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对策探究

张锐

四川省广元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四川广元  628100

摘要: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工作中,土壤环境监测属于非常关键的生态保护开展实施要点。近些年以来,城乡地区的土壤生态环境状况已经趋向于不断恶化,客观上展现出全面监测土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环境监管部门通过展开综合性的土壤污染程度测试工作,应当能够准确提供土壤生态保护的科学决策支撑,有效防范了土壤自然生态环境遭受到人为的污染威胁。因此,本文探讨了对于土壤环境监测全面实施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结合实践探究具体完善路径。

关键词: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实施对策

土壤环境监测的本质在于运用专门的监测仪器设施来采集土壤污染的环境样本,进而运用专业化的监测技术方法来准确判断土壤生态污染的状况,形成客观的监测结果数据。因此从根本上来讲,土壤环境监测的着眼点应当体现在采集监测样本以及客观判断土壤污染状况,土壤环境监测能够提供土壤污染整治的技术方案支撑。在目前的现状下,金属元素以及其他有害有毒的化学元素已经对于土壤自然生态体系构成了较为明显的侵蚀破坏,那么决定了环境监管部门必须要深入开展土壤污染的专业监测工作,从而做到在源头上防范控制土壤生态污染。

一、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形成根源

土壤环境污染的基本特征在于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渗入到土壤深部,从而打破了对于土壤生态环境的良好平衡性,并且对人体健康以及动植物生存产生了威胁侵害影响。在目前的现状下,导致土壤环境破坏以及生态污染的最重要根源就是化工生产中的排放污染物质。此外,城乡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存在随意丢弃生活垃圾的情况,那么固废物质以及液体污染物也会浸入到土壤河流,导致日益加剧的土壤生态状况恶化[1]。农业种植与养殖产业中的超标农药以及兽药也会融入到土壤,形成很难降解的有害元素沉积。

由此可见,土壤生态污染的形成产生过程具有渐进性,经过不断积累的土壤生态污染就会达到较为显著的程度。目前由于受到化工生产的规模扩展、城乡居民的排放垃圾增多、农业种植以及养殖产业的发展需求影响,因此客观上增加了土壤遭到污染破坏的潜在风险因素。土壤环境污染不仅会增加人体健康的侵害隐患,并且还会打破良好的自然环境平衡。通过实施以上分析,可见土壤生态污染的产生根源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土壤生态污染一旦形成,那么短时间里将会很难对其实现彻底的消除。

二、土壤环境监测的目前实施状况

(一)监测指标体系存在缺陷

土壤环境监测的现有指标体系存在较为显著的指标设计缺陷,因此现有的监测评估指标数据通常都很难全面反映出区域性的土壤污染状况。环境监测指标应当达到完善与合理的程度,确保土壤生态破坏污染的各个层面状况都能得到客观的展现。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土壤生态污染的现有监测指标仍然未能完全吻合土壤生态保护的基本宗旨需求,那么就会导致监测评估的数据结果存在明显的片面性缺陷,阻碍了土壤环境恢复的科学决策形成。

(二)土壤环境的监测控制力度薄弱

现阶段的土壤污染形成产生根源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基本发展趋势,导致土壤生态体系遭到显著破坏威胁的因素必须得到准确的判断。然而环境监管部门目前针对全面防范与控制土壤生态破坏的执法实践力度仍然表现为薄弱的缺陷,导致放任了污染土壤以及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违法行为。例如,城乡地区的化工企业仍然存在普遍的排污超标状况,未经严格控制监督的化工污染排放过程将会导致程度显著的大气污染以及土壤环境破坏,并且还会给当地居民的人体安全健康增加威胁[2]。此外,农业种植与禽畜养殖产业实践中的超标化肥农药以及兽药排放过程也会带来显著的土壤污染,监管部门对于以上污染隐患不能够忽视。

(三)土壤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滞后

土壤环境的监测工作本身具有显著的专业性,那么决定了土壤生态监测的现有技术方法手段必须得到尽快的完善更新。但是环境监管部门现有的监测仪器设备仍然存在亟待更新的情况,环境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信息化的监测仪器设备没有进行准确的掌握运用。由此可见,存在滞后性的环境监测实践技术方法就会不利于准确的监测数据结果形成,同时还会比较容易增加环境监测工作的资源成本增加。环境监测的具体实施人员对于总量规模庞大的监测数据信息如果仅限于人工进行汇总采集,则会比较容易遗漏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关键数据要素。

三、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改进对策

(一)健全土壤环境监测的评估指标体系

土壤环境监测的科学数据结论如果要得到完整的体现,那么关键性的保障支撑因素应当落实于健全现有的污染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在完善现有评估指标的实践工作中,环境监测管理部门应当确保设置多层面的环境污染评估判断指标,防止对于关键的污染评估指标予以遗漏。环境污染评估的现有技术指标需要达到全面覆盖的基本要求,确保通过实施综合性与客观性的土壤污染评估来获取科学结论,进而提供了整治土壤污染以及生态破坏的决策支撑。环境监管部门应当通过实施全面的调研勘察工作来修正现有的各个层面技术评估指标,严格确保现有评估指标的可靠性。

(二)严格防控土壤生态污染的隐患

土壤生态破坏与生态污染现状只有在根本上获得了全面的整治,那么土壤生态环境才能恢复到良好的平衡状态。在此前提下,环境执法的监管实施部门应当切实履行环境执法的职责义务,从而做到严格排查违规超标排放污染物质的行为。环境执法的监管机构部门对于现行技术标准应当予以切实的履行,按照防患于未然的总体实施思路来控制土壤生态破坏[3]。环境执法监管部门以及环境监测部门之间需要形成有序的配合互动关系,共同着眼于环境破坏行为的监管打击,提升现阶段的环境执法监管实施力度。

(三)引进信息化与自动化的监测技术平台

信息化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应当全面覆盖于土壤样本采集、样本运输存储、样本实验室分析以及数据汇总归纳等各个步骤,切实避免了对于土壤污染监测的关键环节数据进行遗漏。因此,现阶段的环境监测人员应当主动促进自身的信息化业务能力提高,确保环境监测人员对于自动化的取样监测设备能够进行正确的使用操作。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土壤环境监测的全面实施过程不能缺少质量控制的保障工作,对于土壤环境监测的各个实施环节都要给予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现阶段的土壤生态监测管理工作正在日益得到深入的开展,但是总体上仍然存在监测指标体系的设计缺陷、环境监控力度的薄弱性、监测技术手段的弊端缺陷等。为了保障土壤环境监测的良好实施质量,那么有效落实质量控制工作应当体现在积极采纳信息化的自动监测仪器平台,以及尽快完善现有的土壤监测技术指标等。

参考文献:

[1]张崇君.土壤环境重金属监测质量控制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02(13):33-34+38.

[2]艾志敏.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及有效路径探析[J].华北自然资源,2021(02):104-105.

[3]张雪梅,罗小玲.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监测外部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广东化工,2020,47(15):277+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