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种植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探讨

苏雯

枣庄市市中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邮编:277101

摘 要:小麦在我国广泛种植,作为国内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种植中,如何实现小麦的高产种植是多年一直在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结合小麦的生长发育特征,探讨了高产种植技术,以期提升小麦栽培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麦;高产种植;种植技术;种植方法

小麦是国内许多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小麦种植的高产直接关系到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传统的小麦种植技术相对较为粗放,种植收益低下。小麦种植包括了不同的环节,要想达到高产种植的目标,就要高度重视种植中的各个环节,把高效生产技术落实于每个环节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技术要点。

1.小麦的生长特性

1.1营养生长阶段

从我国来看,小麦种植类型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冬性小麦、半冬性小麦、春性小麦。小麦生长要经历的环节有:发芽、出苗、分蘗、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小麦营养生长阶段是指从播种出苗到分蘗越冬。小麦在生长阶段对于温度与光照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一时期小麦的营养器官为根、茎、叶、蘗,约7天可出苗。气温稳定于3℃时,麦苗地上生长基本处于停止状态,会进入到了越冬期。在生长中,小麦要保证争早苗、全面、壮苗,这是小麦后续实现状杆大穗的基础条件。

1.2营养生殖生长阶段

小麦营养生殖生长阶段包括了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在这一时期,小麦生长旺盛,其体现在根部、茎部、叶部。麦穗分化和发育会在这一时期开展。伴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处于返青期麦苗的根、茎、叶、蘗会快速生长。就分蘗,高分值在拔节前约15天会有两极分化。在这一时期,对于培养群体与巩固麦穗数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有利于小麦形成较为粗壮的杆,结出较大的穗粒,为提升麦穗粒单重奠定基础。

1.3生殖生长阶段

小麦生殖生长阶段是指抽穗期到灌浆成熟后的时期。在这一阶段,麦株开花与受精后,籽粒会逐渐成熟。小麦的根部、茎部、叶部的生长基本处于停止状态。这个时期决定着小麦结出的粒数、籽数重量、籽粒产量及品质,所以特别关键。要经过养根保叶进一步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提高日常光合作用效率,提升穗粒数和粒重。借助对色泽、外观、气味、滋味等的分辨,可以判断出小麦的生长质量。优良小麦体态饱满,大小均匀,没有杂质,没有受到病虫的侵害。

2.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2.1 选地整地的合理

小麦种植时,为了保证种植产量,要避免在同一地块多年连续种植,要和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实施合理连作,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率,有利于预防病虫害,提升种植质量。小麦种植地要科学选择,保证种植地土层深厚,土壤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保证排灌方便。如果前茬的作物为玉米,在播种前要对秸秆加以处理,保证秸秆呆还田并加以深翻,使其作为肥料可以反作用于小麦生长。小麦较适合于弱酸和微碱性土壤,土壤适宜的pH值6.5—7.5。还要保证富含有机质且土壤结构、理化性能好,保水保肥效果好,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产量。选择种植地后,要对种植地翻耕和整地。耕地深度适宜25—30cm。翻耕后要进行镇压处理。如果犁底层较浅、小麦生长中易有倒伏,可间隔2——3年用做好全面的深松,之后用旋耕机对土壤旋耕,深度约15 cm。粉碎大的土块可以为播种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2 播种日期和播种密度的合理

确定小麦播种时间要结合实际情况,通常要考虑到小麦的品种以及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判断。通常条件下,冬小麦要在寒露前后播种,并结合当地实际条件综合判断。播种时要保证播种密度的合理。当前播种机的应用,提高了播种效率,还提高了播种质量,可以一次性实施播种、施肥、镇压等,提高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播种时,需要对播种机械加以调整,控制好种植密度和深度,避免发生漏播等。种植量通常为60000株/hm2播种量还需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例如播种时间较早,可适当减少。较晚则增加播种量。还要结合土壤墒情,肥沃的土地可适当减少播种量,反之要适当增加。

2.3 选种和种子处理的合理

高产小麦的种植要做好选种,为后期的种植奠定良好的条件。选种时可选择当地农技部门推广且市场认可度高的种子,这些种子品种多年种植,产量有保障;要结合具体的生产条件,结合种植地的土壤条件、播期等科学选择。高水肥地块选择高抗倒伏、分蘖力强、株高矮的多穗型品种。肥力较差地块可选择抗旱性有保障、株高稍高、分蘖力中等的品种。此外,病虫害会对小麦的种植产量造成不利影响,要首选抗病害能力强的品种,以有效抵御小麦生长中可能遇到的病虫害,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还需结合品种的抗倒伏性。抗倒伏能力强其产量才有保障,能够实现丰产稳产。小麦还需具备抗寒性,可以安全越冬。为保证种植出优质的小麦,在播种前要做好种子的处理。播前做好种子的挑选,挑出残缺、干瘪、带病粒和杂草种子。种子颗粒要饱满、有光泽。在小麦播前要晒种。晒种处理能打破休眠,促进播后萌芽,还可以提高种皮透性,促进其呼吸和生长,还可以杀灭寄生在种子表面的虫卵等,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后期更易形成壮苗,保证产量。晒种可在播前一周实施,将麦种均匀铺于苇席,厚度5—7cm,适当翻动。药剂拌种可以促进小麦高产。拌种能够降低病虫害对于小麦的影响,拌种要做好药剂的选择,结合实际科学拌种。针对害虫的防治,可选择50 kg小麦种加0.1kg药,加入2—3L的水。除了药剂拌种,还可通过种衣剂拌种,该方式能够较好实现防控病虫害,还可促进种子的生长。种衣剂含有利于种子生长的养分和生长调节剂等成分,可以保障产量。使用种衣剂拌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4 灌溉施肥的合理

小麦的高产种植要做好施肥灌溉,这有助于高产稳产。施肥时要注意施足基肥,用好种肥。施肥时要遵循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的原则。施好基肥有利于满足小麦苗期生长发育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促进早发壮苗。基肥的用量与追肥比例要结合土壤肥力、土质、肥料的种类进行综合考试。通常基肥适宜的用量为总施肥量的50%。基肥最好为农家肥料,粗细结合,配合适量的氮肥、磷肥等。小麦返青后,长势较弱要及时追施氮肥。拔节后对于叶色褪淡田块要追施氮肥。小麦扬花灌浆期可选择尿素溶液叶面喷施,能促进小麦生长,提升穗粒数,保障产量。拔节期要及时追施氮肥,以促进蛋白质含量的积累,提高产量。还要结合实际做好灌溉工作。结合苗情可在入冬前首次灌溉,提高田间墒情,促进安全越冬。灌溉时要注意灌溉量,田间不能有积水。对于苗情适宜的地块春季首次浇水可在拔节初期,灌溉时要追施适量的氮肥。苗情较好的地块可推迟到拔节末期。小麦孕穗期要补施少量肥料。小麦生育中后期要适当灌溉,补施适量的氮肥,在开花期叶面喷施尿素溶液,有利于促进小麦生长。

3.

综上所述,不同于传统的小麦栽培技术,优质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更具有优势,在小麦种植中,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保证最终小麦的产量。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中,要注重优化小麦的种植模式,更新种植理念,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锐.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河北农机,2021(11):139-140.

[2] 傅延富.绿色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2,2(3):53-55.

[3] 阿衣努尔·肉孜.绿色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新农业,2021(17):19.

[4] 王月昕.小麦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1,15(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