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对良好经济效益创造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对良好经济效益创造的作用

申俊麟 

邵东市人民医院  湖南邵东  422800

摘要: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医疗设备维修保养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医院经济效益,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就此本文首先对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意义进行探讨,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对良好经济效益创造的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经济效益

前言:在医疗领域中,医疗设备在医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必备基础,这就需要采取措施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充分发挥医疗设备所具有的应用价值,但如何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以此为医院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已经逐渐成为医疗领域中重点探讨的话题,下文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一、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意义

(一)降低医院运营成本支出

从医院的角度来讲,其作为社会中具有特殊性特征的行政事业单位,其中包括社会、经济以及技术三个层次的效益。医院要想达成自身的经济效益目标,这就需要医疗设备在其中起到一定的物质基础作用,同时这也是医院运营中一项重要组成。在实际医疗活动中,如果医疗设备操作失误、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做好维修养护工作,必然会对医疗设备后续使用埋下各种故障风险,导致医疗设备使用寿命大大缩减,加快设备报废进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医疗资源的浪费[1]。基于以上,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设备保持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其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诊疗服务,降低医院在运营期间的成本投入,为医院获取更高经济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二)保证医院医疗活动开展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与设备本身的使用率、完好率具有直接性联系,同时也与医疗设备在进行诊疗活动中的使用效率、是否安全稳定具有关联性,是当前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体系中的一项构成要素。在加快推动医院朝向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医疗设备作为推动医院的一项重要物质资源,对医疗设备的采购、报废都是一次性工作,但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做好维修保养工作,能够保证医院医疗工作持续开展,为做好诊疗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

二、做好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对良好经济效益创造的作用

(一)利用设备保修期优势,学习设备维修保养技术

医院在引进新型医疗设备时,应安排相关医务操作人员和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该设备的使用环境、使用方法等各项知识,了解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原理、流程、维修保养方法等内容。医疗设备在正式投入使用后,相关技术人员要定期上门了解设备在诊疗活动中的使用情况,如果存在使用异常问题时,应在第一时间将异常问题反映给相关生产商,在这个过程中应合理利用医疗设备的保修合同中厂商免费提供的技术服务,在保修期限内由生产厂商负责设备保修这一有利合同条件,积极学习厂商的维修技术,为医院日后进行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开展医疗设备学习讲座,提高医务人员专业能力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种新型医疗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中,且具有结构复杂化的特征,操作界面大多为英文形式,其中所涉及到的学科种类也比较多,例如电子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基础等等,以上也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具备更为宽阔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对于这些先进医疗设备,很多医务工作者很难快速掌握操作方式,在使用中所遇到的设备问题大多都是因为操作失误或者不会操作所导致的,为有效避免上述现象,除设备使用前的必要培训,还要针对各科室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开展相应的学习讲座,通过讲座不断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同时也能够从中学习有关设备维修保养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在今后使用中能够第一时间发现设备运行问题,并采取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保证设备始终保持良好运行状态[2]。总而言之,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做好该部分工作,才能为医院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三)重视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充分发挥设备应用价值

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管理作为其中的核心工作,通俗的讲,一套质量优良、使用性能稳定,能够及时进行维修保养工作,保持良好使用状态的医疗设备,必然会对医院创造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因此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重视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工作

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种新型科技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中,医疗领域也不例外,特别是医疗设备的研发,其结构呈现出复杂化,同时也加快了医疗事业的自动化发展进程。如果设备发生故障问题后在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处理,这种情况下设备损坏程度相对比较严重,所需维修费用支出也比较高,停机时间也比较长。为有效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医院结合自身医疗设备管理现状,通过制定巡回保养工作制度的方式进行设备管理,简单来讲,就是医疗设备交付于具体的科室使用后,用该科室负责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而工程师则定期下科室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对设备的操作情况、测试调整、对易损耗元件进行清洁润滑或更换处理等等,对设备日常保养工作的登记记录进行检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除以上之外,还可针对设备维修成立“会诊”制度,就是组织各专业工程师针对设备问题进行会诊,尽可能内部解决设备问题,减少外修所需维修费用。

2.重视设备维修作业人员培训工作

要想从根本上做好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其根本在于维修作业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在当前医疗设备日益先进、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背景下,对维修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更为严格,不仅仅需要维修作业人员具备对医疗设备硬件维修专业能力,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软件维修能力[3]。基于以上,开展医疗设备维修工作,除具备专门应用于设备维修的工具之外,还要对维修人员专业方面进行培训学习,医院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也就是邀请业内专家进入医院,组织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技术上的培训学习;也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式,通过参加与医疗设备维修保养相关的讲座、会议等方式,通过以上,促使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有关医疗设备技术的最新动态,不断扩展自身知识面,虽然从表面上看上述需要投入很大一笔资金,但相比较于维修所付出的费用要少很多,对创造医院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重视医疗设备档案资料管理工作

从维修作业人员的角度来讲,要想顺利开展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需要医疗设备携带的维修使用说明书、电路图、运行原理图等一些资源在其中起到支持性作用,大多数医疗设备发生故障问题后,因缺乏相关技术资料通常采取外修的方式来解决,这势必需要花费大量的维修费用。基于以上,将医疗设备引进实际使用中后,医院相关部门应针对设备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库,并做好管理工作,如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借阅设备档案资料,应通过办理手续等各项流程才能借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避免档案资料随意借阅而发生丢失情况。除以上之外,维修作业人员还可通过培训学习搜集有关医疗设备的资料,通过对资料内容进行研究和学习,从中掌握设备的运行原理和结构功能,为后续顺利开展维修保养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总结:综上所述,从根本上来讲,要想保证医院稳定运行,这就需要医疗设备在其中起到物质性的保障作用,同时这也是医院进行临床诊疗工作的根本所在,因此这就需要加大对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重视,充分发挥医疗设备在医疗活动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才能为医院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司树果. 加强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J]. 大科技,2019(27):176-177.

[2]吴新晨. 大型医院医疗设备的科学维修及保养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2021(20):55-56.

[3]曹俊国. 浅谈医院电子医疗设备的维修、维护与保养[J]. 智慧健康,2021,7(25):179-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