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

文培杰

北海市第二实验学校

摘要: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是课程改革中教学的核心问题,每个体育教师都是体育科学知识教学质量的核心指导者。作者通过小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运动兴趣、体育技能发展能力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作者研究如何探寻到符合小学体育教学规律和新课改的要求下,正确制定体育教学质量标准,同时为更好地为构造体育课程教学和质量评价的提供基本的依据。创新的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从理论上就是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进行全方面把握,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体育科学知识,还要评价体育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总结就是体育理论教学又带有实践环节的情景教学进行评价。小学体育课程教育是学生小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不仅能让小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科学的锻炼知识,还能增强小学生的意志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

“双减”政策落地以后,全国各地中小学结合学校的特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这也有利于我们体育科目的教育者去探寻更优质的教学方式。教学质量不仅只是体育课程教学的一种体现,更是每个学科都要有不同的体现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师正确的专业教学观其中一方面的体现。只要制定了科学的教学方式,那么就要有相对应的评价标准来体现教学质量。往往决定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方针、教学方向几个方面相互关联。后疫情时代的小学体育教学应该要明确制定有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应该采取了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就决定着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各方面相互联系促进。

一、小学体育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影响的因素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在学生小学教育阶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现在小学体育课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想要正确地对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标准做系统的评价,仍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不足:

(一)小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度较低

小学体育教师在课程观念和学生学习思想上的观念仍有较大的差距。其中,小学体育教师一直以来都形成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了主导的思维,一直存在着体育课是“副科”的思想,这也是因为小学体育课不纳入考试范围,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体育课程的开展只是给孩子出来“透透气”这样的心态,再加上小学生在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度上还有较大的偏差。小学生在认知度较低,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课上的要求和技能的展示,从而影响学生接受科学的知识传授,因此教师很难系统地传授到体育科学知识及运动技能。

(二)小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依赖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体育课程寻求创新,体育课程的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创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寻求创新点,创造新颖的课程模式,以此吸引小学生们参与到其中,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现状是小学体育教师仍在固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能主动参与到其中,也造成了小学生仍停留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对创新的课程体系不适应甚至无从下手。

(三)小学生的体育器材设施不完善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个学科都应该配备完整的教学设备和准备完善的场地设施,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进行课程传授,更有利于在课程中展示出课程的特点和重难点,以便提高学生对体育科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个人运动技能能力等核心素养。一是现阶段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很少能用上教学设备以及场地设施,极大地影响了课程的进行。设备及场地的不足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现阶段要想解决设备设施的问题,学校领导必须正确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场地及设施的完善并不是浪费资源,而是更好地提高学生接受技能的能力和运动兴趣,还能使得体育课程高质量地完成。二是学校的资金不足,导致一些重要的、大项目的器材都不能提供,认为这些物资的准备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又占地方,所以,学校设备是否充足,也是极大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

二、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现状及相关措施

(一)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教学质量发展观

后疫情时代的体育课程教学在不断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课程方式、课程模式、课程实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研讨活动在一步步实施,新时代的小学体育教师不仅在体育教学观念上发生转变,教学行为也发生变化,这也使得教师在体育教学质量观上有了进一步明确。我们要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学生积极锻炼的兴趣培养。教师、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中不仅仅是学科、成绩,更要善于发现学生优势,从善于教授学生到学生在各个学科的兴趣爱好转变为主动性。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育理念的变化,就会对新的考试方案的出台,提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我们不仅仅是单纯关注学生的成绩提高,还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课程的设置中,真正的带动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和发展兴趣爱好。

(二)引导学生发展体育教学质量素养观

体育教学质量并不是一个新的词语,也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作者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及相关政策文件和举措,发现,现在还不明确提出对于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和基本要求,从中可以得出,后疫情时代的体育教学质量必须给予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增强学生在学习兴趣、运动技能、身体健康、道德品质的核心点,以上几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但是还不是完善的理论体系,只有共同组成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出现代体育教学质量的课程内容的创新性。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学教育者,更应该及时地更新教学方式,科学系统地按照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及规定,使得教育者在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课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体育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引导学生增强体育教学质量评价观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的在每一学年都会有学业质量的评定,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及学生技能学习的测试。主要体现在教学中的单项测验、体育中考、国家学生体质标准测试、国家义务监测、大课间体育的内容学习,校运会的竞赛活动等。体育教师的监测主要在对学生的体能、协调性、速度、爆发性、柔韧性、身体素质、学习兴趣和态度、学生睡眠质量等方面体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好与坏。教师日常都是通过阶段性的测验,专项技能测验、日常考勤的综合评价等方式来评定学生体育期末成绩。学校及主管部门往往都会以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评定该教师的教学质量作为指定内容或者合格的指标。

三、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机制的确立

(一)制定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我们在制定教学体系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定。一是教师行为中要包含有完善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呈现课程重难点,教学过程中管理学生有序进行;二教师在传授过程中调控学生状态,及时用语言提示学生课程的要点。学生练习内容时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做评价以及反馈,积极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纠错、随时关注课堂进行的状态;三是提高教学质量要有安全活跃的课程氛围。为使得课程正常开展则包含教师要提前准备充足的场地和完善的器材,还要关注课堂上使用的器材的安全性,同时积极组织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二)完善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标准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教师要注重评价教学质量;学校情况;学生身体素质;课程安排合理;明确重难点;依据学生水平段安排课程内容;有安全预案;有学习评价。

(三)创新小学体育教学质量评价

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质量评价应具备以下条件:教学内容要安排进行有序;教学方法有效,课中学生充实;教师着重突出重难点,课程安排分步骤学习;课程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学生运动密度达标;课程实践效果明显,有课后反思,学生评价;教学渗透生活,有课程考核,创新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