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创造美好未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劳动实践,创造美好未来

张正菊

襄阳市长虹路小学  

摘要:劳动使生活更美好;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习更幸福。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与体验中,磨炼劳动意志与品质,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形成劳动习惯,能积极主动地去劳动。新劳动教育,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好未来。

关键词:劳动实践   劳动体验

日前,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作为其中之一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更是官宣,从2022年9月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烹饪等家务劳动将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曾几何时,学生劳动被学校和家庭有意无意地自动忽视,甚至偶尔还变相地成为一种教育惩罚,整个社会也是重智轻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追求幸福生活,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幸福生活是靠人们的双手劳动创造得来的。这些观点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重视。

劳动使生活更美好;实践体验,让学生学习更幸福。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与体验中,磨炼劳动意志与品质,培养热爱劳动的意识,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形成劳动习惯,能积极主动地去劳动。

根据劳动需要满足的三种关系属性(即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新劳动教育实践与体验的基本内容体现为:自我服务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新劳动教育,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好未来。

一、学校劳动体验,培养新时代的劳动创新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劳动不只是铲子和犁,而是一种思维。学校课程为学生掌握劳动基本知识和技能提供了保证。各校都会开展日常的校园卫生打扫、环境绿化爱护,甚至是家务劳动大比拼等劳动活动。有的还会开辟学校空地建设农场,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劳动实践;有的联合社会资源,依托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体验劳动。这些的确为学生提供了简单练习和实践的机会。

然而,这些活动的开展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体力劳动层面,而是需要开发具有挑战性,能够将学生的体力和脑力方面的潜能展现出来的创造性劳动。虽然,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也属于劳动教育创造性思维的范畴,但若仅限于此,也是不够的。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新劳动教育应关注时代需求。学校劳动教育要将数字劳动教育引入课程,利用社团、科技活动等形式,为学生打造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新样态。学校可将信息技术和劳动课程有效融合,将编程、机器人、小型无人机、动画制作等智能劳动领域的教育引入课堂,创新实践课程。学校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建数字劳动教育社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并实践,做新时代劳动教育领跑者。校园科技节是学生新劳动教育创新实践展示的舞台。学校可为学生提供各种科技项目的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积极创新,激发学生的劳动创新意识。

二、家庭劳动实践,增强新时代的劳动责任感。

生活即劳动。家庭生活为学生家政劳动课程提供了实践场所。学生成长首先要做一个能自理的人。因此,家长要给予孩子生活自理劳动的机会,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刷牙、洗脸、穿衣服、洗衣、做饭、收拾房间等等。这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独立的首要条件,必须从小实践锻炼。

新时代劳动精神要教育学生有承担责任的意识。家务劳动既是学生的责任,也是义务。这也是孩子融入社会的基础。儿童时期家务经历越多,职业意识越强。然而,现在的孩子太缺乏家务劳动了。这里面有家长过度宠溺,为孩子代劳的原因,也有家长要求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其他什么都可不顾的思想认识错误的根源。

家长要让孩子从小承担适当的家务劳动。家庭成员做好分工协作,孩子在家里也可以有自己的劳动角色。比如倒垃圾、抹桌子、洗碗、择菜等等。当孩子可以和父母一样,作为劳动者在做家务劳动时,也会成为劳动成果的享受者。他们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大大增强自信,收获成长的快乐;也会在具体的劳动实践中,体会父母的不易,增强责任意识。

三、社会岗位体验,树立新时代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要充分体现社会属性。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能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人。当下,有些人对劳动者的认识有一些偏颇。我们要鼓励并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在社会劳动实践中进行岗位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当前,各地学生都会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他们有的走进社区,或为社区打扫卫生、或到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等;有的走上街头,参与各种例如环保、法制、交通等公益活动宣传;还有的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给予那些孩子鼓励和实实在在的辅导、帮助等。学生在这些具体的志愿者体验活动中,增加了对社会的了解,也强化了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其实,除了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还可以通过参观、调查、观察实验等形式参与社会岗位体验。例如,学生可以走进图书馆,做一天图书管理员,去感受图书管理的工作流程;可以走进工厂,去尝试实实在在地做做产品,了解产品生产的细节;还可以走进各种职能部门,去感受工作性质及方法,以及工作协调的技巧等等。这些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岗位,提前做好个人职业规划。这也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一课。

总之,劳动实践与体验,赋予了新时代劳动教育更加丰富的内涵。这是对劳动教育的重新架构。全社会提供更多劳动实践与体验机会,将学生带入真实的劳动情景,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直面多种劳动形态,直观地呈现了丰富的劳动形式,保证了劳动教育的与时俱进。学生在劳动实践与体验的新天地中,收获更多成长的精彩,美好未来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李桂华.以劳动实践活动,突出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上海教育,2021(Z3):113【2】邹晓军.学生劳动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华夏教师,2020(19):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