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初探

张智峰,李亚军,赵小红,傅启龙,王莉,李德伟,金琛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 定西市743000

摘要:创新创业(双创)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相比之下,医学院的双创教学通常落后于其他学科或大学。重要的是探索适合于双重入侵教育和职业医学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各高校应根据其特点、管理理念、管理目标、校园文化和校园周围的社会资源,探索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和模式。医学院不仅要适应自己的定位和管理理念,而且要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理念、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同时考虑到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便推动医学人才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前言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意识深入人心,加上2025年中国制造计划的出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实施多年,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医学生创新创业的科学系统教学、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成为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1 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思考

高等教育机构有三种创新创业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课程,并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专业课程;第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以商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器为基础;第三,要依靠政府的鼓励政策积极引导学生创业这三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各有利弊,但总体而言,缺乏创新创业文化和环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培养高技能、有能力创新创业的人来促进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可将政策、财政和教育资源结合起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由于我国高校建设发展的独特性,高校在资源配置、发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发展区的大学远远优于中部和西部的大学,双一流大学优于普通的地方大学。因此,我国大学,特别是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和医疗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并应在人才培养、医疗技术支持、理论等领域为医学做行业出贡献。

2 医学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全面全程培养模式

2.1低年级阶段开展基础知识教学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一年级学生可以通过普通教育课程获得有关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如创新创业基础、创造性思维以及对早期参与创新创业的后勤支持。在这一阶段,医学生必须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意愿,以身作则地传授创新创业技能,目的是增加个人对创新举措和创业精神的参与。

2.2中年级阶段开展创新创业相关技能教学

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可以开设医学研究课程,如医学统计、撰写医学论文,以及管理和法律等跨学科课程,使学生能够获得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专业知识的学习还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验技能的基础培训和医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在现阶段,重点应放在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参与创新创业做法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时间限制和医科学生的繁重工作量,如果技能发展,特别是跨学科的技能发展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效果,就有可能采取推广和集中战略。换句话说,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本阶段获得技能,应该把重点放在基础和实践学习上,以期掌握本阶段技能。

2.3高年级阶段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四、五年级必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依靠学科竞赛和实践培训,培养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四年级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应注重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学院和大学可以及时在课程之间实施实践,指导学生将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进理解;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基础科学培训等活动,应用以前获得的科学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最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运用、总结、重新思考和再培训他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外,可以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开设关于创新创业做法的课程,以提高医科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

3 医学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1)调整课程设置,在职业教育中增加双创元素,以确保双创教育的全面复盖。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实现双创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作为医学教育专业教学的一部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充分利用所有教学大纲中的双重教育资源,建立双重教学案例库,在课堂上介绍科学研究成果的典型实例,并作出解释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互动、参与性和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构建综合创新体验,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双创的案例被纳入实验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其中获得特定角色、过程和环境方面的经验,培养创业思维,学习如何规划创业方向和道路。

(2)构建双创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一方面,学校实践培训以各种方式进行。参加双创学生网络+竞赛、挑战杯系列技术竞赛等活动。跑步锻炼、跑步锻炼;鼓励学生参与各级重点平台和重点实验室项目,引领学生产业走双创的前沿。另一方面,学生走出教室,加强学校之间的合作,更直接、更有效地将他们的知识融入社会生产实践,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高等教育机构组织双创活动,如基础医学院校科学创新培训方案。从基础培训到领导学生团队,帮助他们申请双创项目,参加双创竞赛,其他学院开展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平台和个性化发展机会。

结束语

创新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是医学院的重要目标。发展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立足于现有条件,利用医学院的优势,全面系统地培养医学生。总之,医学院要探索适合医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模式,不断为社会发展提供创新人才,促进我国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英,俞林伟.科教融合视角下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8,48(3):233-235.

[2]白江涛,龚理“.新常态”下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2):181-182.

[3]高晓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策略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0):294-295.

[4]崔金奇,吴世韫,吴震.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8(9):48-53.

[5]张静,李辉,刘莹.高等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