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风险因素评估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09
/ 2

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风险因素评估及防范措施

宋楚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广东省广州市  邮编510000

摘要目的:应用风险管理理论对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具体探究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风险因素并讨论防范措施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开始于2020年6月,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相关资料,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以自拟问卷的方式开展对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调查,以此分析风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防范举措。结果: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多,不同类型的操作项目间的差异性较为显著,其中内部医护人员的自身原因与个人习惯是风险因素中较为显著的差异因素(p<0.05)。结论: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风险因素中药剂人员的自身原因对差错事件的影响相对突出,可通过专项培训等方式提高药剂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以此降低事故风险。

【关键词】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风险因素;风险评估;防范措施

在医院中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工作流程相对复杂繁琐,因此风险事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使得静脉用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受到影响,不利于患者的用药安全。据相关医学研究表明,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多,例如人员配置与现状不匹配、制度和管理规范存在不足、药物配置量超过工作量等均有可能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药物本身因素也是影响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安全性的重要风险因素,例如药物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药品可能较为相似、容易混淆,部分药品的储存条件较为特殊,部分药品的保存期限较短等等。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提高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以上述内容为基础,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不良事件作为资料具体探讨分析风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防范措施,希望以此规避静脉用药配置中心风险因素的负面影响。具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具体资料,分析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选取上述时间范围内在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药剂人员34名,其中包括8名主管药师、24名初级药师与2名药剂工人。

1.2治疗方法

在本研究中详细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风险因素资料以及差错数量,记录详细信息。通过资料分析得出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危险因素的组成与分布。并通过自制问卷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访问。将结果和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观察指标

在本研究过程中,对样本患者的具体观察标准为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医疗差错原因分布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处理,其中P<0.05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医疗差错原因分布

详见表1(P<0.05)。

表1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疗差错原因分布

差错项目

差错次数

占比(%)

医嘱信息接受和标签生成错误

38

6.65

审方错误

62

10.86

贴签摆药错误

148

25.92

配置错误

159

27.85

核对发药错误

142

24.87

其他

22

3.85

合计

571

100.00

3讨论

在医疗单位中静脉用药配置中心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医疗机构重点建设的部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将各个病区的患者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实现集中规范化的管理。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不仅配置设备完善,同时环境要求严格,可通过专业化培训的药剂人员改变以往的静脉用药模式达到节约医疗资源,促进药品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发展目标,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静脉用药安全性。但与此同时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与环节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工作的复杂程度相对较高,因此必须对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加以把控,以此降低不良事件与用药差错的发生率,但往往这一不足是许多医疗机构无法做到的。医疗机构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对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存在的风险因素与不良事件加以分析,从而应用对应的防范措施,规避药物配置的差错事件,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本研究从提高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展开,根据相关部门以及实际需求制定对应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将影响静脉药物使用因素、医务人员自身因素、设备因素、药物质量因素、微生物颗粒污染因素等作为主要风险因素,然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合理优化工作流程,定期检查、维护和维修各种中央设备设施,建立和完善不同的专科药品规则,可以实现安全有效的防范目标。

研究发现,药剂人员自身因素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核心风险因素,主要反映在药剂人员的危险感较弱,工作注意力不集中。特别是在患者高峰期,医务工作人员短缺,人数不足,无法应付繁忙的工作。另外,部分药剂员无法清楚区分医嘱的合理性,在审核处方、摆放药物和配置药物时无法发现错误。同时,一些医务人员也缺乏责任心,不谨慎,存在违规操作行为。为了解决上述药剂人员工作水平方面的不足,可以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全面培训,培训可将理论知识研究和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笔试、口试、实操等方式,提高中心医务人员的身心素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工作流程风险因素主要是审方错误、贴签摆药过程中的错误、配置时不够仔细或核对发药过程中的错误以及由于设备和其他原因导致标签接收和打印错误,这些都会增加静配工作的差错率。除这些因素外,药物因素、微生物、悬浮颗粒以及其他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危害也增加了差错的概率。因此,在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应该联合信息科加强对系统的管理,强调控制的重要性,并要求每一个医疗工作人员都认真仔细地检查自己的工作。特殊药物的保存或者调配只能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以减少配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另外,医务工作人员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使用前穿戴好防护服、防护帽并戴好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加强对环境设施的监测,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修和维护,并立即报告和处理故障设备。此外,要求专业工人每年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配置环境和设备的安全,优化操作模式,注重预防意识,严格检查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制定明确的检查制度和规则,并要求医疗工作人员仔细、严格遵守。

综上所述,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多,可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质量管理,完善相关制度等防范措施,降低不良事件或者差错的发生率,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李广利.风险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5.

[2] 范静,高珊珊,乔伟立,等.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药房,2015(4):565-567.

[3] Zhang J,Bao J,Wang R,et al.A multicenter study of biological effects assessment of pharmacy workers occupationally exposed to antineoplastic drugs in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J].J Hazard Mater,2016,5(315):86-92.

[4] 张炜霞,隋颖,黄求进,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因素评估及防范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54-56.

[5] 路俊华,祝培友,鲍应麟,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4h运行的设计与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