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液生产工艺阐述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注射液生产工艺阐述与探讨

苏晴

南京康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

以红花注射液为例,对其质量稳定性的生产工艺实验方法进行阐述,同时探讨其质量稳定性的产生工艺控制路径,以物料管理、配制管理、过滤管理、洗瓶管理、灌装管理作为切入点,对注射液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方法加以分析,旨在为完善类似注射液生产工艺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注射液生产工艺;质量稳定性;红花注射液

0 引言

注射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药物,在生产时,无论是制备,还是提取工艺,均比较容易发生污染,患者使用后,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因此需要加强质量稳定性控制,并且结合具体生产要求,全面监督生产工艺流程,开展生产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注射液生产质量。鉴于注射液容易受到可见异物的影响,导致产品生产存在潜在质量风险,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需要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为此,以红花注射液生产为例,对其生产工艺试验以及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进行分析,确保注射液产品安全生产。

1 注射液生产工艺实验方法

1.1仪器与试剂

开展实验时,主要仪器包括浓配罐与稀配罐、超声波清洗机、安瓶灌封机、脉动真空灭菌器、安瓿检漏灭菌器、自动灯检机、酸度计、电子分析天平。试剂包括注射用水、红花、乙醇、活性炭、氢氧化钙溶液、盐酸溶液等。

1.2实验质量控制

(1)实验流程[1]:煎煮→过滤、浓缩→分装→灭菌→吸附→过滤→脱碳→pH值调节,实验条件见表1中内容。

表1 注射液生产工艺实验条件

项目

条件

备注

红花

煎煮

至少3次

过滤、浓缩

乙醇

——

灭菌环境

115℃,

时间30min

吸附

活性炭

浓度0.1%

注意脱碳后,加入专用水,然后采用氢氧化钠溶液(20%浓度),对pH值进行相应的调节,使其维持在7.5-8.0之间,最终经过过滤、灭菌等环节,形成最终红花注射液产品,

(1)醇沉实验:制备过程中,统筹管理醇沉实验,严格按照温度要求和浓度要求进行,根据沉淀情况,及时测定清液状况[2]

(2)pH实验:取待测液体,剂量控制在10 -20mL,加入盐酸溶液(0.1 mol/L),分别对待测液体不同状态下pH值进行测定,包括开始浑浊、明显浑浊两个阶段。同时,按照上述方法,在药液无外观变化的情况下,测定其pH值。然后取药液(透明半成品),pH值调节后,分析灭菌后透明度。

(3)灭菌温度:为保证灭菌效果,对其温度进行合理控制,灭菌过程中,集中对不同温度、时间和压力参数的pH值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做好记录,同时分析不同参数下整体透明度的变化情况。

(4)大分子杂质测定:通过上述实验处理和控制后,选取透明度相对较差的半成品液体,开展大分子杂质检测,并最终完成增溶试验操作,然后采用抗氧化试验,对整体实验进行检验,以全面提升处理效果[3]

2 注射液生产工艺控制路径

2.1物料管理

    要想保证注射液生产工艺符合标准,需要加强物料的管理。在采购时,需要对供应商资质进行全面评估,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物料采购活动。在对物料进行运输过程中,分析是否有特殊要求,详细评估运输条件。接收物料后,要及时进行记录,严格按照程序,确保接收、贮存、发放和使用的规范性,避免物料发生污染而影响到后续生产质量[4]

2.2配制管理

在注射液生产过程中,配制环节比较容易发生细菌内毒素和微生物污染,因此要加强配制工序的管理。在配制环节,要确保样品含量的均匀性,同时关注其理化特征,结合实际需要,采取有效方法,将污染水平控制在最低。配制环节控制管理要点主要包括:①确定原材料质量管理标准;②划定细菌内毒素、微生物污染限度;③不同辅料配制顺序、温度、时间等,注意做好控制;④开展可见异物检查、pH值测定,全程予以监控。

2.3过滤管理

   注射液生产制备时,需要进行除菌过滤,通过处理,将药液中微生物水平降到规定标准以下。过滤是目前微生物控制的主要方法,在进行过滤操作前,要对过滤器进行检查,保证其使用性能,避免出现泄露风险。定期对终端过滤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开展完整性测试,使其在最佳工作状态下发挥最大过滤效果。在注射液生产过程中,过滤环节时间控制需科学合理,最长时间一般不超过验证中的最长时限,预防因过滤器老化而出现微粒脱落,防止发生交叉污染[5]

2.4洗瓶管理

    对原包装玻瓶开展质量检查,观察外观,并对其清洁度进行检查。洗瓶前,取所生产的注射液样品置于瓶内,采用专用观测仪进行观察,分析是否存在可见异物。生产时,关注循环水、注射用水以及降级水等情况,每隔1h记录1次。同时,为保证洗瓶效果,对超声波频率、压缩空气压力等进行严格控制,并且采用粗洗和精洗两项工艺。其中,粗细采用超声波技术完成,有效清除瓶内、瓶外污染物。精洗则采用喷射淋洗方式,从而使污染物能够彻底被清除。精洗后,还要对注射液瓶进行可见异物检查,合格后方能投入到灌装中。

2.5灌装管理

    灌装是注射液生产的重要环节,需要对灌装环境进行严格控制,开展动态化监测,真实反应灌装区环境情况,结合环境监测结果,分析是否满足灌装流程中对清洁度的要求。如果存在灌装环境不满足生产条件,要及时对环境监测和警戒标准予以及修订,纠正偏差

[6]。与此同时,对气体压力装置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分析药液配制、灌装期间压力是否在验证范围之内。

3 不合格药液处理

经过检测,针对不合格药液,要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主要采用超滤膜技术,对其进行集中处理,然后利用灌封、灭菌等相关操作,对不合格药液透明度进行观察。大量实践应用结果显示,超滤膜自身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无论是高温环境,还是低温环药液本身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超滤膜技术原理比较容易理解,在实际应用中,也比较便利,整个不合格药液处理过程清晰,不仅易于对其进行控制,同时也便于维护[7]。也就是说,超滤膜技术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使用效率也特别高。超滤膜主要由高分子材料组成,包括聚乙烯类、醋酸纤维素类、醋酸纤维素脂类等,将上述滤膜制成多种形状的组件,如卷状、管状等,然后将这些组件进行合理组合,拼凑在一起进行使用。在对不合格药液进行处理时,当药液进入到超滤膜组件中后,由中空纤维膜发挥介质作用,半透膜内部与外部会形成一定纤维压力差,将其作为药液处理的驱动力,利用过滤孔径,将有益小分子物质滤过,悬浮物质及大分子胶体则无法通过[8]。处理方式主要采用生物清洗方式,具体见表2。

表2  基于超滤膜技术的不合格药液处理

清洗方式

具体技术

适用污染类型

生物清洗方式

表面活性剂

大分子有机污染物

酶清洗剂

微生物污染物质

膜面固定化生物试剂

有机污染物(高含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由于流程相对复杂,容易发生污染风险,因此做好多个环节质量控制,对保证注射液生产质量具有明显帮助,也能够降低后续患者使用风险。文章以红花注射液为例,首先从实验角度,对其生产工艺进行阐述。其次,对红花注射液生产工艺控制路径加以探讨。最后,从整体角度入手,总结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管理要点,旨在最大程度降低污染,提高注射液生产质量,确保安全使用的同时,发挥注射液产品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王俊.大容量注射液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流程工业,2020(06):29-31.

[2]刘玲,张玉权,樊士凯,等.脂肪乳注射液生产工艺对乳粒的影响因素研究[J].海峡药学,2019,31(08):15-19.

[3]刘永平.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4]唐浩伦. 康艾注射液生产工艺参数的考察与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

[5]梁海伟.红花注射液质量稳定性的生产工艺控制研究[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7,6(04):447.

[6]史宣宇.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开发注射液生产工艺[J].广州化工,2017,45(18):152-154+178.

[7]薛东升. 痰热清注射液中熊胆粉提取物生产工艺的优化及质量标准的提升[D].华东理工大学,2016.

[8]张文刚,廖雪玲,黄家莺,等.长效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的生产工艺研究[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5(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