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坡基岩端承桩桩底高差超规范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3

斜坡基岩端承桩桩底高差超规范研讨

王纪州 

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摘  要:贵州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92.5%。由于工程实际需要,一些建筑物必须建在此种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的倾斜基岩上。为了满足承载力及沉降变形的要求,大型房建工程常采用端承桩作基础,设计桩基说明中有这一条“相邻端承桩桩底高差不得大于桩间距”。由于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条件限制,且地勘资料并不能完全反映地下真实情况,导致施工时很难保证桩底高差满足此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相邻端承桩桩底高差必要性,总结经验,确保桩基础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少桩底不必要入岩深度,保证施工工期,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词:倾斜基岩    端承桩桩底高差    工期    造价

1   工程概述

我公司承建百里杜鹃项目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项目包括学校,公租房,棚改安置房及一系列的配套基础设施,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根据钻探和地表调查所知: 基岩面有溶沟、溶槽发育,基岩面凹凸不平。经初步钻探(367个柱位钻孔)遇溶洞裂隙的孔位共74个,遇洞率20.2%。场地相邻柱位间基岩面高差大于5m。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52/T0462018)第7.1.3条,综合确定本建筑物场地为岩溶强发育场地。本项目房屋基础采用桩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白云岩,fa=2900kPa。基础设计要求桩基础冲击钻成孔,桩端完整进入持力层500mm,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桩底高差应满足图1要求。                                           图1  设计要求桩底高差

2   工程难点

本项目在施工前经过认真研究,根据先深后浅、先内后外(局部密集区域)、跳打等成桩顺序组织施工。如上图所示施工时为了满足桩底高差要求,A桩常常需加大入岩深度,有的地形甚至入岩7米以上,因持力层岩石硬度大,冲击入岩非常困难,对工期、造价有较大影响。另一个情况,地勘资料不能完全体现地下情况,实际施工时地勘资料仅能做为参考。按照施工顺序,B桩施工完成后进行A桩钻孔,A桩钻至设计标高后并未如期见基岩,致使A桩继续往下钻孔,直到AB桩桩底高低关系反转,反转后高差H’大于水平净距L的情况也屡屡出现。出现此类事件,若要满足此大样构造要求,唯一的方式是将B桩(先施工的)拔出,重新钻孔和浇筑B桩,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3   桩数量及造价粗算

仅公租房项目地下室桩数为1208根,桩径0.9~1.6m。初步估计总桩长12080m。图2为地勘剖面图9-9:根据此剖面,列表1计算初始桩长调整后桩长及桩长差。

C:\Users\84023\Desktop\DK.jpgDK

图2  似建场地地质剖面图

表1    地质剖面显示下统计桩长

单位(m)

桩编号

桩顶标高(H1)

基岩面标高(H2)

初始桩长

与前桩水平净距

与前桩桩底高差(绝对值)

调整后桩底标高(满足桩底高差要求时不调整)

调整后桩长(满足桩底高差要求时不调整)

前后桩长差

备注

ZJ-01

1498.5

1489.66

9.34

1489.16

9.34

0.00

ZJ-02

1498.5

1486.29

12.71

6.8

3.37

1485.79

12.71

0.00

ZJ-03

1498.5

1482.36

16.64

6.8

3.93

1481.86

16.64

0.00

ZJ-04

1498.5

1491.03

7.97

6.8

8.67

1488.66

9.84

1.87

ZJ-05

1498.5

1494.2

4.8

6.8

3.17

1488.47

10.03

5.23

ZJ-06

1498.5

1482.17

16.83

6.8

12.03

1481.67

16.83

0.00

ZJ-07

1498.5

1482

17

6.8

0.17

1481.5

17

0.00

击穿溶洞

ZJ-08

1498.5

1488.85

10.15

6.4

6.85

1482.48

16.02

5.87

ZJ-09

1498.5

1480.43

18.57

2.55

8.42

1479.93

18.57

0.00

最低点

ZJ-10

1498.5

1481.64

17.36

3.5

1.21

1481.14

17.36

0.00

ZJ-11

1498.5

1481.24

17.76

1.65

0.4

1480.74

17.76

0.00

ZJ-12

1498.5

1483.43

15.57

1.4

2.19

1482.14

16.36

0.79

根据表1,得出在12根桩里,为了达到设计要求的桩底高差要求,有四根桩需要加大入岩深度,前后桩长差合计13.76,平均到12根桩上,每根桩多钻1.15m,且这仅考虑单个方向桩底高差的影响。根据经验及统计,纵向和横向皆考虑桩底高差时,再乘1.3系数,即1.15×1.3=1.5m。因此仅公租房项目1208根桩多钻1812m,按每米835.33元(1.2m桩径)考虑,公租房项目桩基施工增加造价151.36万。因入岩之后钻进效率降低明显,且越深越难钻,有的孔位甚至出现长时间无进迟现象,预计将耽误工期3个月。

4   论证

桩底高差是否有必要满足图中构造要求!经与相关设计人员沟通,给出理由如下:A桩与B桩桩底高差太大,A桩传到地基中的附加应力会影响B桩稳定性以及对B桩桩身造成破坏等等;稳定性可以分为为抗倾覆性及抗滑移性。因B桩处于地底下,桩周被土层包围,桩底嵌入坚硬持力层,除非发生强烈地震,否则不可能倾覆(房屋整体倾覆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又B桩桩底处于较低岩层面,B桩绝不会滑移,因此B桩稳定性可以不考虑。

经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没有明确条文规定L>H。相关条文在桩基技术规范3.3.3第6条要求:倾斜度大于30%的中风化岩,宜根据倾斜度及岩石完整性适当加大嵌岩深度;地基设计规范8.5.6第6条规定: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空面。在《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5.4第4条规定:“桩底宜在同一标高上。对于端承桩,当相邻桩的桩底高差大于1倍桩的中心距时,应验算桩的稳定性,在岩溶或有软弱层分布地段,应查明桩底以下是否存在临空面、陡坡、鹰嘴以及其他不良地质等情况。群桩承台下的桩长相差过大时,还应考虑桩顶作用效应对桩的影响。经过笔者认真理解三本范文相关条文认为:针对端承桩,规范均未强制要求L>H,而规范侧重点应在验算A桩(桩底标高较高)的稳定性上,即A桩入岩深度的计算。

如工程中遇到此种情形,首先应通知监理及业主,要求地勘单位对AB桩之间的持力层加密勘探,精确掌握AB桩之间持力层的岩面标高信息,若临空面距A桩较远(安全距离>2d),则A桩正常入岩0.5m即可满足稳定性要求。若临空面距A桩较近,则应加大A桩入岩深度,验算A桩稳定性。对于端承桩,如图3所示,当H>L时,A桩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将大概率存在临空面。本工程持力层基岩为白云岩(沉积化学岩),假定岩体力学性质各向同性,对于倾斜岩体,受桩基础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影响,岩体最可能的破坏面如图3所示,剪切面面积如图中:S=2×S1+S2。     

图3  破坏面三维图

倾斜基岩发生剪切坡坏是因为受到桩传递到基岩的非垂直荷载,而此荷载也可能会导致桩发生剪切破坏(图4桩可能存在的剪切破坏面),可以这么理解,只要基岩的抗剪强度大于桩抗剪强度,则基岩不会破坏(桩剪切破坏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因此可以将桩抗剪承载力作为基岩承受水平力的最大值,以此计算桩距临空面的安全距离b及桩入岩深度。

桩抗剪承载力计算: 

本工程中桩径1.2m时,桩底箍筋C8@250。持力层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8.18MPa,可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桩受剪承载力,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3.12条和第6.3.15条。因此桩受剪承载力:其中:b=1.76r,h0=1.6r。r为圆形截面的半径,(N为桩轴力)。由于纵向钢筋对桩抗剪贡献很少,可忽略不计。根据以上各项,可得出Vmax是r的一元二次函数,即:

V桩=3.987r2+144.864r+0.637r2=4.624r2+144.864r(牛顿)。

基岩抗剪承载力计算:                                图4  计算简图

岩体剪切面面积经简化处理得,则岩体抗剪承载力;h为桩端嵌入完整基岩的深度,η为考虑岩体不均匀性的折减系数,取0.7,fr为岩体抗剪强度,其值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一半。即V基岩=0.7×fr×(h+2r)×h/tana

基岩稳定的条件是V基岩>K×V桩;K为抗滑移安全系数,取1.5。

即:

假设倾角为60度,将各项已知数代入,得到关于h和r的二元二次方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桩基入岩深度与桩径相关,则以r为已知数解h。则上式为解关于为知数h的一元二次方程,列式如下:         (mm);假设基岩倾角为60度(较陡)时,取1.2米直径桩进行计算,即r=600,可得出h≥738.54mm。通过计算可知(本计算过程考虑了足够的安全富余度):在倾斜基岩面上的桩,只需适当加大入岩深度即可满足稳定性要求。经与设计院多次沟通,不再坚持桩底高差硬性要求,最终同意按计算入岩深度进行施工。

得出结论如下:

①对于桩端持力层若为非岩石的土类时,相邻两桩底的标高差不得大于其水平中心距的一半,形成的刚性角不大于45度,可采取适当加深、加密桩予以解决;

②对于有斜坡基岩时,保证嵌入基岩最小深度500mm,或视基岩坡度情况适当加深桩短者予以解决。

5   结束语

通过本工程实际经验,在斜坡基岩施作端承桩时,在充分了解地质的情况下,会同有关专业人士,共同商讨解决措施。施工时应注意到倾斜基岩面上桩的入岩深度与桩径、基岩面倾角、基岩完整性、岩层走向等因素相关,当遇到不利因素时,应综合考虑,大胆探索,细心求证,有理有据。遇到不合理及可以改进的地方,应及时沟通。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节省工程造价,节约资源。

参考文献:

[1]王伟,杨红莲. 对灌注桩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

[2]王伟堂,胡毓敏,周宏凯.倾斜基岩上嵌岩桩稳定性近似计算方法的研究[J].浙江建筑,2003(1).

[3]李永红.岩溶地区嵌岩桩桩基稳定性分析[J].工程勘察,2006年(09).

[4]DBJ52/45-2018 《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贵阳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8

[5]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6]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7]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王纪州(1988-),男,贵州遵义人,工程师,从事房建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