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风险与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风险与应对

王超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河滨支行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随着我国企业金融化的不断深化,金融市场中的产品种类逐年增加,而实体行业的利润率又远远低于金融行业,因此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开始逐渐尝试金融领域投资。尽管金融投资让实体企业获得了较高的资本收益,但这种行为可能会抑制实体投资和主营业务的发展,反而造成企业市场价值下降,经营风险加剧等问题。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经济政策,对实体企业金融化进行引导、规范和监管,才能实现适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关键词:经济政策;实体企业;金融化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迫使各国政府为加快经济复苏出台多项政策。该阶段,为避免市场出现经济硬着陆,中国政府紧急出台4万亿救市计划,以期通过经济政策降低实体企业金融化引发的负面影响。随后,政府多次出台新经济政策干预市场并防止过度金融化,促使经济政策稳定性逐渐降低、不确定性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实体企业可能因难以预测未来收益而再次引发过度金融化。可见,从不确定性视角深度剖析经济政策与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关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企业金融化概述

尽管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企业金融化的研究越来越丰富,但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尚没有对企业金融化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企业金融化是企业将自身大部分的资金从以往用于实体投资转变成投入金融领域中,改变了企业投资结构。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的金融化应该主要探究其收益来源,即如果其主要的收益自于金融投资,那么就说明企业金融化的程度较高。笔者认为,企业金融化不应只局限在一个角度界定,而是应该从多个角度来探究,所谓企业金融化首先需要确定企业本身应不属于金融企业,传统经营过程中以实体投资为主,随着对更高利润的追求或缓解企业的财务问题,而部分投资于利润较高的金融市场,且金融类投资占据总投资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那么该企业处于合理金融化阶段。当企业的收益从依赖于实体投资变成了金融投资,那么就说明企业处于过度金融化阶段。

2 市场环境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

2.1 市场竞争

当市场竞争加剧时,公司破产的可能性也就相对增加了,这就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会认真、谨慎地对待公司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就促使管理人员能够客观认识企业金融化的作用,防止盲目开展企业金融化而导致企业效率的下降。从资源分配的角度分析,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实现投资平衡。当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管理人员就需要通过合理的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的资源分配,保证企业在竞争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此外,为了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竞争力,企业还要加大自身产品的研发支出,这就相对减少了过度金融化的可能性。

2.2 企业生命周期

各实体企业的经营环境、投融资现金流、起始发展水平均存在差异,故不同生命周期的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不相同。综合考量实体企业经营、投融资等活动引发的净现金流量方向,判定实体企业具体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成长期实体企业金融化通常发挥抑制效应,但对成熟期和衰退期实体企业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成长期实体企业大多是新兴产业,主营业务具有较高的边际收益,故将加大实体业务投资以最大限度攫取市场利润。而处于成熟期、衰退期的实体企业主营业务的边际收益递减,更愿意进行金融投资。

2.3 融资约束

由于信息不对称性,通过外部融资所需要的成本较高,这也就造成企业外部融资的难度增加了。而企业的日常运营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所以往往当企业资金不足时又需要借助外部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这就导致企业受到了融资约束,企业经营资金有限,投资水平也就受到了一定影响。如果资本市场处于理想状态,企业在投资上的支出处于最优状态,那么融资约束就会造成企业实际投资的效率下降。特别是当高额的债务关系和企业资金短缺现象存在时,会严重减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企业投资水平,为了缓解企业债务关系,大部分企业就需要借助金融化的手段获取收益。金融化的程度越高,企业压缩原本就不充足的实体投资的资金就越强,最终就会抑制实体投资的效率。

3 政策建议

3.1 调整实体企业重心

政府应调整实体企业业务重心,针对不同行业的实体企业统筹其发展战略,援助实体企业增强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一方面,政府可针对不同行业,建立定向补贴、设备创新奖励等政策性支持模式,激励实体企业将经营重心放在主营业务上。 政府可制定与政策配套的执行方案,使实体企业加大对主营业务的投资,推动主营业务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可定期组织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外地龙头企业共同分析最新行业发展政策,并邀请有关专家研讨实体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加强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避免实体企业因主营业务发展受限而出现过度金融化倾向或行为。

3.2 优化金融结构体系

基于高效率、低成本和风险管控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服务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融资门槛较高。而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发展规模不足,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拓展实体企业融资渠道,关键是要大力发展场外市场。这进一步要求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不断发展,完善转板机制,实现企业资本自由流动。市场机制会引导企业资金流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高科技新兴产业,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3.3 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政府首先需要对已有的金融机构进行全面监管,特别是信贷活动,要实时监控货币的流动方向以及资金运用的领域等。金融机构也要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加强对企业资金流向方面的管控,在融资企业开展实体投资项目的前中后期都要随时进行监控,持续严格监督,避免企业违规套现等行为的发生。从而引导企业将筹集的各项资金有效地用在实体投资中去。企业应该增强自身对金融化和实体投资之间的关系处理,有效的利用金融化完善自身的实体投资,从而使实体投资的效率稳步提高。

4 结束语

“理性经济人”始终追求利益最大化,金融行业的高投资收益率吸引了众多实体企业纷纷进入该领域。随着金融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的投资结构逐渐向以金融资产为主转化,可能引发实体投资不足,研发活动减少,导致主营业务发展受损,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监管短板的不断补齐,以及经济政策持续规范和引导企业的投资决策,平衡企业实体投资和金融投资的关系,实现适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芷琴. 企业金融化对实体投资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2] 李根. 企业金融化程度、分析师关注与可持续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20.

[3] 李婷.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20.

[4] 罗祺璐.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企业金融化与企业创新[D].西南财经大学,2020.

[5] 孙洪锋. 产业政策影响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