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赵生华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摘要: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入手,分析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指出了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具体建设思路。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教育信息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高校教育系统的构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就是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育领域,使教育资源得到不断更新和发展,促进教育现代化转型升级。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教育信息化的特点

(一)教育理念的现代化

高校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要靠硬件设施的现代化发展,还要靠科技手段来约束,还要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接纳。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现代化建设势在必行[1]

(二)教育载体的网络化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教科书、网络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等电子媒体的迅速发展,使教学载体的使用范围大为扩大。网络教学媒体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料,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能为学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教育对象的个性化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变革,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逐步提高,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教材、教师,也可以在实验室、图书馆等地方进行个人研究。个性化教学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适应了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技术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建立网络信息系统是当前的当务之急。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思想层面,尚未真正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高校尚未建成校园无线网络,各教育系统仍处于各自独立的地位,无法实现教学平台上的数据统一与共享。各高校纷纷开展了教育信息化工作,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这一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而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却相对落后。虽然各专业都进行了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但与预定的教学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二)信息化建设的严重滞后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而信息资源的建设则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信息资源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在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导致了重复建设,给未来的兼容埋下了隐患;其次,各高校之间存在着各自的独立性,缺乏对信息资源的协同与协作,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

(三)缺少政策支助和合作机制

教育信息化将导致学校的开放,学校的开放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再利用。而在现行高校制度下,各高校各有其相对封闭的经济利益,如何有效地协调各高校、各教师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当务之急,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与协调机制;另一方面,在教师的个人教学质量评估中,要充分反映教育信息化的需求,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并给予教师一定的肯定和奖励。

(四)师资队伍不符合要求

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受到传统教育的深刻影响,需要一个新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教师要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要把网上的新知识和教科书中的知识相结合,不断地了解和把握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用新的知识信息拓宽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2]。但是从目前的来看,很多教师依然依赖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积极主动运用教育信息化工具,造成课堂教学效果沉闷,很难满足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五)缺乏对教育信息的支持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含了硬件的基础设施,还包含了信息资源等软件的建设。教育信息化前期投入巨大,必须要有相应的资金支持。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现象,除了一些“211”计划之外,大多数学校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这也是影响到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降低高校的费用

在高等教育的管理系统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为高校提供更加全面、廉价、性能完善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节省了对高校教育硬件的不断投资。信息技术能够为高校的教学资源提供更加方便地存储,为学生的学习和查阅提供更加方便的电子资源,节约了纸质期刊等资源的征订和教育费用。

(二)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

高校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共享、方便管理等特点,构建现代化的高校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信息化的教育管理体系能够将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管理体系,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策略

(一)要提高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树立“现代化”观念,把信息化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软硬件建设的协调发展。高校生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主动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使学生的信息化素质得到不断提升。高校生要树立正确的信息学习观念,“信息技术是一种娱乐”的观念,把信息技术当作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以提高个体的自主性

[3]

(二)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信息系统

高等院校应根据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战略的精神,结合我国实际,制订一项长期的教育信息化战略,以教育资源的投入为核心,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此提高高校教育的水平。高校在编制教育信息化项目时,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盲目跟风,不能浪费资源,要将经费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才能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得到长期的发展。

(三)重点发展基础设施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人力、财力、物力的保障,而资金保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当前我国高校财政紧张的形势下,应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通过政府的政策倾斜、社会化等方式来加速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高校校园网络的建设要注重前瞻性和可靠性,以适应信息化教学对海量的数字、图像、视频等资源的需求,并考虑到教学、科研、信息检索等方面的信息密度。同时,要做好数据中心及应用软件的建设,营造一个优良的教学信息系统。

(四)搞好信息化建设

通过多种奖励手段,鼓励广大师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发和制作标准、规范、有特色的电子教材、课件、学术文献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为了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使用,必须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五)强化师资力量

高校信息化建设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师资队伍建设;二是教师信息化;其次,要建立一支信息化的管理团队,让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第三个是技术人员的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第四个层次是研究信息化的队伍,总结、研究、探索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新问题,为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指导。

结束语:

高校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须对其进行动态的评价与完善,以确保其可持续、健康地开展,并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管理服务。除了要在硬件设施上进行投资外,还必须要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和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王文君.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0):256-257.

[2]赵磊.分析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J].智库时代,2018(45):287-288.

[3]杨峰.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