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产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9
/ 2

中医药治疗产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探讨

张婷婷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225300

摘要: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明显增多了高危孕产妇的比例,也随之改变了产科疾病谱,使得产科医生面临新的治疗难题和挑战。在多种产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的疗效确切,且具有多种治疗手段,在解决产科疑难疾病方面提供了便利。本文主要论述中医药治疗产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相关情况。

关键词:中医药;产科领域;优势病种

随着产科学的不断发展,使得新生儿、孕产妇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然而在生活压力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及环境改变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作用下,逐渐增高了产科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改变了疾病谱,使产科医生面临新的治疗难题和挑战。尤其是随着生育政策的调整,明显增加了高危孕产妇的比例,导致此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在产科疾病治疗中,中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治疗手段存在多样化的特点,由于产科疾病表现出多样、复杂的局面,所以在产科疾病治疗中明显提高了对中医药的重视度[1]。本文主要对中医药治疗产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综述。

1妊娠剧吐

在孕期,妊娠剧吐属于一种常见病,持续严重的呕吐、恶心是主要的表现,严重者无法进食,可有脱水等症状出现,甚者会出现酸中毒,对孕妇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中医认为,妊娠剧吐的范畴属于“妊娠恶阻”,与孕妇痰湿阻滞、肝阳上亢、脾胃虚弱等相关因素有关,中医治疗该病的原则主要为降逆止呕、调气和中,并辅以化痰、清肝、补虚。主要的治疗方法为:(1)穴位贴敷。主要贴于神阙穴;(2)针刺、艾灸。主要的穴位有神门、百会、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等。妊娠剧吐使用中医治疗的优势主要为:通过药物贴敷、艾灸、针灸治疗,并强化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能够使其焦虑状态和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对各项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必要的情况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补液治疗[2]

2先兆流产

临床将在妊娠28周之前,孕妇有少量的阴道流血出现,并伴有腰背部疼痛、阵发性下腹痛等症状的疾病称之为先兆流产。中医认为,先兆流产的范畴属于“胎动不安”、“胎漏”等,与孕妇的体质虚弱、顽疾、误食毒物等相关因素有关。在保胎方面,中医药的经验丰富,主要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手段。补肾固冲安胎为主要的中药内服法,艾灸、针刺、穴位贴敷为常用的外治法,并配合药膳、情志治疗。在先兆流产治疗中,中医药的优势为:能够为患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保胎治疗,能够按照患者的体质状况,为其实施辨证论治[3]

3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指的是孕卵在子宫体腔外着床、发育的情况,主要为输卵管妊娠。在妇产科,异位妊娠属于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是早期妊娠妇女死亡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医认为,异位妊娠的发生与先天肾气不足、冲任不畅等相关因素密切相关,因孕卵在没有在胞宫内发育,使其胀破脉络,出现血虚、血瘀等症状。手术是临床治疗异位妊娠的主要手段,术后需要及时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治疗,例如隔物灸、灌肠、口服中药汤剂等,进而使术后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粘连的发生风险降低。在异位妊娠治疗中,中医治疗的优势为:对于手术患者,术后给予中医治疗,能够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显著降低,进而加快患者机体恢复[4]

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在妊娠期,妊娠期高血压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在妊娠20周后患者会出现水肿、血小板减少、尿蛋白、高血压等症状,并伴有多脏器损害,甚者会发生胎盘早剥、心肾功能衰竭、抽搐、昏迷等,对母婴健康的威胁极大。中医认为该病的范畴属于“子痫”等,阴虚阳亢、气郁痰滞、气血亏虚等是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通过辨证论治可以对患者实施八珍汤、羚角钩藤汤、枸杞地黄汤等相关治疗,并联合耳穴、针刺等手段对有失眠、头痛、头晕等症状的患者进行治疗。中医治疗该病的优势主要为:能够使伴随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延长孕周,减少副作用,改善预后恢复。

5妊娠咳嗽

将在妊娠期孕妇咳嗽不已的情况称之为妊娠咳嗽,咳少量的白黏痰、慢性干咳等是主要的表现,或伴随反酸、胃部烧灼等不适感,持续时间一般会高于3周。中医认为该病的范畴属于“子嗽”,肺是发病部位,主要与孕妇外感风寒、阴虚火动、血聚养胎等因素有关,因肺气失去宣降,气机不通畅,从而出现咳嗽症状。中医治疗该病的原则为安胎、止咳,主要为调理气血、补肾健脾等。拔罐、针灸、代茶饮、中药煎服等是主要的治法,并配合调节饮食、情志治疗等手段,在发病初期可以使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治愈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较低,不仅可以祛除外邪,还可以起到安胎的效果。在妊娠咳嗽治疗中,中医的优势为:其治疗经验丰富,可利用拔罐、艾灸、针刺、中药内服等手段,具有快捷、有效、安全等特点。

6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属于一种全身或局部炎症变化,主要由病原体感染所致,持续不断的发热是主要的症状,大部分产妇会表现为小腹疼痛、头痛、头晕、乏力、虚汗等,甚者会对产妇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中医认为,产褥感染的发生与产妇产后多虚、多瘀等相关因素密切相关,营卫不和、外邪侵袭、阴血虚弱等是主要的病机。中医主张对患者实施活血化瘀、调和营卫、清热解毒等相关治疗,并辅以补益正气。中医注重辨证论治,祛邪和扶正同样重要。其治疗优势主要为:通过扶正祛邪,能够明显减轻临床症状,使虚弱状态得到有效改善,加快机体的恢复

[5]

结束语

现阶段,对于存在于产科临床中的难点和困境,采用中医药治疗手段能够发挥显著的作用,并提供了可以供选择的中医治疗建议和手段,通过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能够促进产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延华,孙美娜,韩亚光,等. 中医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5):181-183,196.

[2]刘洪娟. 中医药治疗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复发性流产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2019,16(3):162-165.

[3]郭彩霞,王梓炜,杜彩凤,等. 基于CiteSpace中医药治疗妊娠期恶心呕吐的可视化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4):29-32.

[4]田甜,季萍.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6):71-73.

[5]麦灿荣,朱鸿秋.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 医师在线,2022,12(5):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