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减少粮食储存损耗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浅谈减少粮食储存损耗的途径

王进刚 ,孙志忠  ,郭念政

山东聊城鲁西国家粮食储备库

摘要:引起粮食损耗的原因主要是:水分减量、杂质减量、粮食呼吸作用造成的损耗、储粮害虫危害造成的损耗、粮食发热、霉变引起的损耗、其他人为因素造成的损耗。控制损耗的途径:粮食出入库关、储存过程中对水分害虫的控制、以及其他措施

关键词减量;损耗;控制;

粮食从入库、储存到出库的整个过程中,都会因为自然或认为的因素产生一定的损失损耗,使得粮食的出库数量和入库数量出现差异。为确保粮食数量真实,在整个保管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损失损耗发生的不同因素,采取相应的减损降耗措施,努力控亏减亏,挖掘无形粮田效益,在提高自身仓储管理水平上,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鲁西库在减亏降耗方面就比较低,从2018年到2022年鲁西库出库粮食损耗分别是:2.45、0.06、2.73(浅圆仓)、0.95、0.93。鲁西库损耗低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影响储粮损耗因素

(一)水分减量

水分减量是造成粮食储藏损耗的最重要原因。粮食水分减量的多少取决于入库粮食水分的高低;粮食水分降低程度与通风、当地气候环境有关,空气干燥则降水多,反之则少;储存4年的小麦出库时一般水分在11%左右,相对于标准水分要低1-2个百分点。

(二)杂质减量

杂质减量取决于入库粮食的质量,粮食入库过程中,清理设备大约可清除杂质含量的0.6%-0.8%;在出入库时,经过输送机等设备出现的风耗,根据风力大小不同,飞尘损失约占0.1-0.5个百分点。

(三)粮食呼吸作用造成的损耗(保管自然损耗)

影响粮食呼吸作用的因素主要是水分、温度、氧气及粮食本身的情况,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粮食呼吸旺盛,则干物质的损耗大。粮食呼吸作用损耗计算:每产生1g二氧化碳就会消耗0.68g葡萄糖,每消耗1g葡萄糖就会释放出0.06g水和4cal热量。

(四)储粮害虫危害造成的损耗

在粮食储藏过程中,由于储粮害虫的危害,可以造成明显的粮食数量损失和质量下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玉米象成虫、幼虫均能蛀蚀粮粒,幼虫主要在粮粒内部危害,粮粒几乎被蛀空或成为碎屑;每只谷蠢危害粮食重量是它本身重量的4倍-5倍,被咬碎的粮食重量大大超过它所食粮食的重量。

(五)粮食发热、霉变引起的损耗

储藏期间粮食发热、霉变是引起粮食品质发生劣变与干物质损失的原因之一。粮堆发热容易导致霉变,轻则可使粮食营养成分降低,食用品质下降,重则导致粮食变色、变味、带毒,甚至腐烂,失去食用价值。粮食发热、霉变引起的损耗估算:水分18%的谷类粮食发热时,温度每升高1,粮食发热损耗约为万分之二。

(六)其他原因造成的损耗(人为因素)

一是日常粮食保管中,扦取样品检化验造成的损耗;二是在粮食出入库过程中有可能存在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数量上的虚增、虚减,甚至空单入库、偷盗出库等;三是计量设备的准确度导致出入库数量误差;四是在出入库过程中机械输送、车辆运输等环节的抛撒,机械作业造成的破损;五是鼠雀取食造成的损耗;六是运输工具的污染造成的损失。

二、减损降耗措施

(一)加强监管巡查,堵塞漏洞,确保粮食数量真实

针对粮食在保管过程中人为因素发生的数量不真实情况。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出入库流程;另一方面要加大监管巡查力度,堵塞管理漏洞。提高人防、技防水平。

(二)完善细节控制,抓小抓早,积少成多

在出入库前要认真检校电子设备,尽量减少计量误差。同时对出入库过程中的抛洒粮、地脚粮要及时清扫并整理入仓。加强出入库环节管理,减少粮粒撒漏,可积少成多,减损降耗。

(三)严把入库质量关

粮食入库质量与与储粮损耗具有重要关系。干、净、饱的粮食在储存的过程中损耗较质量差的粮食损耗要小。水分、杂质偏高的粮食,由于微生物含量较高,导致粮堆呼吸旺盛,干物质消耗较快。同时由于杂质较高,造成局部杂质聚集,引起通风不畅,熏蒸不彻底,害虫滋生,短期内增加干物质的消耗。

(四)储存过程中水分减量控制

由于小麦入库一般都是在夏季,入库粮食的粮温较高,在储存管理中出于安全储粮的需要,必须进行机械通风降温,但机械通风往往伴随着粮食失水,因此,在机械通风过程中保水就成了我们储粮控损减耗的关键。

1、采用轴流风机进行全仓负压、上行式保水式降温通风,减少通风中水分的损失。

降温通风时,采用固定在仓房的两台1.1KW进行吸出式通风,采用负压方式通风,通风时仓房的门窗用塑料薄膜密封,只开启仓房下面的地上笼通风口进风,风以上行方式穿过粮堆。由于采用小风量风机,冷风在粮堆停留的时间较长,能充分的热量交换,使得降温更均匀。

2、降温通风时机的选择。

小麦入满仓后采取分三个阶段进行通风,根据粮情和外界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开机通风。

第一阶段通风:在6-8月份进行,待小麦入满仓后,在熏蒸前进行通风,以均衡粮温和粮食水分。

第二阶段通风:在10月份进行,此时平均粮温较高,粮层上下温差较大,如推迟到气温较低时再通风降温,极易产生结露。10月份气温偏高平均18

左右,而这时平均粮温在25左右。允许降温通风的温度条件:开始通风时,粮堆平均温度仓外大气温度8通;风进行时,粮堆平均温度仓外大气温度4允许降温通风的湿度条件:即时粮温下的平衡绝对湿度即时大气绝对湿度。符合机械通风降温的条件,可以进行降温通风。当通风到达到结束降温通风条件:粮堆平均温度仓外大气温度4;粮堆温度梯度0.1/m粮层厚度;粮堆水分梯度0.3%/m。就可以结束降温通风了,这时平均粮温就降到15左右。

第三阶段通风:在11-12月份进行,利用明显下降的气温,继续进行通风降温,降温目标应控制在10左右为宜。

(五)储粮害虫防治主要措施

1、认真搞好清洁卫生

首先,仓房内外及库区周围要保持清洁卫生,不留死角,做到仓内而而光、仓外三不留,消除害虫的生存环境;其次出库后、入库前对储粮仓房及相关器材物料、用品,进行全而、彻底消毒杀虫,严防遗虫、卵传播感染。

2、做好粮食日常管理工作

认真执行各项检查制度,按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适时做好春季密闭,夏秋隔热、防虫,冬季通风,密闭要做到严、紧、密、实;在害虫活动季节要在轴流风机口、通风换气口、人员出入口安装防虫网,布设防虫线;定期进行院内消毒杀虫,有效预防害虫感染。

3、严防查仓人员带入害虫

平时查仓要尽量减少仓房门窗的开关次数、开关时间和进仓人数,查仓结束后要及时关闭,查仓时要先查无虫仓,再查有虫仓,查仓所用工具器材,要尽量做到专仓专用,不要混用,防止交叉感染害虫。

熏蒸杀虫

当粮堆中害虫的密度达到一般虫粮的时候要及时进行熏蒸杀虫,采用全仓密闭的方法,用磷化铝进行环流熏蒸,减少储粮害虫对粮食的侵害。

(六)减少损耗的其他措施

1、加强职工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避免人为误差。

2、搞好出入库数量统计,确保数量真实、准确。

3、完善出入库设备组合,使各设备间连接紧凑合理,减少出、入库飞尘风耗;加强现场管理,严防跑、冒、撒、漏,及时清理落地粮。

4、在出入库前聘请专业人员对计量地中衡进行校准,避免计量误差。

5、建立完善的防鼠建筑结构,仓内安装防雀网、防鼠板,对于进仓鼠、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捕杀。

6、不断学习应用科学保粮新技术,积极探索保粮新方法。

据统计,我国农户储粮的损耗率高达8%,仓储企业的损耗率均控制在2%以内,而我们鲁粮集团自成立以来,就下达储粮的损耗率控制在0.8%以内的目标,我们鲁西库更是远远低于集团规定的损耗率。储粮损耗与储存各环节密切相关,因此,只有强化各环节损耗控制,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贡献我们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