进行张口和闭口的反复训练,将咀嚼动作的要点教给患者,使其牙齿和口腔运动之间形成相互作用,从而促进咀嚼肌功能的提高。此外,对患者进行喉部训练指导,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完成单音节发声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适当地增加难度。在进行功能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提高训练难度,从而促进患者预后效果的提高。

1.3观察指标

(1)护理后对患者的呛咳进行分级,共分为Ⅰ级至Ⅳ级,从低至高依次表示轻微至严重,级别越低说明患者的呛咳症状越轻,反之越重。对不同级别患者的数量进行记录,并技术比例,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比较。(2)对护理后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包含基础护理、服务态度、安全护理和护理满意度的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完成,项目总分为100分,分数与护理质量成正比,统计后完成组间数据分析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包含两种不同的计数方式,分别为百分比(%)表示的计数资料、(x±s)所表示的计量资料,将相关数据和资料均纳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以便对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进行检验,统计检验数据后采用X2对计数资料检验,(x±s)对计量资料检验,数据之间的比较如果有大差别,则采用(P<0.05)统计学意义表示。

2 结果

2.1两组呛咳分级呛咳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比较

研究组各个呛咳分级人数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1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呛咳分级情况n/%

组别

例数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研究组

27

3(11.11)

1(3.70)

1(3.70)

0(0.0)

参照组

27

7(25.93)

5(18.52)

5(18.52)

2(7.41)

X2

9.197

9.687

9.765

6.86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不同方法护理后比较2组护理质量x±s,分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服务态度

安全护理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

27

23.57±6.46

23.99±6.36

21.37±5.59

24.66±7.13

参照组

27

19.64±4.55

19.11±4.64

17.68±4.09

19.14±5.68

t

2.697

3.689

2.865

3.275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在临床中桥小脑角区肿瘤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属于颅内神经外科肿瘤疾病,该病的发生部位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处于小脑和后颅窝桥脑之间,不仅有丰富的血管分布,且周围组织神经丰富,该病也是桥小脑占位疾病中常见的种类之一。该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肿瘤会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当其体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周围组织会受到一定刺激,进而对神经造成压迫,此时患者就会出现听觉神经损伤或面部瘫痪的情况,而且还会引发三叉神经痛。针对该病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然而该部位有特殊的解剖位置,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且需要较长手术时间,同时在手术操作期间,周围脑组织会受到压迫,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从而引起饮水呛咳的情况,这不利于患者的恢复[3]。所以,临床中应积极开展相关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本研究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进行研究组护理,患者的呛咳情况明显降低,且护理质量得到提高,与参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P<0.05)。

综上所述,针对桥小脑角占位术后饮水呛咳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呛咳的发生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杨媛迪,赵玉娇,王训训. 早期护理干预对桥小脑角占位术后饮水呛咳患者的干预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0):131-132.

[2]朱凌云,汤丽萍,束玲玲. 早期护理干预在听神经瘤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饮食护理中的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2):44-46.

[3]丘秀秀. 分级护理对桥小脑角肿瘤术后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实践,2019,28(08):638-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