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杨树产业发展前景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淮北地区杨树产业发展前景的思考

滕鋆潞

萧县国有林场 安徽宿州 2358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淮北地区杨树发展历史沿革、树种优势和布局的分析,提出了新阶段杨树栽培管护新模式和发展方向,对今后一个时期杨树产业的科学布局和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淮北地区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854.6毫米,年均气温14.3C,年均积温达5268℃,年均日照时数为2408小时,无霜期206天,气候适宜,物种丰富。主要乔木树种有杨、柳、椿、苦楝、黄连木、榆、刺槐、泡桐、栓皮栎、黄檀等;主要灌木树种有白腊条、簸箕柳、紫穗槐、花椒等;主要草类有菅草、狗尾草、猫抓秧等。

一、杨树发展的历史沿革

上世纪80年代至2000年,淮北地区杨树比重约占全部树种的三至四成,与柳、刺槐、泡桐并重;2000年至2015年,省市陆续启动绿色长廊、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杨树大面积栽植,是杨树发展的快速扩张期,杨树树种比重一度达到近九成;2015年至今,为杨树发展的缓冲期,大面积杨树达到成熟龄陆续被采伐,杨树比重下降到到5至6成,刺槐、榆树等栽培比重上升。

二、无可比拟的优势树种

近年来,每年谷雨过后的五月至六月,淮北地区都有20到30天的杨树飞絮期,漫天飞雪,铺天盖地,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社会、媒体、网络对杨树口诛笔伐,甚至要求全部伐除。能全部伐除杨树吗?笔者认为,绝对不能。要以辩证和理性的观点看待杨絮问题。杨絮危害固然客观存在,但“两权相害取其轻,两权相利取其重”,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树种能超过杨树的综合优势。

杨树同榆、柳、槐、泡桐等树种比较,其适生性、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占有绝对的优势。一是杨树具有无可比拟的生态价值。研究显示,一株胸径20厘米的成年杨树,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且杀菌减菌杀毒的功能显著。二是高大雄伟、整齐标一,防风固沙,迅速成林,是生态防护林和农田防护林的首选树种和优势树种。以宿州市森林长廊建设为例,优美的生态廊道构筑起宿州市的林业生态骨架,杨树功不可没。三是适生性速生性优势,是营建速生丰产林的首要树种;四是工业化利用价值高,广泛应用于胶合板、纤维板、造纸等。综合上述,杨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三、杨树发展方向

杨树的综合价值决定了淮北地区杨树必须要有规模面积、规模发展、规模种植和特殊比重。以萧县为例,笔者认为杨树发展比重要稳定在七成以上,杨树面积稳定在30—40万亩。一是要有计划,分年度恢复和发展杨树苗圃建设,为造林提供优质苗木;二是各种防护林要以杨树树种为主,刺槐、榆等为辅,以期发挥最大生态效益。高速公路、铁路森林长廊以3—4行为宜,农田防护林以1行为宜,河道长廊以2—3行为宜,要因地制宜;三是随着新森林法的颁布和“森林资源一张图”的完善,在勘察宜林地的基础上,可大力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四是村庄绿化特别是村庄四周,以栽培杨树为宜;五是病虫害防治以美国白蛾、天牛、杨尺濩、草履蚧、杨扇舟蛾为主。近年来实施飞机防治美国白蛾,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四、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
     按照国家禁止耕地“非农化”的政策要求,造林应科学规划,宜选择四旁及山脚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由于杨树适应性较强,一般土壤都能满足其生长需要。但要求最佳地下水位为1.5-2.5米,PH值7-8。
(二)苗木栽植

1、合理密植,细致整地。根据不同的培育目标合理规划造林密度。培育胶合板用中、大径阶木材方向的宜采用大株行距即8米*3米,栽植第一、第二年均可套种,套种既可以增加前期收入又能加快树木的生长;培育造纸原材料林的,密度可为2米*5米或3米*4米,3-4年以后胸径达到10-12公分即可开始间伐,以提高单位面积原材料的产量,且能培育后期大径阶材。

2、选用良种壮苗。当前适合淮北地区的杨树良种有“鲁林9号”、“鲁林16号”“南林3804”“巨霸杨”等雄性品种。要求根系发达、树干通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大苗。苗木规格一般为高4.5米以上、根径4厘米左右的2年根1年干苗。造林前要求挖大穴、泡足水,树穴规格1米*1米*1米,苗木要在清水中浸泡72小时,出水的苗木必须当天栽完。

3、施足基肥,认真栽植。春季整地前撒施足量的农家肥,或者每株施入饼肥1.5公斤、复合肥0.3公斤作基肥。栽植时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根系舒展,培紧踩实,浇足定根水,注意适当深栽,促进根系发展。水浇足后培大堆,有条件的要覆膜。

(三)抚育管理

1、集约经营、林农间作 林间套种, 可起到以耕代抚、改良土壤、控制杂草滋生、减少抚育用工的作用。培育大中径材的林地间作年限2-3年,套种低矮农作物,不得套种玉米、芝麻等高秆作物。

2、追施肥料,促进生长 造林后1-2 年,每年每株追施氮磷钾复合肥0.5公斤,开挖放射状沟追施,深度30-40厘米,并结合浇水。

3、整形和修枝

根据培育的目的,采取不同的修剪方法,如果对中幼龄杨树进行主干枝培养,并适时进行修剪侧枝,不仅能保持树干通直、圆满、匀称,而且能提高出材率和木材质量,对杨树的速生丰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1无阶良材的培养 其技术要点是: ①杨树在定植时,先把没有充分木质化的梢部剪去,剪口留出一个饱满芽以上,让该芽萌发成较强的主干枝。②杨树生长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干枝,选择中央的领导枝作为高生长的延长枝,其余疏伐或短截,以促进主干枝生长。③修剪强度为枝下高占总高度的一半,并注意修剪口伤口的愈合。

3.2纸浆材的修剪 由于造林密度较大,利用树木自然整枝的能力,基本上不需人工修剪。

4、松土除草 不能套种的林地在林分郁闭前,每年除草不少于2次。除草的原则即:除早、除小、除了。

5、杨树的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的除治提前安排在树种的选择和营林技术上,选择抗病虫的树种,采用大株行距保证通风透光和树种混交的手段,阻断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五、杨树发展前景的思考

受到国际形势和持续的疫情的影响,粮食的价格出现了历史新高,栽植树木至少需要10年才能见效,种植农作物的效益已经远远超过栽植杨树的效益,导致人们实施大面积的“退林还耕”,从而引起了新的生态环境的安全。我国向全世界庄严承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人工造林势在必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使用木材的数量一直在增加,而木材全部来自于人工林和进口木材。这些矛盾如何化解是当前一段时间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作者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走访,提出一点建议,供大家探讨。

1、大力营建农田林网   农田林网对农田的庇护作用以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通过农田林网的营造不仅增加了林木蓄积量又合理的避开了国家禁止耕地“非农化”的红线。萧县现有农田160万亩,完善的农田林网可以栽植500万株杨树、刺槐、国槐、泡桐或者其他用材树。

2、积极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国家储备林是继“粮食安全”以后提出的又一国家战略目标即“木材安全”,可以利用河流两岸的水工用地,道路两侧公路用地营造防护林。山区不适宜栽植经果林的区域可以适当栽植杨树、刺槐、国槐、榆树、泡桐等。萧县可利用的土地在8-10万亩,栽植杨树300万株。

3、增加造林补助提高造林的积极性  林业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两碳”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国家适当提高造林补助,相当于购买了造林户制造的氧气让林农和林业企业有利可图,林业才会良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4、加大保护力度   省、市、县各级林业部门都要加大对破坏林木和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保护林农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