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生物专业免疫学教学中的探索

/ 2

课程思政在生物专业免疫学教学中的探索

杨梅柳1,虞武2,谢楠3,徐卫霞2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 衡水市 053000

衡水学院校医院,河北 衡水市 053000

衡水学院美术系,河北 衡水市 053000

通讯作者:虞武

摘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守好每一门课,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对于生物专业大学生而言,进行免疫学理论教育的同时,结合思政元素效果显著,传授理论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巩固爱国情怀,引导创新思想,培养诚信的品质,普及医学知识,让学生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辨别是非,不信谣,不传谣,培养学生要有一定的责任担当,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免疫学;生物专业;大学生;课程思政

思政教育是各学科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具体做法也给出了深层的剖析,“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免疫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与众多科目均有关联,尤其在当今新冠疫情影响下,免疫学的教育更应体现出理论知识当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学校理论知识与思想得到全面发展,并能使自己及周围人在身体及思想方面健康的生活。以下为目前探索出的思政教学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生物专业大学生。

一、培养民族自豪感,巩固爱国情怀

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文化精神,大学生更不例外,随着知识的增加,大学生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诱惑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些网络中存在一些不利于爱国精神的言语,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阶段,很容易被蛊惑,作为教师要及时发现并遏制这种瓦解大学生爱国情怀的苗头,树立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免疫学与医学密不可分,而目前比较盛行的也是西医,学生就不免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质疑,其实在医学历史中,中医是中国对全世界的贡献。在免疫学的绪论首先介绍的是免疫学的起源,现在人们将其归功于18世纪Jenner牛痘疫苗的发现,而中国在11世纪的宋代就开始采用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这是人类在抵御传染病方面的创举,中医思想比西医先进了7个世纪之多,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作为大学生应该引以为豪,并且应立志把先进的思想继承并发扬下去。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目前国内的科技水平略显滞后,但大学生应该树立长远的目标,带着爱国的精神把瑰宝继续传承,学生应该已经切身体会到在新冠疫情面前,伟大的中国精神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展现,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2]。应用同样的方法,在免疫学的各个章节提出中国科技及医务工作的杰出贡献,并重点展示给同学们,培养学生的自豪感,巩固爱国主义精神,把学习理论与平时生活相结合,引导同学们生活中注重优秀名人的爱国故事,切身体会优秀人士报效祖国的决心和热情,并把这种精神渗透到平常生活,融入骨髓,从心底树立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总体来说,我国仍有不少核心科学技术比较落后,而这些技术往往被垄断,严重限制了各行业的发展,打破这种被垄断的局面需要有知识的年轻学者,大学生是主力军,但现在的大学生学习普遍存在倦怠情绪,没有积极性[3],学习首先要有动力,要有求知的欲望,掌握的知识才能更上一层楼,进而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立志振兴科技。免疫学的特点之一是一直走在科技的前沿,免疫学的发展离不开现在科技的发展。在免疫学的课程中大学生目前学的理论偏于抽象,基础固然重要,但理论终究是要服务于实践,生活确是学生真正体会的,例如在刚刚过去两年多的抗疫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对抗新冠病毒中所做的核酸及抗原的检验,新冠疫苗的研发,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研发,每一项措施的实施都离不开高科技手段,国内科技工作者把筛查试剂及疫苗研发工作都做到了世界前沿[4],这给生物专业的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也是生物专业学生学习的一个方向,除此之外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学生去探索,如检测需要的精密仪器,研究大数据需要的芯片技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学生要有远大抱负,还要先脚踏实地打好基础,科学首先要务实,实事求是,大学生不乏创新精神,但都要从客观实际的角度出发,免疫学中有不少诺贝尔获奖实例,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结果,同时也要具有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例如体液免疫学说的“侧链理论”、“模板学说”到后来的“克隆选择学说”,都是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把人类进步的历史当成故事来讲,同时启发学生的科研思路,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科学的钻研精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普及医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免疫学的发展与医学的进步密不可分,免疫学的技术也多应用在医学方面,如医学检验、医学治疗以及疾病的预防等,在讲解免疫学知识的同时涉及到的医学知识以具体的实例去分析,让学生在学习免疫知识的同时,掌握医学常识,在生活中不会人云亦云,特别是在看到假消息时,能够不信谣,不传谣。新冠疫情之初,为了人民的健康,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尤其当机立断,疫区人民居家隔离,及时切断传染源,为全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保障,无数的逆行者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但是从居家隔离,核酸的检测,到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总有些不安分的人在网络散布一些不利于抗疫的言论,破坏来之不易的健康环境,生物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医学的基础,在讲授学习免疫学时,普及浅显的医学常识,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辨别一些网络信息的真伪,谣言在真理面前不攻自破,学生不仅能够正确解读抗疫规定,还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同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例如过敏一章节会给同学介绍原理及预防治疗方法,对于过敏体质的同学来说,针对不同的过敏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预防手段,以及能够避免以前未注意的过敏物质。学习医学常识,还能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甚至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

四、坚持做好自己,坦诚对待他人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精神品质,也是将来立世之本,与免疫学相关的诚信事件时有发生,教育学生不应因一己之私做出损害人民健康的事情。

总之,教学与育人是教师职责所在,大学生生活走向独立,心智思想尚未成熟,正是可塑之期,对于生物专业的大学生,在免疫学课堂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思维,科学的创新精神及诚信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2] 何中华.人民日报思想纵横:中国精神在疫情防控中熠熠生辉[N].人民日报,2020-04-27.

[3]刘怡婷,叶宝娟,杨强.压力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04):782-784+789.

[4]张新民.从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看我国战略科技力量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06):70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