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优秀校园文化,培养合格建设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3

建设优秀校园文化,培养合格建设人才

         ,邢书洋 

河北省承德县甲山学区中心校067400

摘要:校园文化是通过优秀的文化影响和熏陶达到教育和陶冶的目的,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文化育人”。实现文化育人,首先要突出特色,持续发展;其次要用健康的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引领学生发展;再次塑造良好的师生文化;最后,将校园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完成文化育人。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育人;学校教育

近几年,随着教育的投入,无论乡村还是城镇学校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笔者参观学习走访了许多学校,基础设施是当地一流的,环境绿化美化也是一流的。尤其文化建设更是各具特色,文化气息浓郁,为教育培养优秀人才营造了优雅的育人环境。

学校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外在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以《弟子规》的精髓为校园文化灵魂,学习《弟子规》培养合格弟子。有的学校则挖掘学校所在区域内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确立学校校园文化主题,诠释文化的内涵,通过文化的学习和熏陶,激励学生奋进向上。有的学校着重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有的学校则侧重雅行教育,践行“博学成才雅行成人”的育人理念。虽然学校的文化内容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最终的目的却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得到健康发展。

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无声的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启学生的智慧。学校里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处处有文化,处处有故事,处处是教育,凡是学生能接触之处都有文化的存在,都会受到教育。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的校园文化应本着什么样的出发点去创建,如何实现影响人教育人的目的呢?校园文化的原点是文化,其终点是通过熏陶和培养,塑造更好的人。因此,每一所学校无论创建何种内容的校园文化都应该把最终落脚点放在育人这一目标。有的围墙上、楼道里布置非常新颖,也和有特色,内容也很有教育意义,但脱离实际,为形式而形式,这样的校园文化丧失了教育功用。

应该如何通过建设优秀校园文化来培养合格建设人才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首先,要突出特色 源远流长。特色校园文化,要在这个“特”字上做文章,校园文化围绕什么精神去创建,应该选哪方面的的素材等都要体现“特 ”,不能搞形式主义,也不能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办学单位的具体条件去创建。脱离实际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还不能为教育服务。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呢?在创建校园文化的时候,首先应该关注精神的传承问题,也就是说校园文化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能因时代的变迁而随时变更。1914年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指出“君子自励犹如天体之运行刚健不息,不得一曝十寒,不应见利而进,知难而退,而应重自胜摈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自强不息”[2]。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成了清华的校训,几十年来这个校训历久弥新,已经沉淀出清华大学的精神之魂,一直激励清华的学子孜孜以求,笃学爱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成为清华大学的精神之魂,成了清华大学学子们的一张名片。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学校要对老师们的建议反复地、科学地论证。选择意义深远符合学校特点的文化主题去创建,只有经过这样的选择,校园文化才会有生命力,才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次,用健康的文化陶冶学生情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五千年中华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勤劳的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积淀成伟大的民族精神。五千年来形成了勤劳、勇敢、热爱和平、不屈不挠等中华美德。有“少年不知勤学苦,老赖方会读书迟”“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的劝学思想;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科学学习方法;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处事风格;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知恩图报故事等等。这一切无不彰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精神风貌,是对学生美好品质教育的优秀教材。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健康的思想文化,同时也存在一些过时的落后的思想。建设校园文化一定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那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文化在校园里传承和发扬。同时要借鉴世界的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像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巨人的故事同样能激励启迪人生。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借助这些传统的经典的寓意深刻的健康文化熏陶学生。下板城学区梁杖子小学充分挖掘《弟子规》文化内涵,校园里有羔羊跪乳的塑像,楼道里有一幅幅生动的故事画像,楼梯步行梯的每一步台阶都写着一句弟子规。通过学习《弟子规》,了解《弟子规》中包含的故事,明白什么是合格弟子,懂得怎样做优秀弟子。承德县乌龙矶小学以“雅行成人  博学成才”为校园文化之魂,学校充分利用《雅诵》《童谣》《国学书苑》等文化瑰宝引导学生明事理、学做人,在无声中受到传统经典文学的滋养,耳濡目染中得到精神的陶冶,从而形塑高尚道德。2021年9月份承德县医院在乌龙矶小学为全校师生做核酸检测,医院的大夫对乌龙矶小学广大师生的良好秩序给予了高度评价,乌龙矶小学是他们去过的所有的学校中最好的一所,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非常有礼貌、守秩序。这已经成为乌龙矶小学一道靓丽的风景。

再次,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学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历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许多重要论述,他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学习民族文化责无旁贷,传承民族文化任重道远,发扬民族文化铸就辉煌。许多校园的文化建设都取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无穷的力量,是应对一切挑战的法宝。校园文化用精神引领精神,用英雄培育英雄,用制度约束行为。学校通过解读校园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润物无声地完成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培育。在一所初中学参观时,该校校长介绍校园文化对学生美好品质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在中学很容易分清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因为在他们的身上有着母校培养的痕迹,有的学校注重习惯养成,有的学校注重勤奋学习。他强调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教育法宝,要充分利用祖先留下的宝贵资源,在子孙身上烙印中华民族之魂。

传统文化能够陶冶启智,先进文化则能凝聚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还要突出文化的先进思想,培养学生献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树立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远大理想,做弘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的志愿者。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加入先进文化元素,融入新时代的思想。伟大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的文化思想要进入校园,成为校园文组成的重要元素。通过先进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清楚为什么学,怎样学,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将人生理想和民族复兴融合在一起。

第四,师生文化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设校园文化的目的在于文化育人,文化育人是培养人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渊博文化知识、勇于创新、热爱祖国的担当祖国复兴大任的接班人。

树人如同树木,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风雨,也会迎来绚丽的彩虹。通过校园文化熏陶使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生的成长就是文化育人的成果。在校园文化中应该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促进学生的键康发展。

有的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给师生留有很大的自我发展空间,例如有的学校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侧设计“中国梦我的梦”板报栏。文化之源是周总理学习报国的伟大理想,意图是学习伟人,从小树立报国志向,在心灵中播种爱国基因。学生在学校里读书、学习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在板报栏上记录,对学生本身而言是一种荣誉,同时也是对进步的一种肯定。相对于其他同学而言则能起到榜样和激励的作用。在“无礼无以立”的传统文化专栏布置了关于尚礼的名人事迹,传统文化等,同样给学生留白,展示学生文明尚礼的成长和进步。在“百善孝为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都会有学生成长的足迹。

老师是学校的施教主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者,是校园文化的践行者。文化育人对象不仅包括学生,还要包括学校的教职工,大家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文化氛围之中,同样会受到文化的熏陶。

校园文化建设也因应为教职工设置展示的平台,记录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成绩,带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最后,将校园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校园文化的建设目的在于文化育人。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光是设施的布置,还应该包括内化吸收,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了解了校园文化内容,理解了精神实质,明确了具体要求,校园文化才能够实现约束行为,陶冶情操的作用,从而才能让校园文化发挥最大功效。

对于学校而言应该将校园文化当成学校的校本教材,有系统的进行编写,详细记载摘录的出处,解读文化的含义。这样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也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增加新的内涵。

校园文化不应该像瓶中的塑料花,虽然漂亮却没有花香;不要成为闲置在书架上的书籍,装潢再精美,也只是一堆废纸。校园文化的建设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是要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

因此,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落成之后,首先要安排全面细致的文化解读。这如同读一篇文章,只有认真细致的阅读,了解书的内容,领会了精神,才算达到了阅读的目的。同样,校园文化建设也是这样,学生们只感觉学校变样了,变好看了。不一定驻足欣赏,也未必去品味,更不要说理解文化的内涵了,这样的话何谈文化育人?必须将校园文化内涵内化于心,学校首先对老师解读,然后老师再为学生解读,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要解读校园文化,这样才能为实现文化育人的目的创造条件。内化于心是外化于行的前提,外化于行是内化于心的目标。知道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和要求,才能够约束自身行为。明白了“粒粒皆辛苦”就会做到“光盘行动”,明白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就会珍惜美好学习时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厘清文化建设、文化解读、文化熏陶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重建设不顾落实,也不能只讲落实忽视完善。只有做实做细各环节,才会文化育人的目标。

作者简介:邢书洋(1971-),男,河北承德人,承德县甲山学区中心校校长。


[1] 参见程莉:《张謇职教思想陈列馆的现实意义与功能剖析——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2] 梁启超:《在清华学校演说词》,汤志钧、汤仁译编,《梁启超全集》(第十五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93页。

[3] 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