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应用推广现状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智慧农业应用推广现状及对策

赵长青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滨州 256000

摘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近几年,各产业的规模水平不断提升,大多数智慧农业都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其中,并且大量应用,传统农业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智慧农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智慧农业”如何有效地促进农业现代化、技术化的持续发展,成为了目前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智慧农业的应用技术现状和目前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智慧农业;应用推广;现状;对策

引言

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农机与智能信息融合是必然趋势,能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但是此领域仍有进步空间,通过分析机群控制技术、机械设备管理技术、虚拟技术等,能为我国农业机械更新换代提供技术支持,加快农业机械现代化进程,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

1智慧农业推广现况

河北省的智慧农业发展逐渐向高端技术靠拢,在绿色发展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对劳动力的利用率。作为全国农业技术研发和开发中心之一,河北省拥有多家现代农业经营地,拥有国家级农业科级示范园、旱作农业技术研究中心、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科技性的技术支撑基地。河北省充分抓住京津冀协调发展的优势,利用供求市场开阔的优势积极扩张各项新兴技术,以补足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浙江省积极推进信息化走进农村,由浅到深步步融进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在浙江省的落实,浙江省的智慧农业发展拥有了更现代化的平台。我国的北斗终端系统在浙江东阳、衢江、天台等地投入使用,通过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和高清摄像头,使当地农户通过远程控制就能对土地情况有所掌握。浙江省的智慧农业云平台能够对当地的温度、湿度、土地pH值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实时的监控、数据分析和记录,为农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内蒙古通过智慧农业的普及积极挖掘绿色资源潜力,通过空天地一体化遥感、云计算、物联网感知等技术打造出智慧农业示范区。同时强化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及时在市场发布最新信息,让农民了解到更多农产品的种植技术;通过智慧技术对土壤进行科学分析;通过无人机等高新技术对当地特殊的地貌展开更加便捷的劳作,以有效地为地广人稀的农业背景节省更多劳动力,带动农牧业的发展,拉长当地的产业链。

2智慧农业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2.1缺少推广意识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经营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在当前已有的农业经营方式当中,绝大多数经营主体为新型经营主体,与传统经营方式相比,新型经营主体的农民更加看重规模和效益,希望根据市场的变化,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要进行适当调整。但就目前的农业推广情况来看,大多数的推广是为了生产环节而开展的,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前后生产后没有相对应服务,并且在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时,推广方式单一,往往依靠相关部门进行推广,但因为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因此无法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不利于推广工作进行。

2.2智慧农业相关技术不断突破

北斗导航系统、3S技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物联网、大数据、ICT(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融合到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目前,中国在一般性环境类传感器生产、农业遥感技术与无人机应用、智能温室技术、智能灌溉技术、精准施药技术等技术生产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东方红”“欧豹”“谷神”等越来越多的国产智能化农业机械被投入使用,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实现产业化,“天空地”数字农业系统也初步建立。

3有效促进智慧农业发展的措施

3.1加大技术研究投入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智能信息技术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农机研发与应用仍有更多可能性。我国既要加大财政支持,降低农机应用压力,通过各类优惠补贴政策,鼓励农业主体应用农业机械电子设备,支持农业机械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也要从教育、科技研发及企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对接高校与科研机构,提高技术研发水平。鼓励企业自主研究,树立技术模范,带动各农业主体参与。

3.2充分考虑农民群众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械化领域中的应用本身就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所服务的,因此应当更多考虑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帮助农民群众改善以往在农业生产中过于劳累、困苦的生产环境,促进农业生产领域的有序发展,有效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转型。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应当体现出便捷化的特征,确保农民群众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技术的应用需求,使机械化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农业领域服务。未来,农业机械领域的人工智能化发展应当借助国家现有惠农补贴政策的支持,建立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人工智能脉络,兼顾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种植,有效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提高农作物的种植产量。

3.3创新推广服务机构发展模式

在进行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进行创新时,要反思原有推广服务模式的不足之处,通过改良优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发展模式达成预期推广效果。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发展模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一是优化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机构组成。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通过要求推广机构将农资供应、加工营销等服务进行业务分离,由地方政府进行公示,鼓励市场上其他经营者进入,通过多种经营方式,将原来的推广服务市场实现盘活效应,以促进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其他经济实体增加对农技推广业务资金资源投入,推动农技推广服务硬件设施建设,通过市场竞争来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及应用,并且对现有的推广体系进行完善。二是要促进农技推广服务多元化发展。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农业科研单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涉农企业以及中介组织的推广工作开展。通过实现各方主体的共同协作实现推广形式创新,例如:政府可以开展农业科技大集活动,通过设置农业科技示范场等方式,展示农业技术技物结合的优秀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承包增强农技推广效果。农技多元化推广服务要注重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要通过提供产前信息服务,增强农业技术培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质量。

3.4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推广宣传力度

我国智慧农业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许多试点项目尚呈现雏形,智慧农业在农村地区还未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大部分不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还处在传统农业阶段,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农业劳动主要依赖于人力。还有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思维传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弱,就需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宣传渠道在农村大力宣传智慧农业理论知识和常识性问题,增加相应知识技术培训频次,让普通农民了解并接受智慧农业,激发其对高科技设备的使用热情,使更多人能够掌握并熟练地运用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智慧农业在全国的领域比较广泛,而且智慧农业面临的发展机遇较好,还建立了大型的智能农业项目。未来还需增强智能农业的研究与示范,有效促进农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提升了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建设速度。

参考文献

[1]郑磊.美日智慧农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与技术,2021,41(03):174-176.

[2]苏杭,马晓蕾.日本智慧农业的发展及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20,34(03):29-36.

[3]郭永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1-8,134.