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思考和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思考和策略

梁飞鸿,胡兆坚

高州市第一小学    广东高州525200

高州市深镇镇旺务小学    广东高州525200

摘要: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日常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性分析,并且补充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突出与时俱进的教育思路,使学生能够纠正自身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配合着教师的教育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身心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彰显小学在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特征。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研究

在新时期背景下对小学各项教育工作要求在逐渐的提高,为了帮助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高效,需要将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更加关注学生心理表现以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更加科学的教育引导方案,促进学生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真正的解决内心的困惑,全面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效果。

一、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主要是通过专业心理学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历程和心理特点,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课程教育中,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结构,之后考虑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情况,提出有效的教育引导模式,从而使学生身心能够获得平稳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个小学纷纷重视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但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包含的内容太过落后以及空白,无法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因此各个小学纷纷融入创新性的工作因素,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内心的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及引导,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帮助学生的进步。

二、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方法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小学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首先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培育,使学生能够消除内心的困惑,以此来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教师要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感认知和人格特点,跳出原有课堂教学的局限之处,从而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1]。其次在发展心理教育时,教师需要为学生融入丰富的学习素材和案例,梳理出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作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打破传统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的高效率发展。因此在班级教育中,教师需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且还需要根据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并且还需要注重保护学生自尊心,让学生分析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以及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逐渐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QQ和微信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通过不同渠道为学生发布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相互的连接,促进学生感受到学习心理知识的作用,帮助学生的高效率学习。

(三)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环境对学生影响较为突出,因此在班级教学中教师需要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同学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氛围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效果。在班级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根据心理学教育内容提出相对应的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研究,在反复探究和思考过程中逐渐的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并且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问题的逐渐探索,增强对知识内容的了解以及认识[3]。在为学生讲解心理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分析生活中的相关案例,将知识进行完整的总结之后再内化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灵活的用于日常生活中,逐渐的提高学生当前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身心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

(四)增强学生心理认同感

教师在班级教育中需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本身的严肃性以及理论性,将心理健康内容进行相互融合,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全面的讲解,逐渐的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有效了解和认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和现实相互融合,逐渐的改革当前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对思想政治内容有了深刻的印象,全面的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放下身段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及交流,并且使学生能够增强对课堂学习的兴趣,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时,需要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和成长规律需求,从心理认同的角度从密切的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在课堂中的表现,逐渐的提高后续课堂教育的针对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时有所收获。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需要从学生的个体发展入手,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并且还需要让学生坚定自身的立场以及责任感,以此来完善学生当前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融入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之后再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分组讨论和景色扮演等相关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在课间开展一些小测试和游戏活动等等全面的激发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放松技术改善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使每个同学能更加情绪饱满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氛围中,全面的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并且也有助于使师生能够建立良好的互动局面,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结束语

在当前小学素质教育中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融入最新的教育理念,将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搭建一体化的课程教育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解决内心的困惑,凸显高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学生身心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提高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晓婷.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6(4):149-152.

[2]王玉花.小学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有效性的对比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9,35(6):832-833+836.

[3]高飞.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4(1):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