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新课标理念下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秦荣

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 215000

摘要:伴随着近些年新课标的修订与落实,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逐渐明晰并深入课改实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新课标理念的教育要求,结合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教学实际,从单元教学整合、强化任务导向、主题情境创设、优质文化渗透、群体互动共享等方面来研究学习任务群的应用路径与优势。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

引言:最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针对学习任务群进行了三层面六种类的细致划分,涵盖了不同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有关文字、阅读与表达的教学任务重点和要求,其中,语文阅读占据主要地位。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学习任务群与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小学义务教育契合人才培养需要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依托大单元教学设计,整合群文阅读主题与内容

群文阅读区别于单一文本阅读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师生通过围绕统一议题优选多篇文章进行集体阅读、建构与理解,完成整体而有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高效整合课内外优质资源于课堂,确保阅读教学的连续性与多元立体,而且可以丰富课堂的元素构成,深化学生对于教学主题和内容的理解。而群文阅读的开展无法脱离教材课本和大单元式的教学设计,只有树立起全程、整体、集中分布的理念来指导群文阅读教学体系构建,以自内而外、由篇至组、化零为整的策略规划学科资源布局,才能确保群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连贯度。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例,每一学年课本都结合教学需要按照主题进行单元版块的合理划分。翻阅教材不难发现“自然”主题贯穿六年阅读教学全程,如二年级上册“自然秘密”单元,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我是什么》三篇课文;四年级上册“自然之美”单元中有《观潮》《走月亮》《繁星》及两首自然主题的现代诗;六年级上册“触摸自然”单元选用了《草原》《丁香结》《花之歌》及古诗词三首。以此为鉴,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就可以拟定好主题,统筹教材内文章分布和文本特征,适时补充、拓展优质的课外资源,组织起主题统一而文章丰富且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在契合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扎实而高效地扩展其阅读面,对于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助益良多[1]

二、坚持教学任务为导向,联通课程实践与真实生活

学习任务群三层六类的划分是以不同阶段学习侧重点和任务要求为依据,对于小学低年级或基础差的学生要以文字积累为核心任务,对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涵盖的适用群体而言,要重视起实用性、思辨性的文学阅读和表达交流,对于更高层次的拓展型学生而言,便要由群文转向整本阅读,推进跨学科学习与探究。这种划分并非是对教学任务的简单割裂,而是对群文阅读课程实践中任务导向与生活联结的强调,新课标理念下高度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转化与应用能力,而语文阅读贴近真实生活的特质正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提供了无限可能。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更要充分发挥其现实性功用,教师在组织群文阅读时要优选生活向主题,创新教学手段与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开展具体实践活动,进而深刻感悟阅读教学的核心,在实践中得到成长。以统编版三、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留心观察”单元为例,在对《金色的草地》《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文章进行群文阅读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自然观察,以亲身经历来增进学生对动植物的了解。再以五年级上册“舐犊情深”单元为例,在完成《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文章的群文阅读后,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进行人物描写,并在课后开展家庭实践,通过亲子共读、誊写家书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于亲情的感悟,强化家庭情感联系。只有将教学任务融于生活实际才能避免流于形式,使其真正发挥效用。

三、创设丰富的主题情境,激活主体沉浸式参与意愿

新课标指导下的群文阅读经由学习任务群呈现,除上述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之外,更要突出鲜明的情境性设定。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如今已很难适应群文阅读的新发展要求,面对更为庞大的任务量,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确保学生理解透彻是一项摆在眼前亟待解决的难题。对此,教师必须从优化课堂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参与效能入手,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其能够以高度的自觉性投入于教学场景。

教师可以将互联网、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引入课堂实际,结合群文阅读需要为学生创设起沉浸式主题场景,以视听结合、声画连播的形式调动学生各项感官,激活其阅读兴趣与积极性。以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民间故事”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阅读《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中外民间故事后,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故事我来演”活动,结合人数与性别比进行小组划分和剧本选择,组内合理进行角色演绎、服化道制作、音像配合等分工。活动进行时,由教师辅助场景搭建,营造出灵动真实的氛围与情境,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演绎过后,教师还要适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表感想与总结,让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和人物所具备的精神品格

[2]

四、重视优质文化的渗透,有效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始终以优质文化为内核,小学教材中汇总的阅读文本集中呈现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以及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优质品格的熏陶有重要意义。同时,新课标理念中也强调要将优秀文化渗透于课堂实践,摒弃应试教育的外衣,突出素质教育的核心,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语文课本中优质文化的表现随处可见,只待师生的深入挖掘与利用。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囊括了多种文化元素构成,如二年级下册中对传统节日、中华美食的介绍与引申,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三年级下册透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等寓言故事的品读,可以涵养学生为人处世的美好品质;六年级上册通过对《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我的战友邱少云》等革命诗篇的群文阅读,能够带领学生重温那段血与火的革命岁月,了解战争的苦难和新中国建设的不易,感悟革命烈士的大无畏精神,强化爱国教育。由此可知,群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学习任务群便是超越文本载体与主题体更深层次地契合学生成长规律,以卓越的价值观哺育其精神成长。

五、鼓励群体互动与分享,合作拓展阅读思维与学识

小学群文阅读实际中存在课外阅读量较少、补充阅读与教材衔接不够等问题,会严重挫伤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会为教师授课平添阻碍。深层次地剖析其根源,主要是如今的教学实际中仍以个体感悟为主要表征,在紧密的教学安排中部分教师忽略了互动交流环节,群文阅读缺乏思想的碰撞与心得共享,不利于师生、同学间的优势互补与共同进步。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在班内开展趣味性图书交流会,将学生的个体思维推向台前,实现聚合分享,使学生能够在收获更多知识道理的同时展开深度反思,更便捷高效地提升群体阅读质量和效率。

结论:新课标的推行为新时期我国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群文阅读教学要实现规模化的高效普及必须及时引入学习任务群并完成深度融合,整合阅读资源的同时,以多元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多场景融合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强化群体互动共享,推动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养与品格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映霞.论小学语文“单元整合与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与思考[J].读与写,2022(10):94-96.

[2]曹玉婷.学习任务群与群文阅读教学融合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22(13):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