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要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要点探讨

毛建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先进的DHI和TMR技术为奶牛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如今规模化的奶牛场饲养模式成为了奶牛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奶牛场饲养管理水平与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当前奶牛行业务必要针对规模化的奶牛场制定更加全面的饲养管理体系,确保奶牛身体健康,提高牛奶的生产品质,从而持续推动我国奶牛行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要点

引言: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奶牛行业改变了原先散养的养殖模式,对奶牛的养殖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并且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产业的养殖需求,清晰的认识到了传统散养式的养殖方法不仅养殖规模较为狭小,而且还会限制饲养管理水平的提升。如今奶牛行业为进一步保障乳制品的品质和安全,就需要及时对奶牛的饲养模式进行改革,促使奶牛产业的发展水平上升更高的层次。

1环境建设要求

1.1场地选择

奶牛饲养效果的提升与饲养环境的适宜性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因此奶牛产业需要确保奶牛养殖场与动物屠宰加工区域、生活用水的源头区域、动物产品的售卖市场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得低于500米。并且奶牛的养殖场与畜禽动物诊疗区域之间的间隔距离分别需要超过1千米和200米。并且需要将奶牛饲养场地选择在距离铁路、公路、城镇等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超过500米的范围处。与无害化处理场所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3千米。

1.2布局

对于奶牛饲养区域的结构布局,要求在奶牛场的外围建设保护围墙和隔离设施,确保牛奶的生产场所和生活办公场所之间互不干扰,并在奶牛饲养场和养殖栋舍的出口和入口位置建设消毒池,在牛奶的生产场所入口位置建设消毒室,对牛奶生产区域的污染通道、清洁通道进行合理的划分。

1.3环境要求

为保障奶牛饲养场所饲料运输、饲草供应、工作人员通行的便捷,要求奶牛饲养场需要建立相应的专用通道,设置供饲料运输、工作人员通行的净道,并针对奶牛的活动以及奶牛粪便的排放建立专门的排污道。并且还要在奶牛饲养场周围建设植物绿化带,建立奶牛粪便的处理区域以及废弃物、污水的处理场所。

2饲养管理

2.1品种选择和饲养方式

(1)挑选能够生产高品质牛奶以及外貌和体型都能达到优质奶牛特征的奶牛。在饲养过程中及时对产量较低、牛奶品质低下的奶牛进行移除,其中,需要借助散栏的饲养方法对这些奶牛进行饲养。

(2)使用D H I性能检测技术为奶牛饲养场建立完整的饲养信息库,并进行DH检测,为牛奶场生产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2犊牛饲养管理

(1)对于刚出生的小牛犊,需要先喂3~5d的初乳再喂常乳,对于两周岁的犊牛需要训练其草料采食能力,三个月之后就不用进行常乳的喂养,在犊牛哺乳期内饲养员需要将喂奶量控制在250千克到450千克的范围内。

(2)在犊牛成长到三个月之后,犊牛的采食量将会持续上升,这时候饲养员就需要及时科学控制对犊牛的喂养量,使每头犊牛在每天的喂养量维持在≤ 2千克的范围内。

(3)犊牛需要设置单独的饲养区域进行饲养,成牛必须根据群体进行划分饲养,并最好去除母犊牛角。

(2)对于7到12个月的育成牛需要选择高品质的干草饲料、块根等,并定期添加精料。

(3)需要重视对怀孕青年母牛的饲养管理任务的落实。对于怀孕了4个月的母牛为补充营养,需要饲养适量的精料,但要注意维持母牛正常的体重,将精料量维持在母牛体重的1%范围中。

2.4成年母牛饲养管理

(1)对于成年奶牛,饲养员需要对高品质的干草饲料、秸秆、块根等饲料进行合理的饲料搭配,并适当添加一些精料。

(2)奶牛的喂养、奶水的挤出操作、奶牛饲养场所的清扫以及奶牛的运动都需要依照规范的饲养管理步骤依次进行。在春天和秋天需要分别举行一次奶牛蹄子的检查诊断工作,在夏天需要做好酷暑的预防和降温[1]

(3)对于分娩后的母牛需要喂养高品质的青干草,饮用温麸皮盐水,并定期对母牛的乳房和后躯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需要选用温水进行清洁,并对母牛的褥草进行及时的清理和更换。在母牛分娩后的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内,可以进行首次挤奶操作,但注意不要将奶水全部挤干净。在母牛分娩后的五到七天内进行全部挤出操作,并定期对母牛的乳房部位进行诊断和检查,一旦出现异常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4)对处于泌乳盛期的奶牛,饲养员需要选用高品质的干草和精料进行饲养,对于产量较高的奶牛可以增加饲喂次数,通过引导饲养的方式,每天可以增加0.5千克的饲料,以持续提升奶牛的奶水产量[2]

(5)泌乳中后阶段,需要选取高品质的干草或者青贮饲料,将奶牛所获取的能量和蛋白质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6)依照配种受孕的时间,及时进行奶水停喂操作,使用快速干奶的方式,在干奶阶段,选用高品质精料进行饲养。

3奶牛配种

在进行奶牛的配种过程中,需要具备扎实职业功底的兽医技术人员进行奶牛的配种操作,这些技术人员必须要确保取得了职业资质才能持证上岗,并且为兽医技术人员建立专门的配种场所,通过高品质的冻精,对奶牛的配种进行优化,以为繁衍更高品质的后代提供有利的条件。一般情况下,配种技术人员需要在奶牛分娩后70d进行配种操作,配种时间需要保证小于或等于奶牛生产后100d。首次配种的条件有:体重需要满足350千克的标准,并且年龄不得小于15月龄。

4饲草饲料供应

4.1牧草供应

为方便及时获取所需的牧草饲料,在奶牛饲养场所还需要建设相应的饲料种植区域,保证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数量的充足性,设置相应的贮藏空间,以免牧草饲料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质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每天为奶牛添加更高品质的牧草饲料,在提高奶牛奶水生产品质的基础上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

4.2饲料使用

为了保证奶牛的健康成长,饲养人员还需要为奶牛补充其身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合理分配饲料,添加一定的微量元素添加剂,这样可以很好地降低奶牛粪便中铜、锌、氮等元素的含量。其中,禁止向奶牛饲料中添加动物脂粉、肉骨粉、脱水蛋白、鱼粉等[3]

5卫生管理

(1)为避免外界对奶牛饲养造成影响,还需要在奶牛饲养场门口张贴闲人免进的标志牌,并及时对奶牛场进行消毒处理。

(2)禁止在奶牛饲养场饲养其他动物。

(3)挤奶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上岗资质,并定期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测,正确佩戴工作服饰,按照规定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4)定期对奶牛身体进行清洗,对奶牛饲养场所环境进行清扫和消毒。

(5)针对奶牛饲养场的喂养区域、饲料运输车等,借助2%火碱进行定期消毒。

(6)对奶牛粪便、污水的排出通道需要及时进行清理和打扫,可借助高压水枪进行残余废弃物、污水的清理。

(7)严格按照污染物的排出流程进行粪便污染物的处理和运输。

(8)依据 GB/T 18596规定对奶牛场污染物进行处理。

6疾病防控

奶牛行业务必要预先对可能出现疫病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疫病特点规划好严格的疫病防控流程和预防方案,对奶牛按规定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做好疫病的诊断和检测。

7生产记录

设置更加健全的奶牛生产记录机制,并安排专业的记录人员对日常的奶牛饲养情况进行跟踪和记录,做好卫生防疫流程、生产流程、饲料兽药的使用情况等资料的记录与整理。

8结语

各级政府对规模化奶牛场的饲养管理给予了很高的鼓励和支持,奶牛行业需要严格依据规模化养殖管理流程,充分落好各环节的饲养管理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欣, 楚康康. 规模化奶牛场犊牛饲养管理要点[J]. 中国畜牧业, 2019(14):2.

[2]齐贺. 寒区某高产奶牛场饲养管理和环境管理的调查与分析[D]. 东北农业大学, 2013.

[3]邓先德. 农户奶牛饲养规范模式的研究及饲料标准的起草与制定[D].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毛建( 1983.04--) 男 汉族  四川乐山人  讲师    本科学历, 研究方向:养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