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下设备批生产验收试验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某水下设备批生产验收试验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孙现有

海装驻广州某军代局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快速发展,某水下设备在科技含量、质量水平、生产数量、订购价格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批生产验收试验一直沿用全数实航验收方式,弊端越来越突出。本文在分析全数实航验收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改进某水下设备生产验收方法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下设备;生产验收解决方法

1 引 言

某水下设备是现代海战的主要产品,为了保证其验收质量水平,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全数实航+项目抽验”的方式开展批生产验收试验,在一定程度上有力促进了我国某水下设备的设计、生产质量的提高,但随着实战化考核的要求不断加强、批产数量大幅增加某水下设备逐步发展成集复合制导、智能控制、大深度航行等“高、精、尖”技术为一体,全数实航验收的弊端显得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研究提出新的某水下设备批产验收试验方法

2 全数实航验收的弊端问题

2.1 实航验收费用大幅增加

随着某水下设备性能和战术技术指标的不断提高,其实航试验的条件要求(场地设施、实航消耗、测试手段等)越来越复杂,考核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同时,近三十年来各型水下设备采购的数量成倍增长,实航验收费用也随之大幅增加,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3型水下设备实航验收费用明细表

序号

装备名称

实航验收总费用

时期

1

水下设备1

A

1995年-2001年

2

水下设备2

5A

2005年-2011年

3

水下设备3

10A

2013年-至今

表1中统计的费用仅仅是总体承制单位支付给靶场的试验费,并不包含批产承包商承担的实航消耗件费用和人力物力投入。

此外,表面上看似十分可靠的全数实航验收,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不能100%保证湖上验收合格的某水下设备在交付部队后海上发射时一定合格。按规定,交付部队的每套水下设备都是在湖上经过实航试验验收合格的,但根据历年来部队训练、演习情况通报看,各支队发射某水下设备后均发生了沉没、未发现目标、航行中停车等故障,巨大的经费投入,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目的。按照现代质量管理理论,某水下设备的质量从根本上讲是设计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也是管理出来的,其质量决不是单靠检验验收来保证的。

2.2 承制单位提升产品质量的积极性不高

某水下设备订购合同管理体制一直以来均按照甲方总体承制单位分承制单位(如:靶场)的管理模式运行,合同生效后,甲方的职责主要是监督相关承制单位履行合同。在此合同管理模式下,总体承制单位与靶场既是甲乙方的利益关系,又是“考生”与“考官”的工作关系,总体承制单位支付给靶场的费用等于实航验收合格某水下设备数量×单条某水下设备验收固定单价(不论其实航试验多少次)。因此,靶场的利益完全与总体承制单位捆绑在一起,靶场只有尽快将某水下设备验收合格,才能获取收益,当实航试验中出现了某水下设备未发现目标、虚警等不合格项目后,总体承制单位在暂时难以准确定位故障的情况下,往往将故障原因简单归结为试验水文环境差异或者偶发事件,通过更换怀疑组部件后或者保持原状态向靶场申请再行试验,靶场在整个故障归零过程中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希望尽快完成试验任务的隐含意识依然存在。

此外,由于采取全数实航验收的方式,实航试验技术条件中未明确一次交验合格率批次拒收要求,出现故障后允许归零整改后再次试验,直至项目合格或实航次数达到规定上限,所以总体承制单位不存在整批次拒收风险,相关分承制单位配套生产的分系统、组部件也不存在整批退货的风险,质量压力不能层层传导至各层级承制单位

2.3 靶场研究创新试验方法的动力不足

从批生产验收试验目的看,一直理解为科研工作的延续检验是为了弥补科研验证试验的不足,而不是待交付部队装备的前端把关。从实航验收试验方案设置看,靶场简单沿袭装备型号科研试验方案,采用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统方式,让某水下设备在一个较为良好的水文环境中进行考核,而不是随机抽取样本并开展贴近实战环境全系统验收试验,装备质量检验效果不突出、不明显,未落实仗怎么打、兵怎么练怎么的要求

一是由于长期固定的经费分配模式,导致靶场“坐、等、靠”思想严重,在研究作战对手、作战环境、作战流程方面用力不够,基础试验条件建设前瞻性不足,过多强调我有什么、能干什么,而不是针对性地研究构建战场环境和丰富测试手段。二是为了节省试验测试成本,过多依赖装备内测数据,模拟目标大多处于静止状态,干扰器材基本不用,不愿组织实施复杂、风险高的试验方案。三是陆上仿真试验条件建设长期落后于型号研制,过分依赖既定试验资源,对陆上全工况综合模拟试验平台研究不积极,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完全实现了全系统、全动态、全工况的整体陆上试验,可以快速、全面、经济的对其进行综合测试试验。

此外,实航验收试验主要聚焦航速、航程、航深、作用距离等技术指标的考核较少关注对抗干扰、命中概率、毁伤效果等效能指标的评估,也不统计考核批次实航工作可靠度。

2.4 实战化考核要求落实不彻底

行业内多数单位过多强调水下设备特殊性和水下复杂性长期沿用旧规定、老办法、土政策落实实战化考核要求上热中温下冷”,为了降低实施风险、提高试验成功率,对于复杂环境、边界指标对抗条件性能检验试验实施数量较少。目前实施的实战化考核方法主要是两类:一是发射模拟水下设备攻击水面目标、水下模拟目标,但模拟水下设备的航程不足全航程的五分之一,没有设置干扰器材;二是发射模拟某水下设备进行全航程考核,但没有设置攻击目标环节,试验的目的更多偏向于对一次电池的考核,没有实现在复杂水文环境下,对其进行全系统、全流程考核的目标。

3改进某水下设备生产验收方法的措施及建议

3.1 改变某水下设备生产验收合同管理模式

一是主动打破利益链条,对于新定型的某水下设备,甲方直接与靶场签订某水下设备实航验收合同,试验费用按实航条次数结算,甲方根据试验进度向靶场支付节点款。二是在甲方与总体承制单位签订的总承包合同中,明确约定基于激励约束的抽检试验方案,进一步增强承制单位质量保证压力、调动质量进度双控积极性倒逼某水下设备批产质量提升。三是由甲方会同靶场组织故障归零专家评审杜绝质量底数不清侥幸闯关的心理纠治试出问题再做法。

3.2 研究建立某水下设备陆上综合模拟试验系统

从早期的陆上单项试验+实航试验,发展到陆上单项试验+陆上综合调试+实航试验,我国水下设备测试试验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陆上单项试验和综合调试的环境与实际工况有较大差异,不能完全暴露产品缺陷。根据我国水下设备的发展需要和国内技术现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已充分具备研究建立水下设备陆上综合性模拟试验系统的条件。应支持靶场尽快投入大量经费和人力开展研究工作,为水下设备总体、制导、导航、引信等主要功能性能考核提供动态、逼真的环境,在实航抽样检验前,靶场首先在陆上综合模拟试验系统上逐条进行验收考核,使基于全系统、全动态、全工况陆上综合性模拟试验成为某水下设备降成本、提进度、增效益的主要手段。

3.3 研究提出适宜的抽样实航试验方案

抽样检验是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科学的检验方法,它是严格地按照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N,n,C),从批产品N中随机抽取n个产品,对样本n个产品逐个进行检验,若样本n中不合格品的个数d不超过规定的允许不合格品数C,则判定该批产品合格而接收;反之,若d超过C,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而拒收。

按照抽样检验理论,对于某水下设备而言,只要确定可接收质量水平AQL值、不合格质量水平LQ及相应的生产方风险α、使用方风险β,就可以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实航抽检方案(N,n,C)。据相关文献报道,美国MK46的实航抽检方案为(48,16,4),AQL=15%,LQ=45%,α=β=10%。在研究制定我国某水下设备实航抽检方案(N,n,C)时,还应重点考虑水下设备的作战要求和质量水平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GJB179A《计数抽样检验程序及表》,综合分析论证。

3.4 拓展测试手段和构建贴近实战环境

一是鉴于现代水下设备性能及实战特点,贴近实战开展某水下设备实航验收试验,靶场应采取全系统、全流程、全要素的检验方式,考虑从发射平台及目标舰艇、目标侦测系统、火控系统、发射装置到舰艇水声对抗装备等硬件条件上,直接配置真实舰艇及其附属装备作为试验设施设备,或者至少配置性能相同、目标特性相似的简化装备。二是测量手段上应具有各种各样的空中、水面和水下一体化广域多目标多维高精度测试系统。同时靶场应整合所有发射平台、目标舰艇、测试设备、试验指控设备和通信设备等试验要素,形成时间统一、相互协同的网络化、信息化硬件试验系统。三是按照模拟作战过程的试验流程,设置不同战术态势和使用环境,强化水声对抗,实现贴近实战检验某水下设备作战使用效能考核的目的。四是采取抽样实航检验后,某水下设备生产交验进度压力将会有所减弱,应考虑向海上试验环境延伸,逐步减少湖上试验数量。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摒弃某水下设备现行的订购合同管理模式和传统的逐条实航验收方法,尽快实施全系统、全动态、全工况陆上综合性模拟试验和实航抽样检验相结合的现代验收试验方法。相信在先进的验收方法指导下,我们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某水下设备验收质量,而且能大大提高验收工作效率和大幅降低验收试验费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