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员工安全行为视角的企业安全生产影响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基于员工安全行为视角的企业安全生产影响元分析

董俊青

新疆东方希望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新疆自治区昌吉州  256209

摘要:员工安全行为属于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元素,可以让员工个人的职业安全健康以及企业当前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所以,企业需要参照安全行为在维度上的差异,使用多种措施不断提升员工个人的安全行为,让企业当前的安全生产能够得到保证。

关键词:安全;行为;生产;结果;元分析

    员工安全行为属于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元素,可以让员工个人的职业安全健康以及企业当前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本研究在对国内和国外有关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与总结。

1.元分析综述

第一阶段,文献编码。按照相关研究人员最终的研究过程,需要对数据进行编码,除此之外需要对每个编码具备的精准性给予检查。

    第二阶段,需要对效应值进行修正。首先需要按照具体公式完成对变量信度的合理修正。

    第三阶段,完成对真实效应值的计算。使用软件针对计算获得的系数完成对真实效应值的计算,同时获得有关变量彼此之间存在的矩阵。

    第四阶段,完成对结构方程的分析。首先,需要把元分析计算获得的有关矩阵输入至软件中,并且针对研究假设完成所需要的验证。

2.员工不安全行为

2.1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源自于内心因素以及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在人大脑承受刺激的时候,经常会有意或者无意的做出一些反应,做出的这些反应会对人正常行为产生影响,由此会导致不安全后果的出现。由此可以看出,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被换分为无意行为以及有意行为2种,而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人在环境转变受到刺激之后,并未及时的做出反应,意外就就出现的状况。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明明知道是错但是仍然会做、经常会钻一些规章制度的空子、违章而导致不安全行为后果产生的行为,这样一种不安全行为要求在作业过程中不断强化现场督察与现场管理,也不是班组彼此之间自保互保过程中的管理,从而使得员工个人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使用其自保互保的方式使得班组以及区队的安全性得到提升。

2.2不安全行为产生原因

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导致人不安全行为出现的原因较多,例如逆反心理和侥幸心理等,这样两种心理状态,会使得风险出现的概率有所提升,所以,在展开安全管理的同时,安管人员一定要处置以上心理状态并对其有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把不安全行为扼杀在萌芽。逆反心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虚心去接受他人意见,也有一些人并不懂得也不愿意去听取他人的意见,甚至在展开生产作业的同时,忽视他人对其进行的劝阻,执行不正当的操作行为,这样一种逆反心理的出现,会使人的不安全行为出现,从而对人个人的安全产生带来较为严重的威胁。侥幸心理:个别员工在展开进行生产作业的同时经常会伴有一些侥幸心理,为了能够快速完成工作通常会使用不当的操作模式,也或者为了能够节省时间以及步骤而进行不符合要求的操作,因为不容易被发现,所以经常会肆意妄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投机取巧。再者,还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部分老员工因为其本身的经验十分的丰富,因此在实际进行生产作业过程中忽视安全标准去完成操作,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危险情况的出现,不但会对个人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甚至也会对企业的安全发展产生影响。

2.3不安全行为管理现状

当前,企业习惯于依靠管理层经验执行安全管理,在协同上缺乏足够的意识,缺少构成协同机制的基础性动力。首先,展现于对员工不安全行为存在的风险以及可能导致不良后果上的认知不足;其次,展现在对协同管理所具备的价值缺少合理的判断,认为和员工以及其家属的协作过程会导致经济成本以及时间成本不断提升,无法促进企业安全管理进程的持续优化。

3不安全行为管理提升措施

3.1加大自查力度,提高自我管理的积极与主动性

为了提高区队自查不安全行为的真实性、积极性,改变以往的粗放的管理方式,通过矿查处不安全行为分值的2.5倍设定区队自查不安行为的分值,加强区队自主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自查不安全行为的处罚由安全管理部门统一处罚,保证自查不安全行为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进一步提升不安全行为管控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为了清除区队自查不安全行为损害区队自身的利益情况,将区队自查不安全行为罚款全部以奖金的形式返还队内进行分配。为了能实现区队内部的相互监督,每月要求区队对自查不安全行为罚款统计表、自查安全行为完成情况奖罚表、不安全行为统计表等进行队内公示,接受全队及机关管理部门的监督,保证自查不安全行为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2让员工认识、接受、参与到不安全行为管理中

利用不安全行为座谈会,提高员工对不安全行为的认识,转变不安全行为人员的观念,化解矛盾,达到主动管控不安全行为的意识,增进对不安全行为管控的认识,达到一致抵制不安全行为的目的,引导和教育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

3.3补充增加不安全行为仲裁管理办法,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保证员工畅通的申诉渠道和平台,避免不安全行为查处过程中因认定标准不同引发争议,使员工能正常的表达异议和述求。

3.4鼓励安全行为,奖励安全习惯

通过开展无不安全行为班组创建活动和标杆区队创建活动,提高员工主动的安全意愿,奖励员工的良好安全习惯。通过开展无不安全行为班组创建和标杆区队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员工班组内以及区队内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动力,达到互保联保,最终实现自保,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开展不安全行为罚款返还,发生不安全行为人员在发生不安全行为后一个季度内未发生不安全行为返还罚款金额的50%,半年内未发生不安全行为返还罚款金额100%,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愿。

3.5开展安全观察和高危人员管控

安全观察与沟通的内容应当锁定在现场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上,即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行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确定需观察的行为:

(1)以往的事故、事件报告(导致事故、事件的原因,如:工具使用错误、未遵守程序);

(2)伤害、急救的细节(例如:身体伤害的部位);

(3)员工的操作经验;

(4)其它单位的经验报告。

在识别这些行为时,以下类型的人员应当参与其中:经验丰富的员工、新员工、现场主管,这样既能使识别的内容符合现场实际,又有利于员工融入行为安全管理过程中。

对高危人员进行高频次的行为观察,通过行为观察帮助高危人员识别不安全行为习惯、不安全环境或不可靠的设备等,帮助其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实现每季度对全员进行行为安全观察,识别其安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其保持,促进、改进标准作业流程。

4结语

进一步深化“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通过行为,由区队“自查”以及机关管理人员“督查”指标化的管理方式,并且与行为观察以及“高危”人群的管理与控制手段保持配合,设置纵横交错的一种“不安全行为”管控网,让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能够得到持续提升,安全意愿也能够有所增加,安全利益持续展现,不安全行为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从而能够构成共同安全文化,最终让不安全行为能够获得合理管控,从而可以减少事故风险,让安全周期得到延长。

参考文献

[1]林新奇,栾宇翔,赵国龙.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个体绩效关系的元分析研究[J].中国劳动,2022,(01):78-90.

[2]周建亮,朱慧,薛树国,冯泽龙.基于CNKI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研究综述[J].工程管理年刊,2021,10(Z1):55-65.

[3]顾大鹏.我国工程项目安全氛围的评价与比较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21.

[4]张锋.中小型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绩效影响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21.

[5]戴娜娜.基于PMEM化工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与对策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20.

[6]赵贺.新时代应急状态下企业安全生产路径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8):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