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李国军

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 黑龙江 嫩江161441

摘要:通过生物技术改良,使水稻的品质逐步得到改善,而更复杂的是,要想获得更好的高产稻米,不仅要选对合适的稻米,还要选对好的品种。另外,在种植高产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时机,还要注意控制好主要的病害,防止病虫害造成的减产。本文着重探讨了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关键,并提出了一些提高措施,以期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栽培;水稻;措施;技术;高产

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水稻种植形式、方式和品种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水稻生产中,应加强现有的栽培技术,引进先进的技术,提高产量,保证粮食质量,并使之得到合理应用和推广。

一、水稻丰产的实践意义

首先,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6%。然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与水稻产量下降、种植面积减少的矛盾,造成了许多粮食问题,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目前,我国优势品种的种植品质普遍偏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很难在国际上形成良好的市场效应。因此,要保证优质稻米的品质和产量,就必须为国家的粮食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目前,世界形势对我国稻米品质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明确其发展途径,并对其进行遗传因素的分析,以改善其品质。

二、我国水稻高产优质技术研究进展

1.种子处理技术

在浸种过程中,应注意对温度、湿度等因素的调控,以提高种子的破发率。在播种前7~14天,对水稻种子进行2~3天的连续烘干,以减少水稻的水分,确保水稻的干燥,提高水稻的吸水性。紫外线还具有杀菌、杀菌、预防苗期疾病的功效。烘干完成后,将不合格的瘪粒、病虫颗粒等剔除,将种子中的杂质过滤。

2.早发足穗技术

早发足穗技术是目前水稻生产技术中的一项高产技术,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种植面积来分析种植密度。在面积大的地区推广早发足穗技术,必须在高纬度地区进行,从而使整个作物的产量得以提高,从而达到增产的目标。在采用早发足穗技术的过程中,所有的栽培者都要选择施用氮肥或者氨肥,以促进幼苗在较短的时间内萌发,促进其生长。

3.科学育苗技术

作为一名农民,应该重视对土壤的管理和对秧苗生长的监测,同时要经常对稻田的内部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解决水稻发芽、带土、联接等问题,避免后期出现的不正常现象,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达到要求。在萌发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光和热,促进其体内的酶活力。

4.种子处理方式

根据盐的选育方法,首先将25克氯化钠和1T水混合后,将种子浸泡在水中,然后用清水冲洗,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并具有杀菌和毒素的功效,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病虫害。

5.深耕技术

稻田翻耕是改善稻米质量的常用技术。深翻技术能降低水稻病虫害,减少水稻秸秆的纤维损伤,提高水稻的存活率。

三、提高稻米品质、丰产技术

1.引入创新技术

在推广高产技术时,必须重视引进先进技术,以达到高效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在施肥比例上,技术人员要为种植者提供指导,以保证作业的规范化和有效性。生物技术将会利用生物成份来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同时也会为人类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因此,在应用生物技术时,必须对设施内各种害虫的生物特性进行调查,才能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发生。利用生物技术防治设施作物的病虫害,既节省了防治费用,又避免了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的二次污染,同时还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对病虫害的控制也有一定的作用。利用生物技术也能使生物杀虫剂有更大的应用前景,扭转目前作物生产中普遍存在的观念落后现象,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2.水稻品种选择

随着水稻品种的开发,品种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但是,在选择上也不能太过随意,必须结合区域内的宏观推广和实际生产情况等因素,选择出最好的品种。推广部分高产优质早熟品种,提高产量。

3.防治病虫害

在绿色、高效等生产方针的推动下,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逐步落后。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进行控制,特别是在控制病虫害过程中,应选用高效、低毒性的药物,以达到控制水稻病害的目的,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食品安全的危害。以丰产技术为指导,在病虫害发生后处理方面,应加强事前的预防和事中的管理,在防治稻曲病、白叶枯病等病害时,要及早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4.加强种植管理

①做好土壤的精细耕作

精细地对土壤进行清理,并及时地将地表的杂草和杂物清理干净。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必须对土壤进行沉陷,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②适当提高灌水量

根据水稻的需要,可以降低秧苗对水分的吸收。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水稻的生长情况,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灌溉和排水,并注意控制好稻株的高度和水量,以保证其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生长。按照种植区的气候和环境状况,对补充水分等进行规范和管理。

③加强施肥管理

在水稻秧苗期,要注意在根系上施用氮和氨。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施用有机肥,并严格控制化肥的用量。目前常用的设施栽培方式有:大棚风障、地膜覆盖、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等,因为设施栽培的水稻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所以其病害与常规的水稻也有很大的区别。

设施栽培造成的日间温差大,上午平均气温6℃,中午时最高可达30℃,由于室内相对湿度较高,所以在水稻叶片上凝结大量水珠,容易发生灰霉病等高湿病害。

设施水稻种植与应用设施可为水稻全年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但也为蚜虫、白粉虱、黄螨等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白粉虱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在露地上越冬的,但随着温室等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白粉虱越冬也有了良好的越冬条件。其它害虫和白粉虱一样,都是靠温室过冬的,而瓜蚜、桃蚜等既可以在大棚里过冬,也可以在地面上进行,对水稻的危害也很大。

设施水稻,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的时间很少,而且因为小气候的原因,会造成更大的病虫害,所以,农场主经常喷洒杀虫剂,对害虫的抵抗力,也会大大增加。由于病虫害防治工作陷入了一个怪圈,不仅使防治工作更加困难,而且提高了水稻的生产成本,而且由于过量施用杀虫剂,造成了严重的农药残留量。

设施种植是一种投资型的农业,为了确保高产,一般都是以间作为主,不会占用太多的耕地。因为设备内部的土壤水分较高,通常含有较多的肥料和杀虫剂,因此水稻在非常规环境下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抗逆性,从而产生非侵染性疾病。

设施种植的水稻设施建设完成后,因为不方便运输,也很难轮作,所以很少有适合设施种植的品种,为了达到经济效益,大部分都是连续种植,甚至是轮作。在一定的环境下,土壤中会产生大量的细菌,当环境适宜时,就会发生土传病。

结论:在推广优质水稻的过程中,必须在秧田质量、种苗健康、肥力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为此,农场主应从观念和方法上,科学地开展水稻生产经营,使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提高产量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秀双.大豆种植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研究.2018,(6).35-36.

[2]张东辉,梁青.周口市大豆3414田间肥效试验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5).80-82.

[3]王芳.对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的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7,(9).22.

[4]洪银峰.对北方大豆种植技术的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3).

[5]牟向彬,孙敬秋.大豆种植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