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语文分层创意性作业设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小学中段语文分层创意性作业设计初探

寇媛

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固贤镇学区(陕西 咸阳)711207

摘要:“双减”双减背景下,要求我们要对作业时间进行严格的把控,这对小学作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减又要精,设计更加高效的作业,是当前教育环境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要求。丰富的作业类型有助于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特长,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

关键词:小学中段 分层 创意性 作业设计

一、小学语文作业现状

“双减”双减背景下,要求我们要对作业时间进行严格的把控,这对小学作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减又要精,设计更加高效的作业,是当前教育环境对小学作业设计的要求。一方面传统的语文作业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重复的抄写、简单地读背、阅读练习形式单一、练习呆板等,导致学生身心俱疲,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最后教师达不到想要的教学效果,作业布置没有体现有价值的意义。另一方面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长发育和性格特点都各不相同,在传统的作业布置中我们很少去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形式单一的作业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优秀生已经会的作业仍在写,学困生完成不了作业,这样的作业现状急需改变。

二、创意性概论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创意性”是这样定义的:有创造性的想法、构思等。创意性作业的内容相较于传统作业的机械重复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作业形式、内容着手,构建人文互动性作业评价机制,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以表达、绘画、表演等形式呈现,作业完成的时间和地点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身心是愉悦的、有成就感的。

三、作业实践举例

1、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提出:一切教育都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分层布置作业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改革的一个新方向,分层布置作业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使学生们摆脱了“题海战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成为作业主人的快乐。如在布置四年级下册“乡村生活”这一单元的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的知识点填空,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背诵和书写,第二层次是让学生根据提示回忆思考相关词语,既涉及课本中学过的词语,也涉及学生的课外积累,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动笔写写眼中的乡村美景,并把它画下来,相比较前两个层次的作业,第三层次作业即拓展作业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三个层次的作业分别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设计。作业设计中作业内容的分层要视生情而定,以便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练习,都能在自己的能力发展区有所提升。

2、以书为根,练习拓展

这里的“书”指的是教学内容或者教学进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作业布置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精选典型和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要布置太过于难的或简单的题,而要想想这样布置作业是不是有利于检验学生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没有对这节课的内容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在布置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业时,依据教参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所以在作业布置中,可以利用形成过程图帮助学生理清琥珀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填出重点词语,同时在题干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词语提示,以此降低作业难度,让作业更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综合考查学生对课文知识内容的掌握。《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文章,可以让学生充当一名博物馆解说员,写出解说词,向家长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具体过程,这样的作业贴合课文内容又与生活实际联系,同时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作业内容和难度的筛选离不开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的量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作业是高质量作业设计的基本维度和标准。

3、反馈评价,促进发展

在作业设计和布置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作业的反馈与评价。从作业管理的整个过程来看,作业反馈与评价作为作业管理的最后环节,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起着“反刍”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进行阅览、评价,掌握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并最终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进行有效的解决办法,这就是一个反馈的过程。这样的评价与反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自身教学不足的有效渠道。在进行作业评价时要讲究方法,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的热情,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作业评价的方式也应当多元化,可以把评价的标准交给学生来制定,激发学生评价的热情。学生对作业的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再次体验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这种评价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在评价《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我是小小解说员”这个作业时,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对各自成员的口语表达和书写进行评价,写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选出各自的代表进行班级评价,他们声情并茂地解说,博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通过一次次充满自信的介绍,一个个绘声绘色地表演,一张张图文并茂的作业展示,同学们完成了“我是小小解说员”作业的自评工作。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动力,养成练习后能自我反思的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观和方法育人,学生的作业设计和布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研究新时代高质量作业设计的要义是撬动学校课程与教学整体改进的杠杆,在这一个过程中,我们要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和语文学科学习规律,探索语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差异性作业和创意性作业的具体标准、成功案例和实践策略,这将是一项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探讨的一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