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风险模糊综合监测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矿山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风险模糊综合监测方法

黄保泽

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 663701

摘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研究与治理,改善矿山的生态条件,防止地质灾害的出现及危害,提高矿山的安全性、稳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矿山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指标选取;风险监测

引言

为了进一步提升矿山开采的安全质量,需要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策略的优化。地质灾害防治策略不仅能够控制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而且能够提升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工程的发展。因此,分析矿山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建立在地质灾害勘查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不仅是本文论述的重点,也是进一步推进矿山安全管理以及绿色矿山建设工程的重点研究课题。

1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属于一种自然灾害,通常是由于地质动力活动或环境的非正常变化所引起的。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地面沉降以及地震等,引发地质动力活动的主要作用力有地球自身的内动力、外动力以及人为动力,在这些动力作用下,往往会出现岩土变形、位移以及物质运动等现象,进而引发地质灾害,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由此可见,人类的行为也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人类不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不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最终受伤的只会是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强化绿色发展意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质构造、地貌、气候等。(1)地质环境的复杂性。由于我国地形复杂,使得地质环境具有多层次的特点:第一,从区域上看,主要是以平原为主,山地较少,并且大部分都是丘陵,而山区则较少,因此在地理分布,上就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第二,从空间范围来看,山前地层的厚度较大,且多为平缓的斜坡地带,这些特征都决定了其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第三,从时间维度看,山前的沉积岩大多数都是岩溶区,而不是深的裂隙,这也就导致了其在同一时期的沉积岩的地域面积较小,从而造成其形成的区域性较强,这也就为矿井的开发带来了困难。(2)地质环境的不稳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不断加深,对资源的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也使矿难问题日益突出。①地质构造因素。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和区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地质构造的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地质构造的影响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产生也会受到其周围的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的制约作用。②水文及气象灾害。矿山地质环境的变化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果:一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导致的地表径流、大气降水的改变;二是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干扰;三是人为的工程建设而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③资源开发与保护。矿产开采过程中,对矿石的需求量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的不合理利用,使得矿山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3矿山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风险模糊综合监测方法

3.1系统信息集成及平台

为集中高效地管理和分析海量的实时监测数据,实现成灾过程监控、临灾前识别研判、预测预报及应急指挥,必须建立一套集远程测量、远程数据自动获取、数据处理分析和灾害预测预报于一体的动态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软件平台,建立数学预测和预报机制,根据预设警界值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实时获取监测对象的健康状态,提升分析和预测预报效果,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基于信息化手段开展边坡灾害监测海量数据处理与优化技术研究工作,实现工程区地形、地质等基础信息、INSAR、LiDAR、航测影像、无人机倾斜模型等快速调用与展示,进一步完善集图形显示、属性查询、数据处理、预测预报、应急决策为一体的边坡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

3.2地质灾害预报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的地质灾害预报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利用先进的探测仪器和探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成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当前我国的地质灾害预测技术主要有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三种。高密度电阻率法主要基于不同岩土类型的导电性能存在差异,当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勘察时,不同岩土的反馈现象也是不同的。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得到不同区域的反馈情况,能够明确该地区的地形结构,明确该地区是否存在裂缝、断层等问题,据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加强注意力,以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瞬变电磁法就是通过接电线源对矿山发射脉冲,由于矿山的地下介质在接收脉冲后会产生一定的感应涡流场,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地下介质的电阻率进行观测。

3.3健全矿山开采标准

对矿山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必然会破坏周边地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进而容易出现矿山开采安全事故,并影响周边整体环境的持续发展。所以,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开采企业应给予地质环境保护更多的重视。一方面,需要完善矿山开采标准,以免开采工作严重破坏地质环境。另一方面,针对矿山开采废渣和废料,应采取科学手段有效处理,规划专门的对方区域,之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堆放废物,以免污染环境。同时,应由专门人员负责监测矿山周边环境,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地质环境问题,并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避免矿山地质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推动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的良好发展。

3.4矿山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是矿山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在施工的时候,要对地质进行勘察,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者避免发生事故。(1)加强对地质的勘测和分析,在实际的勘探工作中,要把重点放在地下的一些隐蔽的地方;同时,还要做好对各种材料的检测工作,防止出现意外情况。(2)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以及生命安全。(3)制订合理的方案来预防和控制矿山的各类风险。在具体的实施当中,要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尽量地降低到最低,并且还应该将这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尽可能地降到最小。另外,对于已经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或严重的后果必须及时地处理好。(4)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结束语

为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需要进行不断的矿产资源开采,而不断的矿产资源开采会造成开矿区极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给开采工程和开采人员都带来极高的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矿山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风险模糊综合监测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所研究方法在实际情况中的有效性。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即为了保证指标权重计算的准确性,采用了两种结合的方法计算了权重,导致风险监测效率较低。针对这一点,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再晨,杨仙,杨荣丰,徐卓荣,肖宇锋.湖北某矿区地面塌陷机理研究[J].华南地质,2020,36(04):378-385.

[2]高阳,姚文涛.生态文明建设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思路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23):180-184.

[3]王志鸿.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路径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8):187-188.

[4]任辉,任朝栋.岩溶地面塌陷区地质灾害治理方法研究[J].冶金管理,2020,(15):102-103.

[5]苏彦兵.山西柳湾煤矿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