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中机械焊接质量的控制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3
/ 2

机械制造中机械焊接质量的控制对策研究

王力强,周璐

1身份证号:610121197805307855,陕西省

2身份证号:610121198205205091,陕西省

摘要: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机械设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备制造和运行期间,焊接工序非常关键。只有充分提高焊接工作的质量,才能够保证设备在运转期间出现事故的概率较低。然而受到技术和人为方面的影响,当前行业难以真正保证机械焊接的工作质量。鉴于此,本文围绕机械制造中机械焊接质量的控制对策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机械制造;机械焊接;焊接质量

1.焊接质量管控的必要性

焊接即是指应用高温、加热和高压的形式,对金属以及热塑性的材料实施连接的工艺措施。受到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影响,焊接工艺也变得更为完善,目前已经产生了激光、电弧、超声波等多类形式。不仅可以被应用在工厂生产加工当中,还可以应用在零部件维修中,但实际操作时主要受环境以及工艺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当前机械制作当中的焊接工艺被视为特殊过程。因此焊接质量本身的稳定性对于产品性能、质量等十分重要。然而影响其质量的因素繁多,并贯穿整个制造过程始终。一旦焊接结束,形成焊缝,这时进行缺陷修复就会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十分高昂,如果修复不成功,则可能会直接导致产品报废,造成更大的损失。倘若能够给其操作制定出一套完整高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则能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减少成本发生,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这样看来,焊接质量管控极为关键和必要。只有在机械制造当中,对其质量管控加强重视,并应用高效化的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质量问题产生。

2.机械焊接工艺控制要点

进行机械焊接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焊接工艺的特点来进行选择相适应地的焊接方法。在机械焊接行业中,焊接工艺的类型分类要根据焊料的规格、成分等来进行划分,不同的焊接工艺也有着不同的焊接要点,相关操作人员一定要对焊接工艺、材料性能进行充分了解,严格对焊接工艺的控制要点进行充分把握。              2.1作业前预热

无论是哪一种的焊接方式和焊接类型,都需要在焊接工艺进行前对焊接材料进行预热,其预热的标准主要依据焊接碳钢时的预热要求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避免焊材在进行焊接时出现冷裂纹,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对焊接材料的预热还能很好优化焊材接头的塑性,降低焊接后所形成的剩余应力。此外,如果焊接材料比较大,对其整体预热存在一定困难时,还可以采取焊材局部加热的方式来对其进行预热。

2.2坡口方式

根据机械焊接行业的焊接工艺要求,如果焊接材料的厚度超过4mm,那么就需要对焊接材料进行一定坡口处理。常见的坡口处理有U型和X型两种,对焊接材料的坡口处理可以降低焊接材料熔入焊缝的金属含量,尽量最大化地减少焊接材料中焊缝所含有的碳元素成分,从而减少焊接材料在焊接过程中出现焊接裂缝。

2.3焊接后的热处理

在焊接材料完成焊接后,为了尽快降低焊接材料的温度变化速率,避免其火硬的趋势,以及避免在焊接接头部分出现氢扩散的现象等,相关焊接操作往往会对焊接材料进行一定的热处理。当前我国对焊接材料的热处理工艺标准为:一般情况下在200~350℃的温度环境中并将处理时间控制在2~6小时之内进行处理,如果焊接材料刚性程度比较大或者材料比较厚,则可以将热处理时间缩减至1~2小时,将处理温度提升至600~650℃。

2.4PLC技术数控

PLC技术能够根据相关程序对焊接实施过程进行科学监测、控制,并且在保障焊接指标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其焊接材料的外表精美程度和焊接过程的精准性,该项技术的存在且大量使用能够改善传统模式中的弊端。PLC软件平台能够使得相关操作者根据相关焊接图纸对程序进行调整,不需要再进行程序的重新编程,辅助操作者实现不同功能组态的应用。PLC组态软件中对虚拟开关的灵敏应用,可以使得在系统编入程序期间,子程序可以通过之前保存在映像器内的接口对开关进行操控。此外相关技术人员对数控PLC梯形图的使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相关加工操作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在进行焊接材料的焊接工序前,还要保证焊接材料表明无油、无锈,并针对焊接工艺操作和相关程序的控制方面进行分析,尤其是对焊接材料的性能分析和相关参数调整等方面。此外,其还要在焊接过程中对焊接裂纹、碳迁移等问题进行充分考虑,最大化地降低其对焊缝的稀释问题,PLC电流控制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上述要求,并实现对焊接工作的需求进行优化。

3.机械制造中机械焊接质量控制策略

3.1完善焊接工序

在对机械焊接质量进行控制期间,企业需要不断对焊接的工序进行细化完善,技术人员可依据规范进行操作,不断提高焊接过程的规范化程度。当前,多数焊接程序的复杂程度均较高,技术人员需从意识上提高对焊接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焊接操作流程,依据行业要求完成焊接工序。企业在实施机械制造期间,也需形成科学的工序,对技术人员的操作进行规范,提高焊接环节的顺畅性。

3.2控制裂缝现象

在机械焊接期间,裂缝的出现频率较高。该问题会直接对设备结构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操作过程和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在开展焊接工序期间,技术人员需对形成裂缝的原因进行细化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在对裂缝情况进行控制期间,需以控制焊接原料的质量为前提,尽量不使用含硫过高的原料,否则会提高裂缝的形成概率。完成焊接工序后,技术人员还需针对机械的性能等方面进行检查,及时处理熔渣,避免其掉到裂缝中形成细纹。此外还需侧重检查裂缝,应用专业化的设备对焊接裂缝进行逐一排查,从不同角度达到焊接的质量要求。

3.3焊接工艺控制

焊接工艺的复杂程度较高,在实施焊接操作期间,技术人员需运用不同的工艺来保障焊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使用不同的工艺技术时,技术人员需针对其参数、设备和操作手段等进行细化分析,依据施工体系对技术进行优化设置,合理实施焊接工作。在对焊接工艺进行控制期间,需依据具体的焊接形式进行分析,此外还需科学控制预热的温度,避免因温度的变化而影响焊接质量。如果温度无法达到预期,便会扩大裂纹。因此在焊接期间,需将温度控制在400~250℃。焊接期间,需细化分析破口的形式和参数,选择碱性的焊条类型,以此来满足焊接的要求。

3.4严格控制焊接材料

焊接原料的质量可直接影响焊接效果。在应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时,需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在选择具体的焊接材料类型时,技术人员需形成严谨和细致的态度,检查原料的质量问题,对其出厂证明进行分析。尤其需注意材料达到焊接要求的情况,从本质上来对焊接质量进行控制。技术人员需全面掌握材料的用途,在使用期间避免出现错误使用的情况。每种材料在运用时也需参考说明书,技术人员需熟悉各类材料的说明书内容,以此发挥出材料的应有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焊接工序的实施难度较高,且实施过程、人员和工艺等方面均会对焊接的质量造成直接影响,还会加大资源的投入量。因此,实施焊接操作期间,相关企业便需提高对焊接质量的控制力度,根据具体的焊接工序特征形成具有可行性的质量管控方法,以此来实现焊接质量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尚青.焊接质量控制和管理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20,(08):219-220.

[2]杨峰.机械制造中机械焊接质量的控制与对策[J].内燃机与配件,2020,(06):201-202.

[3]沈冀江.机械制造生产中焊接质量控制和管理[J].冶金管理,2019,(15):4+6.

[4]薛岩.机械制造中机械焊接质量的控制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9,50(14):190.

[5]刘金南.机械制造中机械焊接质量的控制对策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