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对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3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对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李梦茹

聊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52000

【摘要】通过梳理国内公共危机应对中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现状,并主要结合上海抗疫中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服务的现状,发现大学生志愿者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志愿服务社区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没有形成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行动机制,缺乏相互对接机制,无法形成志愿合力,使志愿服务没有发挥到最大效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社区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多方力量角色定位和职责模糊、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的对接过程中协调治理意识薄弱、传统的对接方式效率较低风险大、志愿服务领域和项目缺乏有效引导规划及保障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 社区 对接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爆发以来,全国上下高度重视,防控力量下沉至社区,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大学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

但是我们发现在全国、全社会共同抗击新冠疫情、做好社区防控之时,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的对接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对接的必要性

突发事件有其特殊性,表现在事件发生的突然、快速与紧急、迫切等特点,不仅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进来,更需要多方参与力量共同有效地协调起来,从而发挥合力,共同有效地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的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使二者在各自领域内发挥更大作用。

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的现状

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学校、社团以及居住所在地社区的号召投身社会实践,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之中。在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志愿者能够协助社区工作者做好出信息采集、行程登记、维持秩序、核酸采集、劝戴口罩、物资分发以及防控措施宣传等事项,与社区之间建立了良好互动关系,通过志愿服务,能够使他们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公共安全问题。一方面,能提高大学生志愿者自身应对危机能力、增强对突发公共安全信息反应能力等;另一方面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以及推动经济增长与维护社会秩序健康运行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参与疫情防控这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过程中迅速成长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尤其是在最开始介入社区的志愿服务对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除此之外,其他一些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的对接工作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做好与社区的衔接。如此一来大学生志愿者不能快速进入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志愿服务当中,使大学生志愿者这一有生力量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在这一过程中社区与大学生志愿者缺乏有效的衔接。以近期的上海疫情为例,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之下,大学生志愿者审时度势,主动参与到社区防控之中。比如,在上海高校中,复旦青年志愿者开展九大服务项目,目前共组织2487人次投身志愿服务。同济大学青年学子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抗疫过程中,为学生社区开发了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便于信息登记、核酸检测等,提高志愿服务效率。再如,华东师范大学组建核酸采样队。他们根据科学的人群移动路线,在西操场、本科生公寓、研究生公寓等地重新调整设定了包括备用点在内的6个点位,连夜调整搭建采样棚、配设电源、测试网络环境,7天内进行了4次全员核酸检测、每次约1.6万人,包括两次重点人群和重点楼宇采样。在上海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之下,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相互配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但于此同时,一些志愿者和社区以及社区居民之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之音,在志愿者进入社区之时,因为没有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而不得不在集合点聚集闲聊,防护装备不充足而无法保证大学生志愿者的安全等问题。

三、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行动主体角色和职责模糊

在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各地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情况下社区志愿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在进入到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初期与社区对接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大学生志愿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主体意识薄弱。大学生志愿者认为社区中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主要组织者和负责人是社区工作人员,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后,虽然有热情有能力参与到应急志愿服务中去,但没有把自己也当成参与应急服务的主体之一,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恰当地发挥。其次,社区工作者角色定位和职责不清。由于传统观念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定位不准。一是没有对志愿组织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二是缺少相应机制保障志愿活动顺利开展实施等方面出现漏洞与不足之处等等。再次,政府调动引导力量缺失。就目前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对接中,出现了政府角色定位模糊,未能尽责的状况。其一,政府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情况下的志愿活动中缺乏相关机制保障;其二,政府缺乏对社区工作者的引导。

总之,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过程中,社区多方志愿服务力量的角色定位不准确、职责模糊,无法根据组织的性质充分发挥其作用,也就造成了合作脱节、效率低下等问题出现无法完成对接工作,影响了各志愿服务主体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效果

(二)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对接过程中协调合作意识薄弱

突发事件有其特殊性,表现在事件发生的突然、快速与紧急、迫切等特点,不仅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进来,更需要多方参与力量共同有效地协调起来,从而发挥合力,共同有效地处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应急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和其他社会志愿服务力量单打独斗,在应急志愿服务一线独自奋斗,因此就导致了两者在沟通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一方面是因为上面提到的二者角色定位不明确造成其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和实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双方主体之间缺乏良好合作意识。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是一种相互协调、协同合作的关系来保证其能够正常履行职责,但是由于两者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机制造成了二者无法顺利对接。

其一,大学生志愿者对于和社区组织者协调处理公共安全事件缺乏认识。他们忽视了社区工作人员作为社区主要负责人对社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整体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没有及时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也缺少与其他志愿组织之间建立良好信任机制以及相互合作交流,因而不能准确有效地参与到社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地应急志愿服务中去。同时,我国的大学生志愿组织发展缓慢且不平衡性等情况都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在参与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之时和社区工作者协同共合作的认识不足。

其二,社区工作人员与大学生志愿者合作意识薄弱。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因其涉及范围大,影响程度深,故社区应急志愿服务的主要组织者社区工作人员牵头,大学生志愿者没有自主性,社区工作人员不能有效协调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应急志愿服务的对接,致使大学生志愿者往往找不到组织,不能参与到全局性的应急志愿服务中去,没有发挥系统效用。社区工作人员认为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下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社区能力有限,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因而轻视了大学生志愿者在应急志愿服务中的重要价值与作用,不利于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不利于社区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其它志愿团体组织等多方力量发挥合力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其三,政府对于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的协调沟通也缺乏引导。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形成社区与志愿者的统一协调机制。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参与才能解决,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善化和规范性的应急管理机制。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往往是事后进行干预,而不是事前准备。这就导致了很多志愿者与社区对接时出现脱节现象甚至有可能影响到后续工作开展;同时因为缺乏有效沟通渠道或者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志愿队伍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等问题,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对接困难。

因此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情况下因各方志愿服务力量信息沟通不畅容易导致一系列其他问题接踵而来,尽管应急志愿者人数增多,但应急志愿服务效果却没有做到加法或者乘法,无法将志愿服务力量拧成一股绳,使其发挥到最佳效果。

(三)传统的对接方式效率低、风险大

在上海抗疫过程中,志愿者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但是在社区共工作人员召集志愿者后,因医务人员或医疗物资未到场,志愿者通常需要等待一小时甚至两小时以上。在此期间,志愿者在集合点聚集闲聊,既耽误时间更不安全。由此可见,传统的对接方式没有协调好社区、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诸如志愿者等待时间长、领取任务久、对接社区慢等现象,浪费了志愿服务资源,增加了志愿者感染的风险。在传统的对接方式下,志愿者与社区之间的逐级联系,联系人员单一,联系不够紧密,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因此不能达到高效的对接效果,需要创新突发公共事件下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的对接方式,弥补传统模式下信息传递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有效引导、规划及保障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要求,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有效地引导、规划导致志愿者组织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的公益项目中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内容和方式、志愿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等都需要有专门负责组织进行帮助

一方面是大学生志愿者和其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化程度低、参与度较低。由于缺乏有效地组织管理,使得志愿者队伍建设与发展不平衡,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空对空”现象。另一方面是缺乏健全完善且行之有效而又符合实际需要以及科学合理化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同时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对接缺乏一定的保障,包括资源的调配制度、安全的防护制度等,全员核酸检测时,部分小区的志愿者有“人海”战术之嫌,缺乏分组分工、定岗定人,新情况观察不及时、应变不及时、总结不及时、推广不及时,

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区开展应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结语:本文主要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为接入点,梳理了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对接的现状,以具体的事例--上海社区防疫志愿者服务,分析出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多方力量角色定位和职责模糊、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的对接过程中协调治理意识薄弱、传统的对接方式效率较低风险大、志愿服务领域和项目缺乏有效引导规划及保障等方面的不足。要发挥好大学生志愿者这一重要的有生力量,寻求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对接的长期稳定的机制,以更高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参考文献:

[1]王烨捷.上海:团旗飘扬  青春守“沪”[N]. 中国青年报,2022-04-18(001).DOI:10.38302/n.cnki.nzgqn.2022.001200.

[2]柳望春,徐昌洪,程翔宇,严梅琳.基层社会治理与重大疫情应对研究[J].社会政策研究,2021(01):116-136.DOI:10.19506/j.cnki.cn10-1428/d.2021.01.010.

[3]王迪.应急志愿服务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J].统计与管理,2021,36(01):71-75.DOI:10.16722/j.issn.1674-537x.2021.01.011.

[4]黄亿佩,李全利.突发事件防控中社区多元主体治理困境、角色定位及能力提升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20,37(06):15-20.

[5]张勤,艾小燕.志愿服务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应急联动新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20(10):147-152.DOI:10.19735/j.issn.1006-0863.2020.10.20.

[6]李季.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J].行政管理改革,2020(03):4-9.DOI:10.14150/j.cnki.1674-7453.2020.03.001.

[7]岳茂兴,王立祥,张秀梅.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与处置能力现代化[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0,6(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