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探讨

欧书新

乌鲁木齐清润泽节水灌溉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26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也逐渐融入现代化管理。在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过程中如何运用以BIM、物联网等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加强施工的精细化管理,逐步成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重点。文章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相结合,研究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

引言

水利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民生工程,其建设水平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当前社会逐步重视民生工程的建设,国家和政府也逐步提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视程度。为了与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相吻合,需要重视在水利工程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加强智能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实现全流程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发展建设的目标实现。

1信息技术主要特征

信息系统要想达到对相关工程的良好运用,首先要确保可以更高效地收集并保存有关信息。在这方面,现代信息工程技术体系主要可以利用遥感技术、智能控制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完成,而大数据的高效使用又和这些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对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使得相关现代信息科技体系得到了较强的工程辅助力。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不但要重视工程设计内涵和有关领域在初步设计流程中的总体符合程度,而且需要充分考虑在现实建设中的各类不确定因素。运用传统工程设计方式和设计理念完成一系列工程设计的占比相当大,在实际工程建设阶段,如果没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完成具体的建筑布局,那么项目的总体效果和建筑品质将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主要分为二个方向:(1)大数据监测,主要负责对水利工程区域内的水情数据实施监测,并记录下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大坝数据。(2)工程信息管理,数据管理内容较为繁杂,主要涉及统计分析、工程有关报表查询、工程日志信息管理等。因为计算机技术可以迅速处理大量数据,而计算机技术在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二个方面:数据监测与信息管理,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提高施工质量,就有必要注意信息监控施工的相应要求以及有关的环保要求,并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数据,还必须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以保证工程项目的完成。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1施工管理缺乏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需要引入大量的新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合。然而当前很多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不足,现场监管水平较为落后,管理经营模式较为传统,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无法将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2.2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

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会影响农业发展水平,并且对相关产业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管理工作人员来进行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落实信息化管理要求,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但是,许多企业并不具备大量管理人员,特别是既掌握施工技术又拥有网络技术知识的优秀人才,许多管理人员都只会技术方面的管理,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信息技术的管理工作。

3水利工程现代信息化管理研究

3.1完善信息管理模式

信息管理模式在水利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管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大的提升水利资源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首先,通过建立数据信息采集站或采集系统,设计出科学的信息管理方案,为资源的整合提供有利条件。其次,在信息收集过程中,水利部分要制定出科学的政策,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做好水利基础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工作,从而为水利数据中心的创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创新管理理念,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

在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整体优化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自觉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树立一种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思想,通过信息技术快速提升管理效率。通过设立合理的管理制度,科学缜密的管理流程,逐步使工作得到优化,结合工作内容的发展要求和规律,开展工程管理。管理者需要了解何时进行管理,管理什么内容,有助于帮助被管理者执行具体工作,使管理效率提升,防止出现重复劳动等现象。在实践中,管理人员需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逐步对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细分管理方式,并且逐步将管理权限下放,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问责工作。管理部门依照管理的范围进行细分通过wbs等方法逐步细化各管理要点,并且将管理的权限分配到每个人头上,如果出现管理问题或者安全隐患,需要快速处理并且及时问责。另外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通过网络化的管理方法,快速进行数据分析和共享,加强沟通交流,通过统筹管理实现水利工程的有效建设。

3.3计算机仿真技术

信息仿真技术也可以称之为模拟技术,主要是运用电子计算机来模拟系统,其中包含系统的具体结构以及功能等,并且模拟的效果具有真实性。在农田水利施工过程中,引入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对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合理管理,可以有效加快施工进度,在操作上也会更加方便,大大减少了返工的概率,为灌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工程中的参数,通过对其进行系统地分析,以这些数值为基础,明确水利施工的主要方向,从而制定基本的改善措施。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应用,可以提高计算的精确度,适当简化数据计算步骤,节省计算时间,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拥有更加充足的时间。

3.4积极应用防汛视频会商系统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防汛视频会商系统已全面运用到城市防汛管理工作中。防洪视像与会议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一定的图形和视频技术来提供超文本信息内容,使咨询信息系统更便捷、交互、动态。我国水利工程防洪工程正是运用这种会商的特性,在与网络相连的状况下,对全国各县(区)的防汛状况进行即时监控,并把最终成果以文字、图形、视频或声音的形式,传递到上一级防洪抗旱指挥机构。

3.5施工材料与设备的控制

在信息化系统应用过程中,材料运至现场之后需要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并且对采购单据的信息和材料的型号数量进行核查,在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场地。在材料管理时,需要逐步引入信息化技术,并且依照材料种类的区别完成分类保管工作。比如说,在散料仓当中需要存储一定量的掺合料、水泥等,专用库主要有一些钢材、袋装粉状材料,并且需要与发展的要求结合做好防雨防潮的处理。在保管材料时需要将材料的种类、制造商名称、入库时间等标识好,避免材料出现误用的情况,把这些数据录入到数据库当中,通过rfid进行信息记录,与此同时使用物联网技术完成信息的采集和上报,对温湿度等参数进行严密地管理和监控。

在设备管理方面,可以通过BIM技术与数字孪生技术结合,直观地将相关数据展现出来。可以在统一基础数据库和高精度三维模型的条件下,监控设备的使用情况,实现机械设备与物理位置的精准对接。在各模块同一平台完成管理,实现管理一张图。该系统可以对水利工程周边的地形、地貌等信息实现统一处理,实现二维和三维的结合数字完成平台,使管理更直观,可以精确到相关的机械设备和水利工程的各个建筑部分。

结语

总而言之,鉴于当前水利基础工程施工后期管理的实际现状,施工管理企业首先应从抓好信息化工业基础工程设施项目建设、数据安全风险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着力,从而有效推动现代我国水利基础工程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召伟.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13):111-112.

[2]任利芝.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1(15):112-113.

[3]邓洪明.信息化时代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质量控制策略研究[J].科学与信息化,2019(21):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