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扎实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3

大连理工大学扎实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张平媛,宋思佳,任婧杰,高伟,毕明树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

摘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按照教育部师德专题教育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方向,坚持德法并举,强化正面引领,激发内生动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师德专题教育走心走深走实,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关键词: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管理 案例 机制

一、夯实日常教育

一是明师德要求,把稳思想武装风向标

坚持一体贯通系统学习,制定《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依托各二级党组织,探索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全体教师“集中学”、教研室集体备课“研讨学”、党支部组织“系统学”、重点时事政策“实时学”的“五学”理论学习模式。组织全校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等重要论述精神,以系列培训、专题研讨、交流座谈、线上讨论等多种形式,分层逐级开展学习。坚持突出重点分类培训,将师德要求纳入新入职教职工、青年教师、研究生导师、高层次人才等各类教师培训,邀请国家级思想政治教育学者等校内外专家开展主题讲座,学校领导带头向广大师生讲授主题党课。坚持教书育人践行使命,通过“两优一先”“对标争先”等系列特色做法,将弘扬高尚师德与潜心立德树人深度融合,引导教师以德施教、以德立身、以德育德。坚持学做融合致力奉献,组织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参与校史讲解、招生宣传、社区防疫等,引导教师在服务师生和服务社会中厚植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

二是强“四史”教育,握紧知史爱党指挥棒

积极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广大教师中的宣传贯彻落实,结合“四史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来,特别是深刻认识“两个确立”“十个坚持”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决定性意义,激励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领路人。围绕“以理论学习推动明理、以实践活动促进增信、以师德教育引领崇德、以先进典型带动力行”,制定《大连理工大学教师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同步下发《党史学习教育参考资料》。依托各二级党组织、教师党支部,组织全体教师每周开展1次集中学习、每月开展1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引导广大教师不断深化对党的历史的系统把握,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i]。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研修相结合,组织“师道师行”系列教师思政专题培训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各二级党组织广泛开展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瞻仰参观党史主题展览、革命遗址遗迹、革命博物馆等,多形式、多载体、多渠道开展学习和体验式培训,引导广大教师在学思践悟中了解新思想的实践伟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党史学习与校史传承相结合,开展新教工主题岗前培训,把党史学起来,把校史讲进去,把讲好党史故事与讲好大工红色故事融为一体,深入挖掘红色之美、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

三是学师德楷模,树立见贤思齐光荣榜。

着眼育人典范,开展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优秀导学团队创建活动,培育学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优秀导学团队6个;组织教师评选推荐工作,化工学院姜文风教授、附属学校高级教师入选辽宁省教书育人模范,建设工程学部王子茹教授入选2021年度辽宁省“最美教师”,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马兰家庭荣获首批辽宁省“教育世家”称号。各二级党组织持续加强本单位教师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培养选树一批做得好、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加强对身边典型的宣传,营造立德树人浓厚氛围。着眼荣誉激励,举办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举行从教40年教师纪念仪式、教职工荣休仪式和新教工入职仪式,增进教师职业神圣感,强化教师职业生涯仪式感。着眼薪火传承,充分挖掘红色校史中的人物事迹,制作《大连理工大学从教40年教师心语》,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以来我校一批教育学者科研报国、潜心育人的感人故事和师德师风、红色传承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做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先生”。

四是遵师德规范,夯实宣讲学习压舱石

强化目标学习,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师德规范最新要求汇编成《师德师风教育手册》,编制师德师风“口袋书”并印发全体教师作为日常学习教材。各学部(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办法》《大连理工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的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帮助广大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准则内容,做到全员全覆盖、应知应会、必会必做。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首要位置,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将学习《准则》作为必修内容,全面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新任研究生导师培训和教师职业能力培训,加强学习督导和效果测评,确保每位教师知准则、守底线。强化全过程把关,将准则规范融入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人才计划、项目申报等环节,完善思想政治表现和师德师风的联审机制。坚持“突出政治建设为引领、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健全体制机制为重点、强化师德学习教育为基础、深化协同联动为关键”,构建师德师风建设与业务能力建设相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五是守师德底线,敲响知畏守纪警示钟

加强警示教育,坚持以案为鉴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会议,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通报学校师德违规典型案例。各二级党组织分别召开大会,深入宣讲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正面规范和负面清单,以教育部网站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和身边的师德失范问题为反面教材,警示教师做到知红线、明底线。将师德考核贯穿教教师管理和职业发展全过程,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客观评价教师的师德表现。做实日常监督,建立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不断完善师德失范行为调查处理程序,积极构建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参与的师德师风监督机制,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专项检查纳入校内巡视工作,督促二级党组织责任落实。

二、打造特色案例

一是打造师德示范引领工程。坚持以“理论学习推动明理、实践活动促进增信、师德教育引领崇德、先进典型带动力行”为重点,把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结合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挖掘大工的红色基因,深入挖掘宣传我校各类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讲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故事,打造优秀教师典型案例集群。

二是打造师德规范践行工程。坚决突出师德第一标准要求,在“i大工”APP开设专区,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时代教师行为十项准则》测试学习,把师德师风全面纳入新教师入职培训和在职教师日常培训必修内容。强化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发挥党员干部、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等模范带头作用,突出青年教师、新入职教师、人才引进教师等重点人群,结合学校的巡视工作,对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进行监督检查。

三是打造师德警示宣教工程。组织覆盖全体教师的师德警示教育,把师德警示案例学习作为全校教师思想政治学习的“必修课”,让教师主动查摆自省,以案明纪,警钟长鸣。严把教师资格证书认定关、新教师入口关、高层次人才引进关和人才项目申报考核关,探索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考评新办法,提高考核实效。对于学校查实的违反师德典型案例,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强化警示教育震慑力 。

三、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创新教育机制。建立师德培训制度,把《新时代高等学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列入新教工岗前培训体系,在新教工岗前培训中开设师德教育专题,通过师德讲座、新教工入职仪式等形式诠释师德内涵,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教师职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警示教育,召开师德专题教育培训会,以教育部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为反面教材,以案为鉴,教育引导教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切实筑牢思想防线,充分发挥警示教育的震慑效应。

是完善宣传机制。突出典型树德,建立健全教师荣誉表彰制度体系,完善表彰和奖励方式,组织开展从教40年教师纪念仪式、教职工荣休仪式等活动,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强化宣传感召,将榜样力量转化为广大教师的生动实践,充分展现我校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开展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优秀导学团队创建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师德故事、品悟师德力量,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引导广大教师从“被感动”到“见行动”,形成榜样在身边、人人可学做的生动局面。

三是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多元监督体系,把监督贯穿于教师教育教学和职业发展全过程,积极构建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广泛参与的“五位一体”师德监督网络,形成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建立健全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师德信息动态,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及时将违反师德的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时刻提醒广大教师牢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觉维护教师职业形象。

四是规范考核机制。完善教师选聘制度,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招聘、引进、录用等环节,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各二级党组织,全面评价引进聘用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取消聘用。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以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院部考评、学校抽样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结果存入教师师德档案。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反馈与运用,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人才计划、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

五是严格惩处机制。建立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制定出台了《大连理工大学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试行)》,实施“清单式”管理,明确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师德建设问责机制等内容要求。严肃治理突出问题,筑牢师德防火墙,架设师德高压线。严肃查处失德行为。对出现违反师德行为的,根据情节较轻、较重、严重、涉嫌违法犯罪等不同情况,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查处,绝不姑息,保持执纪问责高压态势,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生态。

六是落实保障机制。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二级党组织党建与思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度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党委书记和校长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院长和书记为二级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全面统筹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切实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本领。充分发挥工会在师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把师德要求与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等结合起来,切实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

四、工作取得成效

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大格局进一步构建

通过扎实开展师德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师德师风建设责任意识,健全了学校党委主导与学部(学院)主体统筹协调的推进体系、师德涵养培育与职业行为规范协同并进的制度体系和思想引领与典型示范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凝聚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的共识和合力。

二是崇尚师德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

通过开展第二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批优秀导学团队创建和老教授荣休仪式等系列活动,选树了一批身边典型,在校内外引起热烈反响,形成了营造崇尚师德、争创师德典型的校园舆论环境和氛围。

三是教师师德自律意识进一步提升

通过全方位的师德教育和全覆盖的警示教育,将提醒警示真正做到位,全校教师对师德要求有了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对承担的职责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师德意识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大连理工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2,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中共中央纪委机关、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教党【2020】29号),2020年6月18日,教育部

[2]2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111/c40531-31447355.html,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焦扬,2019年11月11日,光明日报

202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新发展阶段高校教师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辽教办【2021】254号

作者简介:张平媛(1983-),女,吉林长春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宋思佳(1985-),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任婧杰(1985-),女,河北张家口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从事党务相关工作及过程装备可靠性与风险防控研究;高伟(1984-),男,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教授,从事研究生管理工作与工业爆炸动力学机理及安全防护研究;毕明树(1962-),男,内蒙古赤峰人,博士研究生,教授,从事人事人才管理工作及工业爆炸防控与安全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