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动让课堂增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基于互动让课堂增值

叶惠云

漳州市实验小学 

【摘要】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变课堂为“学堂”,建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身心发展潜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由的学习。

【关键词】改变  增值  赋能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的本质不是鼓励学生超越别人,而是鼓励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一天比一天端正,学习方法一天比一天进步,解题思路一天比一天清晰,知识面一天比一天宽阔,思维活动一天比一天灵活,那就是教学评价的最大成功。

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如何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变课堂为“学堂”,建立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身心发展潜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由的学习,真实的收获呢?

一、教者,理念改变

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对话式,与文本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老师们经常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备好课,预设好学生可能出现的困惑、难点,然后想法子,让他们听明白的讲解,不要出错就是成功的课,这种“请君入瓮”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学生发展。课堂教学的改变首先要从老师观念的改变开始,让学习真实发生。

学习自由还给学生,知识形成、能力增长、情感孕育、思想的发生学生用于学习的多元投入上放手,充分彰显学生好奇的天性、敢于质疑的个性,学习的整体建构在学生自身之上,充分尊重和肯定学生的选择权与决定权,才能根本稳固。老师的观念改变了,才有了课堂的改变。

二、学习,形式改变

如今的教育体系将素质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在数学课程上的安排更加注重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改变学习方式,努力实现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需要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基本目标。

(一)问题驱动,让学习自然发生

心理学认为,人们只会对属于自己的问题感兴趣,并产生解决的冲动。从旧知中产生困惑或新的情境,能激起认识新知发现新知获取新知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课堂上我们的孩子研究的问题更多的是课本提出的问题,或者是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就提不起探究的兴趣。

问题的提出很重要,它来源于两个途径,途径一还是老师提出,只是老师在提出这个问题时要思考是否能驱动学生倾听、是否足够开放、是否需要学生通过取舍或产生困惑或经过挑战自己能够完成的问题。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借助书上情境设置,“如何知道这两个花圃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旧知,但平行四边形不知道怎么算,以这样的问题驱动学生去探究;问题提出的途径二就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能充分暴露学生的疑惑与思考,还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当学生在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该如何计算时,有学生猜底边×高,有学生猜测邻边乘邻边,不论猜想是什么,都带着这样的猜想,去探究,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猜想是否成立,当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是错误时,就好另辟蹊径,从孩子们的回答中看到他在解决这个问题中的心路历程,很真实!基于对问题驱动的价值体现,可以通过学习单的使用得以呈现。

(二)体验充足,让学习真实发生

数学知识的联系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在问题驱动下,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和元认知感悟,获得亲身体验,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是需要时间的,确保学生自我体验与调节、自我回顾与梳理、自我总结与反思的时间。时间充裕学生可以从容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实实在在地经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三角形的面积》属于关于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建模的课,是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图形转化为已知图像的基本方法展开学习,是建立在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体验是本内容学习的重要环节。当老师把“探究三角形的面积需要老师提供什么探究工具”这样问题的抛出时,唤起了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运用的转化思想,凭借数方格、割补的活动经验,更好的开展探究实践,在探究结过程的呈现上,除了利用倍积变换这种较便捷的方法看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等量关系外,还探究出利用“等积变换”思想的多种探究方式,由于方法和结论不是现成的,学生会有多种思路、多种方法,往往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对图形演变的深度探究,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互助共赢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学习中逐渐被重视、运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任务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后都能够解决的,面对复杂、有足够挑战性的问题,是需要与他人合作展开研究的。

在《三角形的面积》的小组合作探究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后,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在小组汇报贴板上,讲解自己的思路,其他组员专注听,听懂了用点头、鼓掌等方式表示赞同在听不明白时能大胆提出自己的不解或补充,学生在讲解中不断完善、修正,同时,对于想法错误或没有想法的同学更是一种点拨与帮助,茅塞顿开。小组合作探究可以让复杂的任务分解为简单的任务,使大家协同作战、优势互补,顺利解决问题;合作的过程,可以让大家的思维相互碰撞交流,找到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每个人的认识在与他人的协作中得到提升与发展,并最终从个人的见解上升到团队的认知。

(三)评价,赋能增值

“学习性评价是寻求与解释证据,让学生及其教师以此确定他们当前的学习水平,他们需要追求的学习目标以及如何达到所要追求的学习目标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的学习”。

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评价形式,反应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让评价真正起到“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以《圆柱的体积——解决问题》为例,围绕“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一览表设计如下:

课标要求

学生应达到什么?)

1.会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容积

2.通过把不规则形状的体积转化成规则形状,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当中,发现转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学习目标

期望学生学会什么?)

1.使学生熟练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通过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培养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推理和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感受团队的力量。

评价任务

如何知道学生是否学会?)

1.借助瓶子观察,发现转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2.在观察、交流中理解瓶子中空气部分不规则形状的体积与“倒置”后瓶子中空气部分规则形状的体积之间的联系。

3.学生能灵活应用,进一步理解瓶子中不规则形状的体积和转化后规则形状的体积及瓶子的容积三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评价让学生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简单到复杂的的过程,记录了学生的优点不足,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生长。

《新课标》指出:要大力鼓励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淡化教师逻辑式的精心讲解,鼓励开放式的探究。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不同的方式表达想法,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版)[M].北 京:北 京 师 范 大学出版社,2011:3.

[2]徐建林.学习性评价:为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增值赋能[J].《教师教育论坛》,2021(4)

【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课题《基于阅读理解力培养,践行增值评价——以解决问题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为例》(MJYKT2020-008)的研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