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县级城市体检评估技术方法探索——以惠州市博罗县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9
/ 3

珠三角地区县级城市体检评估技术方法探索——以惠州市博罗县为例

姚刘兵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510290

摘要:城市体检评估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有效性的重要工具。考虑当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出台县级层面城市体检评估方面的指导文件,因此,本文通过基于“AHP多目标层次分析法”定性定量研究城市体检指标监测和“手机信令技术”在县级城市体检中的技术方法应用两个方面,同时运用spss软件研究社会满意度在区域、年龄、性别、学历、职业等上的差异,探索珠三角地区县级城市体检评估路径,以期为本轮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提供技术支撑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珠三角地区 城市体检评估 手机信令

1研究背景

1.1什么是城市体检

目前,关于城市体检评估,自然资源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各行一套侧重点不同的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下称“双体系城市体检”)。其中自然资源部门城市体检评估主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部署,加快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检评估制度;而住建部门的城市体检侧重发现城市的优劣势,挖掘城市中存在的“城市病”等问题,侧重城市治理。

由于二者之间数据共享和评估指标联检机制机制尚未健全,住建系统数字信息入库与后评估机制尚未建立,为避免大量重复性工作,本次体检评估的探索依据以自然资源部门国土空间城市体检评及相关政策文件为准。

1.2县级城市体检指标选取原则

目标导向原则:对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重点监测规划约束性指标和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科学评估规划实施绩效。

问题导向原则:开展体检评估既要全面客观分析城市发展取得的成效,更要着力发现区县在国土生态安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民生保障、实施时序、政策配套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规模、结构、布局、质量、效率、时序等多角度查找产生问 题的原因。

可操作性原则:构建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符合当地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利用区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国土空间数据信息,保证数据的客观性、易获取性和可操作性。鼓励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提高对空间治理问题的动态精准识别能力。

2 定性定量城市体检指标监测路径与方法

为完善“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实施监督机制,实现“时空”差异可定性定量比较。本文通过线性规划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在在时间上,实现博罗城市体检评价基期年—上报年—目标年层面可量化对比差异,在空间上“博罗—惠州—珠三角—广东—全国”可量化对比差异。

构建评价模型:

M为城市体检评价最终结果得分,A、B、C、D、E、F为权重值。本章节重点通过专家分析法和主观评价法评价各因子的重要程度和打分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求博罗各因子的权重。

2.1研究思路

1、全链条的评估技术路线。以博罗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审视全局,采取空间数据分析、部门数据采集、查阅相关资料、大数据分析、公众广泛参与和外业补充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形成以 “ 理念引领- 指标确定- 数据采集-现状评估-风险识别- 结论提炼-成因分析- 编制建议”为链条的评估技术路线。

2、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和图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近五年指标数值横向对比分析博罗县自身历年数据变化情况,并通过行业标准、与珠三角地区、惠州市、博罗县现行规划所制定的指标目标值进行纵向对比。并通过科学性的数据对比得出结论,对每项指标进行定性评价,共分为三类评价标准:1.符合目标方向,完成较好;2.符合目标方向,进度缓慢,需持续推进;3.与目标差距较大。解读指标背后所揭示的现实情况,找博罗县在空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短板。坚持以目标为导向,科学研判博罗县国土空间新格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抓住博罗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关键点;坚持以可操作为导向,着力构建博罗发展理念与规划落实之间的对应关系, 科学评估博罗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形成博罗县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年度体检报告。为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目标、解决实际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出规划对策和建议,为博罗县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国土空间格局提供决策支撑。

2.2 指标因子

重点从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新时代要求入手,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对体检评估基本指标、推荐 指标的要求,在规程 6 大类 、23 中类共计 122 项指标项中进行选取,去除海洋、港口、机场等无关指标项,博罗县最终选定一级影响因子可归纳为6 大类,涉及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二级影响因子20类;三级影响因子79项。

表1 城市体检评价指标汇总表

一级类指标

二级类指标

三级类(指标)数量

安全

水安全

8

粮食安全

2

生态安全

2

文化安全

2

城市韧性

5

规划管控

1

创新

投入产出

2

发展模式

6

智慧城市

1

协调

集聚集约

8

城乡融合

6

地上地下统筹

1

绿色

生态保护

3

绿色低碳生产

4

开放

对外交往

3

共享

宜业

2

宜居

12

宜乐

3

宜游

4

宜游

4

2.3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建立四级评价体系。其中一级评价体系为时间序列上的博罗基期年、评价年、目标年体检评价和空间维度上博罗、惠州、珠三角等区域空间维度的评价;二级评价因子为《规程》所确定的“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六个维度的评价;三级评价指标为博罗县确定20项涉及水安全、粮食安全、宜居、宜业等;评价因子为具体评价要素

图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图

2.4评价主要因子筛选

由于城市体检四级评价涉及指标较多,各因子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为了减少工作的繁琐,文本研究根据博罗城市发展特点,采用专家打分法和主观评价法选取二级类5个因子和三级类18个因子进行目标模型简化。

2.5分析结果

由于绿色方面可比较的因素较少,为避免分析结果出入较打,本次不对绿色方面的因子进行评价。根据计算结果可知,在判断矩阵成立的下,最终博罗安全方面权重为0.2587,创新方面权重为0.1429,协调方面权重为0.1429,共享方面权重为0.2857。

3手机信令数据应用

城市体检指标涉及大量大数据指标因子,而作为当下最为热门的大数据类型之一的“手机信令”数据,与其他类型的数据相比,其具有实时性、完整性、出行时空全覆盖性等其他数据源所不拥有的优势,尤其在人口分布、结构、属性、迁徙、职住上有很多应用。

相较于一般的数据来讲,手机信令数据不仅规模庞大、范围广,并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特征,其时间单位一般精确至秒,格式为YYYYMMDDHHMMSS,误差比较小,在允许范围内,信令数据的空间定位范围往往会存在一定偏差,通常是市区偏差为50-300m,郊区偏差为100-2000m,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居民活动空间和当前结构布局之间所具有的关联,因此,数据偏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本研究基于运营商的手机信令数据开展研究,信令数据富含丰富的用户行为模式和人口流动信息,数据均为脱敏数据,数据均经过脱敏处理,不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3.1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分析

根据博罗县手机信令数据显示,博罗县手机数据使用总用户数为144.42万,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博罗总人口为121.09万人,可知博罗人均手机卡拥有数约为1.19个。通过对手机信令进行核密度分析可知,常住人口最多的镇街为罗阳街道、龙溪街道、石湾镇、园洲镇、长宁镇、福田镇和博东三镇一园片区,与博罗县七普数据结果一致。由此可判读博罗提出“一圈一带一区”的发展格局(一带:沿东江经济带;一圈:三生融合产业经济圈;一区:博东乡村振兴发展区),在人口上支撑力较强。

3.2内部人口动态分析

基于手机信令收据,对博罗某日全天人口动态流动分析可知,博罗县域内人口流动较大的四个镇街为:罗阳街道、龙溪街道、石湾镇、园洲镇。

3.3对外出行OD分析

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博罗一周流出人口OD分析可知,在珠三角地区博罗流出人口最多的地区为:深圳、东莞、广州、河源四地,其中与深圳、东莞的联系最为密切,一周流出人口分别达到了9.3万人次和6.6万人次。

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博罗一周流入人口OD分析可知,在珠三角地区博罗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为:深圳、东莞、广州、河源四地,其中与深圳、东莞的联系最为密切,一周流入人口分别达到了9.9万人次和7.1万人次。

图片1

2

2博罗外部OD分析图

由此可知,除惠州市外,博罗对外联系最为密切的四个市为:深圳、东莞、广州和河源。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博罗县坚持规划引领,城乡发展和建设事业成效显著,城市凝聚力和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2016-2020年,博罗县GDP总量由613亿元增长至619亿元,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多次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县。2012-2020年,博罗县的城镇化率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城镇化水平提高了8.78个百分点,增速为17.54%。2020年博罗县常住人口121.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3‰,是全市唯一人口净流入的县。

4.2建议

1.建议采用替代指标或考虑删除难以细化到行政村的指标。对于城区常住人口密度、年新增政策性住房占比、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每万人拥有幼儿园班数等难以细分到行政村的指标,建议采用对应的街道或乡镇数据替代,或考虑删除指标。

2.建议明确指标责任部门,建立常态化统计口径。对于城区划定和城市体检评估所需的数据口径,尤其是人均地下空间面积、工作日平均通勤时间、45分钟通勤时间内居民占比等目前不具备官方统计口径的指标,建议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文至各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明确各项指标对应的责任部门,建立常态化数据统计口径和统计机制。

3.建议将体检评估涉及的现状数据纳入自然资源调查,建立常态化调查口径。对于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涉及的现状数据,如地下空间面积、本地指示性物种种类、城区建筑密度、年平均地面沉降量等,建议将这些数据纳入自然资源调查,建立常态化调查口径。

参考文献

[1]王晓磊.(2021).城市体检工作路径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科技与创新(03),144-145. doi:10.15913/j.cnki.kjycx.2021.03.053.

[2]贾鹏飞,关戴婉静,朱佳丽 & 翟健.(2021).城市体检中新型大数据分析方法探究与应用. 北京规划建设(01),82-86.

[3]向雨,张鸿辉 & 刘小平.(2021).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体检评估——以长沙市为例. 热带地理(02),277-289. doi:10.13284/j.cnki.rddl.003325.

[4]张文忠, 何炬,and 谌丽."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城市体检方法体系探讨." 地理科学 41.01(2021):1-12. doi:10.13249/j.cnki.sgs.2021.01.001.

[5]孙立,李婉璐,郑忠齐.韧性城市视角下城市体检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20(04):128-132.

[6]李昊,徐辉,翟健,耿艳妍.面向高品质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城市体检探索——以海口城市体检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5):70-76+101.

[7]王文静,秦维,孟圆华,翟丙英,雍娟.面向城市治理提升的转型探索——重庆城市体检总结与思考[J].城市规划,2021,45(11):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